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彬

保彬

1936年3月出生,江蘇省南通市人,蒙古族。196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並留校任教。1983年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199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專著十餘種:《自然美——保彬裝飾速寫集》、《保彬畫集》、《黃山奇松》、《縱橫揮灑》、《保彬作品集》、《裝飾圖案基礎》、《人物圖案》、《外國工藝美術百圖》、《裝飾藝術精品集》(合作)等。中國畫作品在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台灣地區多次展出。先後在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舉辦個人畫展。其個人傳略收入《當代中國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畫家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國際名人大辭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彬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江蘇南通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 職業:國畫家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 主要成就: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代表作品:《鶴壽圖》、《華夏魂》、《嫦娥奔月》等
  • 出版專著:《保彬畫集》《黃山奇松》
  • 出版專著:《縱橫揮灑》
簡介,藝術年表,作品賞析,評保彬,寫意與抽象 我縱橫揮灑--保曉沖,作品賞析,

簡介

1936年3月出生,江蘇省南通市人,蒙古族。196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並留校任教。1983年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199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專著十餘種:《自然美——保彬裝飾速寫集》、《保彬畫集》、《黃山奇松》、《縱橫揮灑》、《保彬作品集》、《裝飾圖案基礎》、《人物圖案》、《外國工藝美術百圖》、《裝飾藝術精品集》(合作)等。中國畫作品在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台灣地區多次展出。先後在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舉辦個人畫展。其個人傳略收入《當代中國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畫家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國際名人大辭典》。擅人物,取法梁楷、八大、石濤諸家,並以裝飾意趣入畫。所作簡筆潑墨人物秀美清逸,神情畢肖。作品《鶴壽圖》、《華夏魂》、《嫦娥奔月》、《雲鶴圖》、《鐘馗》、《八仙》等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及在報刊上發表。亦擅裝飾藝術。

藝術年表

1952年入南通師範學校。
1955年就讀於江蘇師範學院。
1957年考入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又隨校轉入南京藝術學院裝潢專業。
