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島鎮

俚島鎮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俚島鎮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鎮域面積106.14平方公里。現轄60個行政村,12個村改居,11個農場,36115人(2017)。這裡自然風光秀麗,投資環境優越,是東部沿海一顆璀璨的明珠。俚島鎮物產豐富,是工業、漁業、農業、旅遊業齊頭並進的鄉鎮。該鎮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是山東省造船產業重點基地,韓國三星重工、伽耶船業等世界知名造船企業先後落戶。今年,俚島口岸實現全面正式開放,年造船總量突破200萬噸,山東龍眼港邊防檢查站主動靠前服務,積極應對口岸開放新形勢,全力最佳化通關環境,為口岸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俚島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俚島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 下轄地區:東煙墩、大莊許家等
  • 政府駐地:俚島鎮駐地
  • 電話區號:0631
  • 郵政區碼:264317
  • 面積:106.14平方公里 
  • 人口:36115人(2017) 
  • 著名景點:愛蓮灣、煙墩角、大天鵝、海草房、花斑彩石等
  • 黨委書記:洪加躍
歷史沿革,城鎮概況,城鎮區劃,設施配套,資源豐富,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清末屬朝陽都。民國初期屬第四區、第一區。1930年屬第五區、第二區。1940年4月屬第四區。1941年3月屬第二區、第三區。1942年2月屬杏華口區、榮山區。1949年10月屬俚島區、榮山區。1950年9月屬第七區、第六區。1955年9月屬俚島區、榮山區。1958年3月屬俚島鄉(由原俚島區的俚島、倭島等鄉合併而成)、林村鄉。1958年9月屬躍進公社(10月更名為俚島公社)、林村公社。1959年2月合併為俚島公社。1964年1月恢復林村公社,同年5月更名為馬道公社。1984年4月,分別改為俚島鎮、馬道鄉。1989年馬道撤鄉建鎮。
1995年,俚島鎮東、南兩面臨黃海,西南與尋山鎮交界,西與夏莊鎮接壤,北與馬道鎮毗鄰,面積62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2千米,人口6922戶、22508人,轄瀛波1個居委會和俚島、金角港、泊西崖、南鄭家、項家寨、東高家、陳馮莊、瓦屋石、初家泊、大莊許家、山後王家、橋子溝、柯家口、溝陳家、小河崖、關沈屯、張家屯、峨石一村、峨石二村、峨石三村、峨西四村、英西莊、小坓、大坓、莊上宋家、大頂山、臥龍王家、中我島、南我島、北我島、東煙墩、小鹽灘、後疃、楊家山、東莊、小蘇家、大蘇家、高家疃、八里庵、逍遙山、小橫山後、大疃李家、梁家庵、涼水泉、大於家庵、劉家圈、南花園、北花園、宮家山、大疃林家、小疃林家、顏家、顏家屯、草島寨、大橫山後、關家、小疃李家、小於家庵58個行政村,61個自然村,鎮政府駐俚島村。
1995年,馬道鎮東瀕黃海,南臨俚島鎮,西與埠柳鎮接壤,北與成山衛鎮毗鄰,面積41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千米,人口5616戶、15845人,轄碧海花園1個居委會和南馬道河、西林村、北馬道河、蒼兒崖、石山東、西里查埠、鳳凰崖、溝崖張家、東林村、後神堂口、杏南台、杏北台、杏石硼子、小泊、杏陳家、杏小橋、國家、燕泊、王家山、西廟院、東廟院、古里高家、香山前、金角口、白雲東、曲家台、前神堂台、東崮、煙墩角、東里查埠30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南馬道河村。
2001年4月,撤銷馬道鎮,併入俚島鎮。轄碧海花園、瀛波、大莊許家、瓦屋石、南我島、東煙墩、東高家7個社區,俚島、北花園、南花園、草島寨、顏家屯、大疃林家、小疃林家、顏家(顏家、瓦房莊)、楊家山、後疃、劉家圈、小疃李家、涼水泉、宮家山、東莊、峨石一村、峨石二村、峨石三村、峨石四村、小鹽灘、張家屯、關沈屯、大疃李家、大蘇家、溝陳家、橋子溝、山後王家、初家泊、大頂山、臥龍王家、南鄭家、泊西崖、英西莊、北我島、中我島(中我島、史家莊)、項家寨(項家寨、小寨)、金角港、陳馮莊、莊上宋家、關家、小、南馬道河、東廟院、西廟院、杏北台、杏南台、杏石硼、小泊、杏陳家、王家山、古里高家、香山前、杏小橋、後神堂口、國家、燕泊、金角口、北馬道河、白雲東、前神堂口、曲家台、東崮、煙墩角、西林村、東林村、蒼耳崖、溝崖張家、石山東、西利查埠、東利查埠、鳳凰崖71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
俚島鎮歷史悠久,清末屬朝陽都。民國初期屬第四區。1949年10月為俚島區。1958年9月為俚島公社。1984年4月設立俚島鎮。2001年4月,俚島鎮與原馬道鎮合併成現俚島鎮。

