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羅·門德斯·達·洛查
- 國籍:巴西
- 出生日期:1928年
- 職業:建築師
- 畢業院校:麥克肯茲建築學院
生平簡介,個人商標,世界影響,輝煌榮譽,風格對比,主要作品,普利茲克獎,
生平簡介
在獲得公眾認可後,保羅對“建築究竟是什麼”有了自己的理解,並創造出自己的建築風格。在他的建築生涯中除了設計住宅、學校、劇院、體育場館外,還有許多城市規劃項目,同時還自己設計家具,保羅酋長廣場(Patriarch Plaza)也是他的得意之作,該建築的特點是從門廊延伸出一個巨大懸空的混凝土天篷,可為步行者遮蔭。保羅的標誌性風格是在戶外廣場的巨大墩座上架起現代派的混凝土板層,這種風格還僅局限於拉丁美洲。
翻閱保羅的作品履歷,由於大多數項目位於巴西,鮮為世人所知,但他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世博會巴西館等項目還是引人注目的。1972年,他入圍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競賽的決賽;2000年,他為當時巴黎申辦2008奧運會設計場館;他還設計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巴西館等。縱觀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的經歷,他不僅堅持自己在建築創作領域的實踐,還抽時間在聖保羅的大學裡教了數年書。他目前正在幫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比戈大學實施一個大師計畫:技術城。
87歲的保羅·門德斯·達·洛查是歷史上第二位獲得這項聲望很高的獎項的巴西建築師。普利茲克建築獎常被譽為是建築業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家族創建了凱悅飯店集團。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於1988年獲獎。保羅·門德斯·達·洛查接受的美聯社記者的電話採訪,他說:“獲獎後,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榮幸。”“最重要的並不是獎項本身,而是我被人們所承認和理解。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稱:“建築……體現溝通。所以,我的表達——哪怕是最細微的——都是能夠被理解的。在這個層面上,我才能感受到獲獎的快樂。”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被授予一個青銅質地的獎章和100,000美元。
一個由建築師,評論家、學院人士以及其他人組成的評選小組選出了保羅·門德斯·達·洛查,以表彰他對於60多年來各種建築結構設計的收集和整理,這些作品囊括了住宅、博物館、運動場、公寓和公共建築。
個人商標
設計粗獷開放且與環境融為一體
“未加工的材質”———這被普利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評審會主席羅德視為巴西建築師保羅·門德斯·達·洛查(Paulo Mendesda Rocha)的“商標”。”評審委員會對他如是評價。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執行董事瑪薩·索恩稱:“就是把他的建築放到背景中去,仍顯得非常有力。”另一個主題是保羅·門德斯·達·洛查對於水的運用,經常以反射的水池的形式來表現。聖保羅的巴西雕刻博物館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建築之一,他使用巨大的混凝土厚平板創造出部分處於地下的空間,並採用整個面積達5,000平方英尺的篷布結構。“該建築本身就融入到周圍景色之中,” 索恩稱:“當你沿著斜坡進入建築時,空間在其下面展開。”
評審團還提到了保羅·門德斯·達·洛查不怕冒險——大膽創新的現代設計經常採用一些簡單的材料,譬如混凝土和鋼材,並在一些時候超越了建築材料所能套用的極限。保羅的一些建築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就豎立在巴西,那時建築技術在其他地方還未達到這樣精準的水平。“建築是對空間的一種轉換,”保羅·門德斯·達·洛查稱:“當你在建造時,你需要去想像世界是一種全新的從未存在過的產物。” 除了所獲得的美譽,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認為也許最好的讚美是當人們看到他的作品時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所缺的。”“我活多久就要乾多久。” 現年78歲的保羅稱:“我要儘量讓自己活著。在巴西,我們還都很年輕。”
世界影響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設計的形式各異的建築顯示出他對空間和規模的深刻理解。儘管他的作品在巴西之外很少建成,但是無論是職業建築師還是教學人員,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學到普遍的東西。
保羅的住宅由建築師自憶設計,在他的住宅里,他的設計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通過建築和環境的完美組合,使建築和環境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依然運用混凝土平板作為建築的重要材料。配合木材和周圍綠植的使用,使原本堅冷的混凝土平板顯得柔和而有張力。
輝煌榮譽