196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並留校任教
1983年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
199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品賞析

評保彬

博採眾美、自成大家
——保彬心象寫意畫感言 / 吳起秀
保彬頗有傳奇色彩,生於南通保家巷,是蒙古王公的後裔,幼承家學,勤奮上進。61年,他從南京藝術學院本科畢業,被留校任教,成為又紅又專的培養對象。文革中受到衝擊,磨礪了信念和意志。83年,他從系主任升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
南京藝術學院,前身是頗負盛名的上海美專,崇尚學術自由,擁有劉海粟大師和陳大羽、羅叔子、俞劍華等著名畫家和學者。保彬在文革前,接受了中西美術史論、傳統繪畫和西畫的系統教育,有紮實的理論和藝術創造功底。在文革期間和各類權威同苦共難,耳提面命了各家精華,滋養了很高悟性。他曾陪劉海粟壯遊黃山,領悟了大師“唯有大胸襟,才能高屋建瓴,寫出大意境”之深義。”也經常問道陳大羽先生,思考化古出新,探求個人特色的創作方向。這些蒙養,奠定了他以後的厚積薄發,引導他在研究中國畫,裝飾畫和擔任大學領導等三個領域,都取得了出色成就。
作為學院派的資深畫家,在較長時間內,保彬以裝飾藝術教學研究和創作成果名重於世。他和同事,為多座城市公共場所創作的漢白玉浮雕,以其精美典雅,富於民族特色,與環境和諧一體而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稱道。堪稱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作出了填補空白的標誌性創造。
保彬還是一位長期探求心象寫意畫的著名畫家。他學通中西,善於跨界融合,既重視寫意畫的弘道內涵,更追求筆墨的個性書寫和精神變現。他的繪畫語言穿越於意象和抽象之間,充溢詩意和東方美學精神,有獨樹一幟的形式表現和意境創造。
保彬的寫意畫有兩種風貌,一種立足於傳統,注重意象的精神書寫。他祖師梁楷、石濤,擅用簡練、概括和富於動感的筆墨表現人或景物的本質特徵,表達雅俗共賞的文化訴求。他多畫鐘馗,彌勒、達摩、八仙、福祿壽仙等傳奇人物,借古寫今。他還喜畫梅、蘭、竹、荷,以生氣勃發,雄秀兼備的自然物象,來導引新時期真善美的道德境界。與孤芳自賞的隱逸派和譁眾取寵的炒作派迥然不同,保彬的筆墨淋漓奔放,散發出熱愛生活,擁抱時代的樂觀情懷。因之,深受讀者喜愛,擁有眾多的購藏群體。劉海粟嘉許他畫能載道,為其鐘馗畫題詞“慣看千年鬼魅,依舊嫉惡如仇,烏紗拋卻盡風流,換取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人間無鬼君愁,張弓忍把狐鼠留,怎敢皆填海口。” 言簡意深,是對保彬的拳拳鼓勵。
傳統繪畫重視詩、書、畫的綜合修養,這種古調,今之浮躁畫人多已不彈。保彬對傳統取精用宏,更重視法為己用。他精篆隸,喜讀屈原李白詩歌,善於在生活和民間藝術中發現畫境。筆墨里自然流動著書寫性和詩性。他畫人物,多以中鋒鐵線開臉,線條圓活,能以濃淡變化,寫出鐘馗剛正,彌勒寬仁和達摩沉靜的形神。畫衣紋服飾,用行草筆法勾轉,剛柔自如;富於節奏,有很耐看的書法神韻。他畫荷花如寫字,頗有表現藝術風采。夫人為他拉紙,他取大筆,先蘸水,後蘸墨,稍構思,便大筆翻飛,忽如狂草潑墨,忽如行書破水,在濃淡疏密之間寫出參差荷葉,雖運筆較快,但水分墨色不枯不濕,恰到好處。稍乾後,取長鋒筆寫濃、淡莖幹,補草點苔。最後取紅黃勾點花蕾,玉潔冰清,氣韻生動之詩情畫境,一氣呵成,這種寫畫,完成於較短時間,但卻是畫家深厚動力千錘百鍊的結果。評論界評贊保彬繪畫有沉雄大氣之美,其實,畫之大氣與人之大胸襟和大功力一脈相承,其源蓋出於學養、才情、師造化和化古出新的膽魄。