城鎮概況

俚島鎮以糧、果為主的農業,以水產品養殖、捕撈和精深加工為主的漁業,以機械、化工、建材等為主的工業,以加工出口貿易為主的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已形成具有產業優勢的特色行業。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鎮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1994年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鎮農村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百強鎮前列,自1995年至2000年,連續六年奪得全市兩大文明建設綜合考核第一名,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7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達到4500元。

城鎮區劃

俚島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內外遮島之里,故名里島。後演變為俚島。186戶。
大於家庵清乾隆年間,于姓建村,名於家庵。後村東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大於家庵。20戶。
小於家庵清光緒年間,于姓建村。因該村位於於家庵村東,故名小於家庵。20戶。
北花園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群山之中,野花叢生,故名花園。後村南又建一村,兩村以方位稱北花園。80戶。
南花園清雍正年間,村處群山之中,野花叢生。因該村位於花園之南,故名南花園。65戶。
草島寨元至元年間建村,因村臨古兵寨,且村東有草島,故名草島寨。290戶。
顏家屯清道光年間,顏姓建村,故名。30戶。
大疃林家元至正年間,林姓兄弟二人徙此分建兩村,以兄稱大疃林家。157戶。
小疃林家元至正年間,林姓兄弟二人徙此分建兩村,以弟稱小疃林家。220戶。
顏家明崇禎年間,顏姓建村,故名。270戶。
瓦房莊清乾隆年間建村,因祖居顏家村時為瓦房支系,後遷出建村,故名瓦房莊。屬顏家村委會轄。
楊家山清道光年間,楊姓徙至隔道山前建村,故名楊家山。74戶。
後疃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俚島村之北,故名後俚島。後楊姓遷此居住,以村處峨石山後,更名後疃。320戶。
劉家圈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四周群山環抱,故名小圈。1981年更名劉家圈。64戶。
梁家庵清嘉慶年間,梁姓建村,因村西有一形似石牆的峭壁,故名石牆。1940年更名梁家庵。40戶。
大疃李家元末,李姓建村,名李家。後李姓於村北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大疃李家。110戶。
小疃李家明崇禎年間,李姓建村。因該村位於李家村北,故名小疃李家。70戶。
涼水泉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西南古官道旁有一涼水泉,故名。83戶。
宮家山明崇禎年間,宮姓建村,地處山區,故名宮家山。82戶。
東莊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處西福頂山東麓,故名東莊。150戶。
小鹽灘清雍正年間建村,因村臨鹽灘,故以灘為村。1981年更名小鹽灘。75戶。
峨石一村明末建村,因村處峨石山前,故名峨石山。1948年劃分為四個村,該村按序號稱峨石一村。155戶。
峨石二村明末建村,因村處峨石山前,名峨石山。1948年劃分為四個村,該村按序號稱峨石二村。134戶。
峨石三村明末建村,因村處峨石山前,名峨石山。1948年劃分為四個村,該村按序號稱峨石三村。120戶。
