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情世間中之毀譽及形上世間》是唐君毅所著作品,出自於《唐君毅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俗情世間中之毀譽及形上世間
- 作者:唐君毅
- 作品出處:唐君毅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毀譽現象,一般的說,直接屬於形下的俗情世間,而不屬於形上的真實世間。但它又是二者間交界的現象,同時亦是人生之內界——即己界——與外界中之人界之交界的現象。這現象,是人生中隨處會遇見,而內蘊則甚遠,然常人恆不能知之,哲人恆不屑論之。實則人如能參透毀譽現象的內蘊,即可了解由形下的俗情世間,至形上的真實世間之通路,亦漸能超俗情世間之毀譽,而能回頭來在形下的俗情世間,求樹立是非毀譽之真正標準。這些話要完全明白,須逐漸由俗說到真,由淺說到深。此下分六段說明。此六段又分兩部:前三段是說“俗”,其文字本身亦是俗套的;後三段則希望逐漸轉俗成真。
(一)作為日常生活中之經驗事實的毀譽
我所謂作為日常生活中之經驗事實的毀譽,每人都可以從他的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在一般人相聚談話的時候,通常總是談學問談事業的時間少,而批評人議論人的時間多。批評人議論人,便非毀則譽。西方有一文學家說,人最有興趣的是人。此應再下一轉語,即人最有興趣的,是對人作毀譽。毀譽本於是非之判斷。人有是非之判斷,則不能對人無毀譽。我們可暫不對此人間有是非毀譽之事實本身,先作一是非毀譽之判斷。我們可暫不譽“世間之有毀譽”,亦可暫不毀“世間之有毀譽”,而只將其純當作為一事實看。中國過去民間普遍流傳一講世故的書,名。其中有二句話:“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此二句話之語氣中,包含一諷刺與感嘆。但這是一個事實。人通常是依他自己的是非標準,而撒下他的毀譽之網,去囊括他人;而每一人,又為無數他人之毀譽之網所囊括。一人在台上演講,台下有一百聽眾,即可有一百個毀譽之網,將套在此講演者之頭上。一本書出版,有一千讀者,即可有一千個毀譽之網,套在此書作者之頭上。一人名滿天下,他即存在於天下一切人之是非毀譽之中。而一個歷史上的人物,他即永遠存在於後代無限的人之是非毀譽之中。這些都是此俗情世間中不容否認的事實。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是20世紀有著重要影響的中國哲學家。他在貫通理性與理想、理想與現實的基礎上,重建了道德理想主義哲學;同時,他的哲學思想又是傳統哲學與現代哲學、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橋樑。他一生著述宏富,按內容可分為人生哲學、道德哲學、心本體論、文化哲學、宗教哲學、中國哲學史等;按文字風格可分為抒懷式、反省式、辯論式、析理式、說教式、述學式;按發展階段可分為對中心觀念的肯定與展開、對中西文化與人文精神的論述、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論述、心通九境論系統的建立。編者簡介單波,哲學博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跨文化傳播、比較新聞學研究,代表作有《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學的精神空間》《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中西新聞比較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