保彬的另一種風貌是融合西畫和裝飾畫法,運用線條和墨彩的運動組合來表現某種即興的精神感受。看似抽象,實為心象。這種寫意不追求細節的具象完美,而憑藉感覺和畫興,在畫面的虛實節奏和韻律變化上經營位置、隨類賦彩,抒發自由奔放的激情和悠思。他性格豪放,不拘成法,在整張或幾張宣紙上即興揮灑隨意成象,由於有多年的功底和實踐,他的即興和隨意,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似與不似的樹石草花之心象。他以心馭筆,混用刷、甩、潑灑、勾點等筆法在色調和韻律的變化中,營造斑斕中的統一和奇險下的豐富,有時在墨色中點染鮮亮色彩,突出生機的跳動。有時在華麗色調里,交錯遒勁線條,平添思緒之曲折。這種心畫合一的即興寫意,有別於趙無極西方式的“柔和流動”,也不同於劉國松注重技巧的“拼貼”和“水拓”,而是直接用筆墨表現感覺,用感覺重造畫境。畫家以心入畫,自由寫心,其筆下的感覺或明麗熱烈、或雄放蒼茫。蘊含生活思考和東方審美情趣,給人豐富的時空和生命聯想,是兼有個人面目和中國特色的現代心象寫意,這一融匯中西和裝飾畫風的藝術創新,尤適於在公共空間以多條屏形式連續展現,其天人合一的瑰麗畫境與現代環境相映生輝,很受社會歡迎。和中國古典詩歌相似,這些寫意大多乘興而就,無標題任由讀者自由暢想。其縱橫揮灑的精神意興,和出奇制勝的表現方法,生髮出絢麗多姿、大象無形的審美效果。讓人觀之可游可思。其中,有表現對生命和諧的嚮往,也有讚美自然生機的頑強力量;有抒發不甘平庸、艱辛求索的創新豪氣,還有對萬千世相和情懷的藝術演繹。這些心象寫意或以粗放水墨應物象形,奇而不怪。或用點、線、色、墨的迷離變化,表現造化奇妙及畫家對自然和哲理的思考,有奇妙的東方哲學意境。真應了石濤所言“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混沌里放出光明。”
真正的大家,都是勇於創新的猛士。當年石濤以“無法而法,乃為至法”遠離“四王”,成為一代宗師。齊白石以“一笑前朝諸巨手,平鋪細抹死工夫。”的革新氣魄完成衰年變法。保彬以感覺重造畫境的心象繪畫,自上世紀80年代結集出書,歷經30餘載求索,已然進入自由境界,其作品呈現之典雅大氣之美,成為多地政府和高檔廳堂的一道風景。陳大羽先生為他的創新題辭稱讚為“博採眾美,自成一家。”盛名之下,保彬依然“篤信好學,死守善道。”他在給求購者的墨寶上,往往必蓋“求索”閒章,有時會正反蓋兩次,笑言“上下求索,藝術如此,人生也如此。”
我想,這正是保彬謙和胸懷的真實閃光,在這個人人稱王真假難辨的時代,保彬不求聞達而聲名自遠,如果加上教育家、裝飾藝術家和書畫家,這位銳意創新碩果纍纍的低調長者,應該是一位真正名副其實、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
2011年7月於金陵古賢堂。吳起秀:著名美術評論家,傳統文化學者,書畫家

寫意與抽象 我縱橫揮灑--保曉沖

歲次丁亥年的一個秋日,我收到由南京寄來的大宗郵件。拆封一看,我欣喜萬分,那是我國知名公共藝術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原南京藝術學院院長保彬,給我寄來他於上年出版的《保彬作品集》。翻閱細品,那集首頁十字自序“寫意與抽象,我縱橫揮灑”之氣勢,令我感慨萬千、驚嘆不已,那集內頁46幅精典國畫作品,讓根本不懂繪畫藝術的我,似處夢幻狀態步入了迷人的神聖殿堂。於是,我立馬根據郵件內提供的聯繫方式,與這位南通保氏驕子、年逾古稀老人通話、問候、侃談、交流……
(一)
南通舊城東門吊橋(今友誼橋)西南首有條后街叫丁古角,街內有個裡弄叫東威武巷,巷裡居住著一戶蒙古族人後裔的保姓人家。1936年農曆二月十四那天,這個保家小院裡迎來了一個小生命,那就是上有兩哥一姐排行老么、如今已年屆77歲的保彬。一年後,為躲避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保家老小“逃反”避難來到保彬父親辦過國小且任教師的所在地——如東大豫鎮。整整躲了四年,保彬一家方才回到仍被日本鬼子淪陷的南通城。直到今天,保彬還清晰地記得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有兩個喝得醉熏熏的日本兵挨家挨戶地敲門,見到6歲的保彬,竟恬不知恥問:“小孩,花姑娘的有?”