峨石四村明末建村,因村處峨石山前,名峨石山。1948年劃分為四個村,該村按序號稱峨石四村。220戶。
關沈屯明洪武年間,關姓徙此建村,名關家屯。明永樂年間、清順治年間,沈、劉兩姓相繼徙此分建沈家屯、劉家屯。後三村並為一村,改稱關沈屯。280戶。
東煙墩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臨瑟琶寨,故以寨為名。後又以村處煙墩山東麓,更名東煙墩。200戶。
大橫山後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橫山嶺後,故名橫山後。後村東又建一村,該村遂更名大橫山後。47戶。
小橫山後清康熙年間建村,村處橫山嶺後。因該村位於橫山後村東,故名小橫山後。14戶。
八里庵清乾隆年間,王姓建庵定居,因村距峨石山八華里,故名八里庵。15戶。
高家庵清嘉慶年間,高姓建庵定居,村臨桃林,故名桃花地。後以姓氏更名高家庵。21戶。
大蘇家明嘉靖年間,蘇姓兄弟二人徙此分建兩村,以兄稱大蘇家。70戶。
小蘇家明嘉靖年間,蘇姓兄弟二人徙此分建兩村,以弟稱小蘇家。13戶。
柯家口明崇禎年間,柯姓建村,村臨山口,故名。50戶。
溝陳家明成化年間,陳姓建村,村處山溝,故名。66戶。
小河崖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處橋子溝村北河畔,故名北莊。後改稱河崖。1981年更名小河崖。27戶。
橋子溝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南溝上有一獨木橋,故名橋子溝。80戶。
山後王家清乾隆年間,王姓建村,村處臥虎山之後,故名。90戶。
初家泊明萬曆年間,初姓建村,村處泊地,故名。88戶。
大莊許家明崇禎年間,許姓建村,始祖排行老大,故名大莊。1981年更名大莊許家。207戶。
大?明嘉靖年間,李姓兄於大頂山東麓南建村,稱大?。40戶。
小?明隆慶年間,李姓弟於大頂山東麓北建村,稱小?。201戶。
大頂山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處大頂山之陽,故名大頂山前。後簡化為大頂山。85戶。
臥龍王家明嘉靖年間,王姓建村,村西山嶺形似臥龍,故名臥龍王家。34戶。
南鄭家明萬曆年間,鄭姓建村,名鄭家。1981年更名南鄭家。86戶。
泊西崖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泊地之西崖,故名。185戶。
英西莊明嘉靖年間,于姓建村,名於家莊。1981年以村處英子山之西,更名英西莊。92戶。
南我島明隆慶年間建村,因村處倭島角上,故以方位稱南倭島。1981年改稱南我島。310戶。
北我島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倭島角上,故以方位稱北倭島。1981年改稱北我島。65戶。
中我島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倭島角上,稱倭島王家。後改稱中倭島。1981年改稱中我島。90戶。
史家莊清康熙年間,史姓建村,故名。屬中我島村委會轄。
項家寨明宣德年間,項姓建村,村臨古兵寨,故名項家寨。110戶。
小寨清道光年間建村,因村處項家寨之西,故命名小寨。屬項家寨村委會轄。
金角港明天啟年間,金姓於濱海港處建村,名金家港。後演變為金角港。130戶。
東高家明崇禎年間,高姓建村,名白峰頭高家,後簡化為高家。1981年更名東高家。370戶。
陳馮莊清乾隆年間,陳、馮兩姓分建兩村,名陳家莊、馮家莊。1944年兩村並為一村,命名陳馮莊。19戶。
瓦屋石明嘉靖年間,郭姓建村,名郭家莊。後以村南海邊有一奇石,形似瓦屋門樓,更名瓦屋石。231戶。
莊上宋家明嘉靖年間,宋姓建村,村臨松林,名松莊。後以姓氏更名莊上宋家。160戶。
關家明萬曆年間,關姓建村,故名。75戶。
逍遙山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逍遙山西北麓,故以山為名。30戶。
張家屯明崇禎年間,張姓由本縣北港西遷此建村,以姓氏為名。60戶。