1979年由凱悅基金會設立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被稱作“建築界最重要的獎項”或“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以普利茲克家族命名,該家族集團總部設在芝加哥。建築界向來願意看到普利茲克獎的強大,因為只有其強大才能打破建築師的平庸,讓建築事業盪出激情,讓建築師到達無限風光的頂峰。這個獎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獲獎者足夠偉大。所有被提名的建築師似乎被捲入了一場沒有對手的“對手戲”當中,能否成功“突圍”取決於評審們的睿智與公正。業內有種說法稱“普利茲克獎像一架選拔建築大師的機器,目光犀利,下手精準,一旦獲得終生受益。”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評獎程式和獎品設定以諾貝爾獎為藍本,每年約有500多名建築師被提名,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及學者組成評審團評出一項個人或組合獎。普利茲克獎是只針對建築師個人頒布的獎項,以表彰其在建築設計創作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獻身精神,及其通過建築藝術為人類及人工環境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在短短27年間,普利茲克建築獎迅速崛起,30位獲獎者如群星閃耀,風光無限,其聲勢壓過了百年老店“英國皇家建築師金獎”(RIBA)、獎金豐厚的“日本國家藝術獎”和丹麥“嘉士伯”獎、重視單個作品的美國建築師協會(AIA)“國家榮譽獎”等權威大獎,成為建築界公認的至高無上的榮譽“未加工的材質”———這被普利茲克建築獎(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評審會主席羅德視為巴西建築師保羅·門德斯·達·羅查(PauloMendesdaRocha)的“商標”。代表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昨天正式揭曉,保羅繼奧斯卡·尼邁耶(OscarNiemeyer)後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巴西建築師。“保羅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他同時也大膽運用簡單的材料營造出詩意的空間。”評審委員會對他如是評價。
風格對比
對於任何一位建築師而言,獲得普利茲克獎都意味著至高無上的終身榮耀。現年78歲的保羅素以對清水混凝土和鋼筋具有煽動性的運用為建築界所認可,他的設計風格一直非常先鋒,其作品以清教徒的手法將“明晰而誠實地表現結構和材料”的現代主義原則推向極致,許多人甚至將他視作“教堂野性主義的創始者”(Paulistbrutalistarchi-tecture)———這是從野獸派衍生出的建築流派分支。評審委員會這樣評價他:“保羅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他同時也大膽運用簡單的材料營造出詩意的空間。”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審會主席羅德也將“未加工的材質”視為保羅的“商標”。保羅追求的是“可塑”的混凝土,在足夠鋼筋的加固下,利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相當豐富的紋理,反映清水混凝土的美感,而水自然也是其中的要素之一,這樣的建築語言與有“清水混凝土詩人”之稱的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有著些許相似之處。
主要作品
“雖然保羅的作品大多位於巴西,但作為一名建築師與教授,他所帶來的影響是世界性的。”普利茲克建築獎主席托馬斯·普利茲克這樣評價道。雖然保羅曾獲得許多國際性建築獎項,但真正被建築界認可還是在2000年獲得密斯·凡·德·羅獎後,當時的獲獎作品是對聖保羅市一座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學校進行的擴建工程。保羅出生於1928年,並在1954年畢業於巴西麥克肯茲建築學院,畢業後不久,他就贏得了聖保羅的保利斯塔健身俱樂部系列運動場館招投標競賽的勝利,該作品為他贏得了公眾知名度,並因此獲得了1961年舉行的第六屆聖保羅雙年展上的總統獎。在獲得公眾認可後,他也對“建築究竟是什麼”有了自己的理解,並創造出自己的建築風格,在他的建築生涯中除了設計住宅、學校、劇院、體育場館外,還有許多城市規劃項目,此外,他還自己設計家具。巴西雕塑博物館是保羅最著名的作品,該建築占地5000平方英尺,大塊的清水混凝土創造出了部分的地下內部空間,外部的廣場則以大片的水池和空地構成。翻閱保羅的作品履歷,由於大多項目位於巴西,鮮為世人所知,但他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世博會巴西館等項目還是引人注目的。1972年,他入圍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競賽的決賽。2000年,他為當時巴黎申辦2008奧運會設計場館。他還設計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巴西館等。
普利茲克獎
1979年由凱悅基金會設立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被稱作“建築界最重要的獎項”或“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獎金為10萬美元。在國內,“普利茲克建築獎”也被譯成“普利茲建築獎”,但該獎項卻與普利茲獎(thePulitzerPrizes)毫不相干,普利茲獎是美國一種多項的新聞、文化獎金。普利茲克建築獎以普利茲克家族命名,該家族集團總部設在芝加哥。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評獎程式和獎品的設定以諾貝爾獎為藍本,評審程式截止時間是每年1月。每年大約有來自47個國家的500多個人被提名。“普利茲克獎”沒有“英國皇家建築師金獎”(RIBA)那樣跨越百年的悠久歷史,也與美國建築師協會(AIA)“國家榮譽獎”重視單個作品不同,它更多的是針對建築師個人成就的獎項。
近十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名單
2005年湯姆·梅恩(美國)
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國)
2003年約翰·伍重(丹麥)
2002年格倫·馬庫特(澳大利亞)
2001年雅克·赫爾佐格(瑞士)和皮埃爾·德·穆隆(瑞士)
1999年諾曼·福斯特(英國)
1998年倫佐·皮亞諾(義大利)
1997年斯維勒·費恩(挪威)
1996年喬斯·拉法爾·莫尼歐(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