保彬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畫畫兒,那時候大人抽水煙的火紙則是他最“奢侈”的畫稿紙,這也許是受明清年間南通保甸、保時、保學灝、保希賢、保逢泰等5位先輩畫家及亦任美術教師父親保豫西之影響。他國中畢業後,考進南通師範學校,不久當選為學生會主席,並在18歲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南通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又考取了江蘇師範學院。次年,被院方委以重任,兼任數學系的黨總支書記。儘管如此,酷愛美術的保彬依然堅持白天工作學習、晚上熬夜學畫。1957年,他終於從全國2%的錄取率中脫穎而出,成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專業的第一屆本科生。不久身為南藝學生會主席的他又被抽調首都北京,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籌辦國慶10周年布展一年之久才重返課堂。
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是頗負盛名由上海美專和山東大學藝術學校、蘇州大學美術學校合併而成重組的華東藝術專科學校。該校一直崇尚學術自由,擁有時任院長的“畫壇泰斗”劉海粟大師及陳大羽、羅叔子、俞劍華等中外著名畫家和學者為教師。在這裡,保彬有幸接受了中西美術史論、傳統繪畫和西畫的系統教育,由此有著紮實的理論和藝術創新功底。尤其在文革期間,他和各類學術權威同苦共難,耳提面命了各家精華,滋養了很高悟性。他曾陪同劉海粟大師游黃山,一路上領悟了大師“唯有大胸襟,才能高層建瓴,寫出大意境”之深義。他也經常請教陳大羽先生,思考化古出新,探求個人特色的創作方向。從而,奠定了保彬以後的厚積薄發,引導他在中國畫、裝飾畫和擔任學院領導等三個領域,都取得出色成就的堅實基礎。
(二)
若說用“少年得志”來形容那時的保彬,並非過分。在南藝的求學日子裡,他以出色的專業天賦和組織能力不斷引起校方的重視。1961年由他創作題為《豐收圖》的年畫,前後再版8次計1億張,還被選送出國展覽5次。他尚未畢業就擔任助教,拿到畢業文憑後即被留校任教,方才工作一年就出任教研室副主任,是當時全國大專院校最年輕的系副主任。然而,在史無前例的“文革”中,這位剛滿30歲的青年藝術家亦遭滅頂之災,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整整十年竟沒能創作出一張畫!只因他不滿對老藝術家們的揪斗,出過一期“分清敵我友,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黑板報,身材幹癟的他被掛上沉重的木牌游過街。批鬥、遊街後,性情剛烈的保彬義憤填膺、堅持真理,又寫了一張“看誰笑到最後”的大字報張貼校園內。由此,他竟一度成為全國通輯的“現行反革命”。
十年“文革浩劫”結束後,惡夢中醒來的保彬終於重回到了他酷愛的美術創作和教學一線。1983年,中央提倡幹部年青化,畫壇泰斗、南藝當時的首任院長劉海粟率一批老藝術家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就在那年9月的一天,保彬“連升三級”、“不知所措”地從省委宣傳部長手裡接到南藝院長的任命書。他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到音樂系調研,雖然對音樂一竅不通、根本不懂,且音樂系名流比比皆是,還有延安“魯藝”的老人,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去請教、去了解,不恥下問終得有利於南藝發展的“獻計獻策”,即興辦南藝音樂附中。此後,他跑省財政廳、找分管省長,夙興夜寐、茶飯不思,終於促成音樂附中的創辦,打響了上任後的第一炮。
當時的南藝是江蘇規模最小的高等學府,且保彬又是年紀最輕的學院院長,而他的跑勁、鑽勁卻是最大的。在任五年半里,他大搞軟、硬體基礎建設,在國家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竭盡全力、“跑部跑省”,連蓋五座教學、生活樓,設立了十個碩士點、一個博士點,還新增了服裝設計等三個專業,徹底改變了南藝設施長期滯後的落後狀況,創下了八十年代國內藝術院校發展速度之最。他還多次回通心繫故鄉,向時任市領導建議興辦南藝南通分校,待條件成熟後發展為南通藝術學院,使之成為蘇北藝術人才的培訓基地。與此同時,他“充分利用職務之便”說通了省里的 “頭頭腦腦”,一次次到南通實地考察選址……雖然此舉未果,但也促成了南通師專於1987年開辦了兩個“南藝美術大專班”。