設施配套

俚島鎮交通便利,一級環海公路貫穿境內,距威海機場30公里、火車站40公里,距榮成市區15公里,海上運輸尤為發達,俚島港可停泊3000噸客貨輪,距韓國93海里,距日本174海里,形成極度便利的國內外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俚島鎮通信發達有線電視網、無線行動電話網和國際有線電話網覆蓋全鎮,能及時可靠地與國內外各地進行信息溝通。俚島鎮水電供應充足,變電總容量達到1.8萬KVA,擁有3座供水廠,日供水能力2000噸。俚島鎮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2003年投資1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配套及綠化美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鎮內賓館酒店、休閒娛樂設施配套齊全,服務周到,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

資源豐富

全鎮擁有14座集教學、科研、辦公於一體的教學大樓,中等教育普及率100%,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000多名,其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900多名,每年參加培訓的技術工人達400多名,可滿足投資企業的用人需要。
俚島鎮是全國聞名的海帶養殖大鎮,海帶養殖面積3.8萬畝,年產量40萬噸,約占全國海帶總產量的六分之一,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確定的全省海帶養殖加工示範基地。全鎮海帶產業基礎實力雄厚,擁有海帶加工流水線50多條,年加工鮮菜能力在12萬噸以上,以“食藻寶”、“高綠”等品牌為龍頭的海帶精深加工產品已形成鹽漬海帶扣、卷、絲,熟乾海帶絲、條、片、塊、海帶面、海帶水餃、即食海帶等六大系列產品,先後獲得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綠色食品和首批無公害食品等榮譽稱號,遠銷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為進一步發揮海帶的資源優勢,俚島鎮提出了打造“中國海帶第一鎮”的目標,專門設立了一處以海帶加工為主導產業的俚島工業園,依託這一載體,有重點的進行特色產業招商,力促海帶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工業園占地3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實現了“八通一平”,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投資項目包括鹽漬海帶、海帶粉、海帶生物提取等不同類型和檔次。

物產豐富

全鎮80華裏海岸線,素有“黃金海岸”之美譽,盛產海參鮑魚魁蚶海膽對蝦牡蠣扇貝等多種名貴海珍品。全鎮擁有機動漁船500 多艘,冷藏廠30座,總加工能力在9萬噸以上;海上各類養殖面積4.1萬畝,其中海帶年產量在35萬噸以上,是全國海帶產量最大的鄉鎮;擁有30條海帶加工流水線,年加工鮮菜能力10萬噸,加工熟乾海帶系列食品2000噸;擁有工廠化養殖、養魚廠5處,達8萬多立方水體,2003年全鎮年水產品總量達到 30萬噸。全鎮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各類水果2.2萬噸。

環境優美

俚島鎮科技工業園位於301省路俚島段公路兩側,國家一級公路橫貫區內,鄰近國家一類開放港口龍眼港、石島港,是國家農業部確定的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工業園起步區總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控制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內設水產品加工區、電子產品加工區、輕工業產品加工區等,其中以水產品加工區為主。開通了9條區內道路,將鎮內4處小一型水庫、1處地下井聯網供水,建設了日供水3000立方米的園區水廠一處,並在園區內鋪設主供水管道6000米,栽植各類綠化苗木8.5萬棵,新增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完成了區內照明設施建設,安裝路燈100盞,漿砌排水溝6000米,鋪設排污管道4500米,完成了區內電力線路改造,新建110萬KV變電站一座,新建標準化廠房8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所有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已引進國內外項目14個,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內資1.3億元。今後園區發展方向是:立足俚島鎮水產品加工豐富的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 將工業園的建設主定位在水產品加工業上,通過園區建設、項目引進和引進技術,進一步膨脹拓展俚島的水產品加工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園區經濟,並將培植造船、水產品加工、房地產及旅遊開發三大產業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招商引資的切入點。

