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變種的葉形、鋸齒及花序等性狀與原變種相同,僅以果實被疏柔毛,花柱下部被疏 柔毛相區別。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俅江枳椇(變種)
- 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48(1)卷
- 花期:6-7月
- 果期:9-10月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俅江枳椇(變種)
枳椇(原變種)
高大喬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無毛,有明顯白色的 皮孔。葉互生,厚紙質至紙質,寬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心形,長8-17厘米,寬6-12厘米,頂端長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常具整齊淺而鈍的細鋸 齒,上部或近頂端的葉有不明顯的齒,稀近全緣,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或脈腋常被短柔毛或 無毛;葉柄長2-5厘米,無毛。二歧式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被棕色短柔毛;花兩性,直徑5-6.5毫米;萼片具網狀脈或縱條紋,無毛,長1.9-2.2毫米,寬1.3-2毫米;花瓣橢圓狀匙形,長2-2.2毫米,寬1.6-2毫米,具短爪;花盤被柔毛;花柱半裂,稀淺裂或深裂,長1.7-2.1毫米,無毛。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6.5毫米,無毛,成熟時黃褐色或棕褐色;果序軸明顯膨大;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 3.2-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50-1800米山谷常綠闊葉林或混交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至南部(俅江、貢山、景洪、勐海、西疇、富寧、屏邊)、西藏東南部(察隅)。模式標本采自雲南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