(三)
政績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保彬因事務纏身則無法潛心研究教學,更沒有時間進行美術創作、撰寫學術專著。尤其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辦事的艱辛過程,他身在“官場”卻沒有學會靈活、變動、圓滑的處事方法與手段,仍秉承明清年間南通保氏先輩保睿、保定緯、保兆炳等為官清正、廉潔和辦事認真之優良家風。他身為南藝院長,不準自己的兩個兒子考南藝,結果分別考進蘇州絲綢學院、無錫輕工學院;當年他每月工資53.4元,到北京“跑部”辦事,一天只有35元的出差補貼,根本無法應付日常開銷,為節省開支只得宿住部招待所的地下室。實在沒轍了,就腆著臉兒,掏出“名片”,“賣”張畫兒給那宿住的招待所……1989年1月,在人們眼裡正“仕途得意”、且年僅53歲的保彬,卻毅然而又堅定地向組織上提交了辭去南藝院長職務的書面申請。
此後20多年裡,保彬像小鳥回到藍天一樣,在藝術的天地之間自由翱翔,煥發出的藝術青春的灼灼光華。他從南京到濰坊、到蘇州、到深圳、到澳門……從黃橋決戰紀念碑到湖濱金陵飯店、到廣西柳州文化藝術中心……難以數計的廣場、壁畫、徽標、紀念碑和五星級飯店留下了保彬在公共藝術領域探索的足跡。據悉,保彬領銜創作的最大的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在廣西柳州文化藝術中心,那是一幅氣勢磅礴的36米長巨幅刻漆壁畫《龍舟競渡》;1991年,南京面向全國徵集市徽,保彬是評審之一。經過漫長的評審,竟無人中標。無奈之下,時任市委書記請評審們每人設計一幅。最終保彬那枚以南京古城牆和圖騰辟邪為中心、生動而巧妙地融匯了“江南千年石頭城,龍蟠虎距今勝昔”意境的市徽脫穎而出,成為當時影響最廣的一幅作品。不久,被“南京”牌香菸用作煙標
當年保彬的兩個兒子雖然奉行“父命”不考南藝,但在保彬辭職後均子承父業進修學成美術與造型設計。通過奮發努力、加上遺傳天賦,如今老大保藝、老二保雷均分別在深圳、南京事業有成,獨撐“門戶”,保雷還擔任南京職業技術學校的美術教師。日前,筆者重輯《南通保家軼事》需重新設計書封面,即與保雷取得聯繫。想不到的是保雷於次日就完成了封面設計,並及時網傳發了過來。而保彬本人則在完成南藝教學任務之後,十分珍惜“卸任”沒有事務纏身的寶貴時間,創作出大批觀察深廣、思想活潑、技法圓熟,並融入當代人熱情的現代水墨畫(中國畫),在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台灣地區多次展出,還先後在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等舉辦個人畫展。與此同時,伏案疾書出版了《自然美——保彬裝飾速寫集》、《裝飾圖案基礎》、《人物圖案》、《外國工藝美術百圖》等專著10餘部,其個人傳略收入《當代中國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國際名人大辭典》等。
(四)
回眸保彬近5 8年的藝術人生,他是一位“學院派”的資深畫家。他初學是國畫、後攻讀裝潢、作品且頻出,又長年執教於工藝美術專業,在較長時間內是以裝飾藝術教學研究和創作成果名重於世。他領銜為多座城市公共場所創作的漢白玉浮雕,鑄銅、刻漆、磨漆畫、彩錦繡、玉石鑲嵌、仿紅木漆雕、仿青銅浮雕等藝術作品,以其精美典雅、富於民族特色,與環境和諧一體而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與褒獎。堪稱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明程度,作出了填補空白的標誌性創造,是南京乃至國內公共藝術界公認的領銜人。
保彬還是一位長期探求心象寫意畫的著名畫家,他學通中西壁合、善於跨界融和,既重視寫意的弘道內涵,更追求筆墨的個性書寫和精神變現。其立足傳統、注重意象的精神書寫與融合西畫和裝飾畫法,及運用線條、墨彩的運動組合來表現某種即興精神感受的兩種風貌,似繪畫語言穿越於意象和抽象之間,其充溢詩意和東方美學的精神,有著獨樹一幟的形象式表現和意境創造。他借古寫今畫的鐘馗、彌勒、達摩、八仙等傳奇人物。他喜畫的梅、蘭、竹、荷,以生氣勃發、雄秀兼備的自然物象,來引導新時期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此與孤苦自賞的隱逸派和譁眾取寵的炒作派迥然不同,保彬的筆墨淋漓奔放,散發出熱愛生活、擁抱時代的樂觀情懷。劉海粟大師嘉許他畫能載道,曾為鐘馗畫題詞曰:“慣看千年鬼魅,依舊嫉惡如仇,烏紗拋卻盡風流,挽取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人間無鬼君愁,張弓忍把抓媲留,怎敢皆填海口”。言簡意深,是對保彬的拳拳鼓勵。