旅遊資源

俚島海濱
俚島,是三面環海的秀麗小鎮,瀕臨愛連灣、俚島灣。海岸線蜿蜒曲折,長達30公里。海岸多奇峰異礁,山岩溶洞。沙灘卵石。可謂風情萬種的海濱樂園。
俚島鎮有座風景秀麗的峨石山,山勢峭拔,峰巒突起,怪石嶙峋,巍峨壯觀。山上古松蒼勁,千姿百態。山有奇洞,幽靜多趣。站在山麓仰首而望,山峰欲傾。崖壁上的崢嶸怪石,仿佛被風一吹,便會呼啦啦地滾落下來似的,給人一種險不可臨的感覺。
鎮東南有景色迷人的臨海漁村瓦屋石。岸邊礁石形似山峰,狀如禽獸,千姿百態,爭奇鬥勝,這兒有著著名的“象鼻拱岸”——一礁石酷似一隻大象,探著海面,正用它粗壯有力的鼻子,奮力拱著岸邊,象是要爬上岸來。傳說,當年海神娘娘騎象東遊,大象不堪長途奔波,發起野性摔掉主人,海神娘娘一怒之下將它打入海底監牢,但念它長途負載之功,允許它每天到岸邊逗留兩個時辰。於是,它便隨著海潮漲探首海面了。北面的月牙形海灘,長2000多米,文石五顏六色,光潔晶瑩,便是享譽遐邇的文石灘。再向北,繞過一個海角,蔚藍的海面上,露出兩座小島,朵朵浪花在紅色礁石周圍飛濺,這便是內外遮島。外遮島東側,陡峭如削,島外一高數丈的礁石突立波濤中,礁石頂端,一隻矯健的雄鷹,居高臨下,俯視大海,頗有振翅欲飛之勢,人稱“鷹石”。內遮島北側有一“老虎石”,身呈黃黑斑紋,形態逼真,狀似望海長嘯。內外遮島之間有公路相連。登上外遮島極目東望,燈塔、霧號等歷歷在目。遠處,天水相連,渾然一色;近處是扇貝、貽貝等海珍品養殖區,陽光下,一排排、一串串浮漂,隨波逐瀾,銀光閃閃,耀眼奪目。秀美的內外遮島附近,有一富饒的海灣,盛產海參、海膽、海蟹和貝類等海珍品,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財富。
在俚島港口,一座淺紅色的礁石突立海面,宛如一玲瓏剔透的山水盆景。岸邊,礁石崢嶸,險象叢生。這兒有天然奇景“五孔觀天”,兩邊高得令人頭暈目眩的懸崖構成海壁,長20米,寬1米。步入夾壁中,仰視上空,只見一線藍天被4塊巨石截成五孔。北壁底部有一溶洞,名曰“仙姑洞”,洞口高約2米,洞內可容納10餘人。相傳,仙姑曾在此分娩,喜得仙子。從“五孔觀天”的西孔鑽出,便可登上山頂。西側有一酷似灶堂的圓形大坑,直徑約10米,深8米,當地人稱之為“鍋青子”。據傳,仙姑曾在此立灶,宴請八仙。八仙酒後嬉戲,竟將飯鍋帶走,只剩鍋灶了。灶門西與大海相通,高約6米,寬約8米。灶門上拱,排排峰尖倒垂。灶門下,碧藍的海水,深不見底。漲潮時,波濤從灶門湧進,撞擊著灶壁,發出“砰、砰”的巨響,浪花四濺,高數米,驚心動魄。
花斑彩石
俚島鎮標誌性景點“花斑彩石”。花斑彩石是一座長方形的海蝕柱,長約35米,寬約9米,高約20米。由於它體積巨大,造型奇特,色彩艷麗,花紋多變,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大東勝景,清朝道光年間被列為“榮成八大景”之一,花斑彩石是女媧補天時不慎掉入海中的一塊五彩神石。
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20年,第一次來榮成成山頭拜日,當來到成山頭南部沿海時,聽地方官員說,附近海中有一塊女媧補天時遺落的五彩神石,能保佑江山穩固。秦始皇便專程禮拜花斑彩石。由於他心情激動,連連下拜,竟忘了計下拜次數,等禮儀官員扶住時,不覺已拜石15次,後來秦政權就延續了15年,公元前206年,被劉邦、項羽所滅。後人說,如果當時秦始皇再多拜幾次,可能秦漢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花斑彩石自古以來就以它精美的造型,奇特的紋理、色彩,贏得廣泛讚賞。其色彩主要由黃、白、褐三色自然協調地組合在一起,細細觀賞這些美麗的花紋,如鑄如削,如描如繡,或曲或直,或縱或橫構成了千姿百態的圖案,有的像縹緲欲飛的彩雲,有的像蕩漾翻滾的波浪,有的像展翅翱翔的飛鳥……變幻無窮,令人目不暇接。
花斑彩石質地細而不粗,柔而不剛,秀而不膩,紋理很清晰、鮮麗,越遠看越漂亮,神韻奪人,越近觀越粗獷,有一種粗中有細的質感,使人覺得是石頭又不似石頭,所以對花斑彩石要遠近兼賞,遠賞其神韻美,近觀其粗獷美。
花斑彩石的造型也很奇特,從東西兩面看,它象根婷婷玉立的石柱;從南北兩面看,它又像一艘出水的船隻,被海浪敲打後變得千姿百態;從棧橋山看,它更像一隻仙人遺落此地的花紋秀美的巨大靴子。根據民間女媧補天的傳說,當地人稱它叫“女媧靴”。
在彩石表面那些瑰麗的圖案中,也演繹了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有白裡間褐、狀如乳頭的凸起岩石,當地漁民稱為“海姑乳”,正是海神娘娘用自己的乳汁滋養了大海中的生靈,有玲瓏剔透的“浴盆”,漁民俗稱為“洗澡盆”,傳說是龍王妃子洗澡的地方。還有龍王那特大舒適的“太師椅”,坐上去可呼風喚雨;還有三仙姑的“梳妝檯”及“嫦娥奔月”等等一些惟妙惟肖的圖案、造型。可稱得上一部優秀豐富的海文化傳說集了。古人有詩讚曰:
靈孕千年浮水面,紋成五色漾波間。
玻璃屏啟驚述目,錦繡花堆喜破顏。
現代著名書法家壬同光瀏覽花斑彩石後,也揮筆題詩道:
瑪瑙琥珀堆成,天章雲錦織出。
鬼斧神工難就,世人驚嘆絕睹。
花斑彩石在地質學上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標緻的、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據地質科學家測定,它屬於寒武紀火山噴發的基性火山岩----凝灰岩,至今已有五億多年了。這種帶有美麗花紋的凝灰岩觀賞體,在中國大陸18000公里海岸線上,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極其珍貴的地質學研究和觀賞價值。
海草房
俚島鎮標誌性民居建築――海草房。海草房又名海苔房,因其以膠東沿海所產的海草為主要材料苫蓋屋頂而得名。海草中因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防漏吸潮,冬暖夏涼,持久耐腐,百年不壞,堪稱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生態民居。威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有2700年,威海的民居及其建築歷史年代更為久遠。逐海而居的先民,早就懂得就地取材,借海邊海草豐茂之便,為我所用,築屋而居。有老人說:“威海自有人居住,就有海草房。”
這些脊頂高聳的海草房建築,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奇妙之處。俚島地處沿海,四季海風勁吹,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在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之下,防止海風吹襲、積雪重壓和雨水滲漏是海草房必須經受的嚴峻考驗。而令人驚訝的是,一棟海草房頂,覆蓋的海草往往重達五六千斤甚至上萬斤,不用任何粘合、捆綁材料固定,而可耐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俚島鎮現存海草房約有5000戶、2萬多間,全鎮87個自然村均有分布,沿海的大莊許家、陳馮莊、瓦屋石、煙墩角等村莊較多,建築年代最早在1806年,有200年歷史,但存量較少,大部分為1900年到1970年建造,有30~100年的歷史。1980年以後由於海草資源枯竭,海草房建設數量極少,海草也一般做為修繕房屋使用。房屋結構石、磚石比例相當,但沿海村莊石結構住房占大部分,個別村莊基本全為石結構房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