保彬更是一位中國畫壇的藝術大家,而真正的大家則都是勇於創新的猛士。當年石濤以“無法而法,乃為至法”遠離“四王”成為一代宗師。齊白石以“一笑前朝諸巨手,平鋪細抹死工夫”的革新氣魄完成了衰年變法。保彬以感覺重造畫境的心象繪畫,並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辭官棄權、執教創作、結集成書,歷經55載求索,已然進入自由境界,其幅幅作品呈現之典雅大氣之美,成為多地城市廣場、多地政府和高檔廳堂的一道靚麗風景。陳大羽先生曾有感而發為他的創新題辭贊曰:“博採眾美、自成大家”。而盛名之下的保彬依然“篤信好學、死守善道”。他在給求購作品的墨寶上。”作為南通保家一員的我,頓然以為:這正是保彬謙和胸懷的真實閃光。尤其在這個人人稱王、真假難辨的時代,保彬不求聞達而聲名自遠,如果加上教育家、書畫家和裝飾藝術家,這位銳意創新、碩果纍纍的低調長者,應是一位真正名符其實、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
“絕色千松一筆收”——保彬的黃山奇松
保彬先生五上黃山,其雄奇險幻的神妙仙境一直令他難以忘懷,對黃山的千姿奇松更是深有感受,為解讀與領悟,保老先生揮毫作畫,連作25幅“黃山奇松”,實乃他的寄情托志之作。
保彬畫黃山松,重“意”而輕“形”。他運用幹練的線條和近乎完美的墨色來表現黃山松的“意”,看似抽象,實為心象。這種寫意並不追求細節的具象完美,注重筆下畫作的一氣呵成。保彬性格豪放,不拘成法。細細賞析,他的即興和隨意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以心馭筆,以氣馭畫”,混用刷、甩、潑灑、勾點等筆法來營造出“心畫合一”的黃山松畫作。
意蘊裝飾 筆開新路——《保彬畫集》序
保彬教授早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初攻中國畫,後改習裝飾藝術。留校執教的同時,身兼行政工作。80年代曾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由於他悟性較好加上性格豪放、勤勉刻苦,在繪畫創作、工藝美術設計及教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以裝飾藝術見長的保彬先生,受到時代光照的孕育,興趣所至不斷揮毫,推出了一批中國畫新作。在創作思想上他反對因襲、模仿,而致力於探求張揚個性的藝術表現語言。這本畫冊正是他在繪畫方面耕耘成果的集中體現。
自然美、裝飾風、運動感和抒情性,構成了畫冊中作品的顯性特徵。
作品的自然美在於,作者不滿足於亦步亦趨地描摹自然表象,而是整體把握、攫取神韻。無論是表現勁權堅柏,抑或是奇石嘉卉,常常深入簡出,線面對照、墨色輝映,境界導入,似與不似之間。
濃郁的裝飾風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意趣上。作者善於調控粗細對比,巧用放收結合,使節奏、韻律感強烈的裝飾線條與濃墨潑彩相交織,意境清新,潤人心腑。
作品另具運動感的特色。俗雲“生命在於運動”,作品的生命力與畫面給人的氣勢、動感在一起。保先生筆下的鐘進士,其咄咄逼人的專注眼神,臨風飄攀的寬袍大袖,寥寥數筆,勢態躍然。其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樹一石,也總是生機勃勃,似在橫塗豎抹中得筆歌墨舞之趣。
抒情性則是保彬先生書畫作的綜合追求。中國傳統氣派的作品講求神與物化、心興天游,注重移情人物,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這意溢於海”。保彬先生的畫作,往往充滿著激情,作者總是力求用筆墨傳達出自己的心靈和讚美理想,並從而去激起讀者的共鳴。
在藝術道路上,保彬先生是創新探求者之一。畫冊的出版將給他提供總結以往藝術實踐的機會和條件,並構成繼續拓進的起點和坐標。我們期待他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丁濤--南京藝術學院設計藝術系副主任、主任,院教務處處長、圖書館館長,教授。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