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 瑞麗市姐相鄉,距鄉政府所在地4.50公里,到鄉道路為公路,交通方便,距市20 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俄羅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瑞麗市
- 人口:4061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轄弄相自然村、俄羅自然村、賀介自然村、哈允東、崍午、哈允崍、板東、板崍、允哈、丙崍、丙東、弄洪、弄選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36戶,有鄉村人口4061人,其中農業人口4053人,勞動力28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93人。
全村國土面積14.57平方公里,海拔752.20米,年平均氣溫21.20 ℃,年降水量1,355.20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293.00畝,人均耕地3.2畝,林地3,059.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9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41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293.00畝(其中:田8,606.00 畝,地 3,687.00 畝),人均耕地 3.20 畝,主要種植 糧食 等作物;擁有林地 3,059.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73.2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 畝,主要種植 果園\經濟林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66.50 畝,其中養殖面積 261.50 畝;草地 0.00 畝;荒山荒地 1,708.80 畝,其他面積 4,521.70畝。
基礎設施
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26戶通自來水,有610戶飲用井水,有6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36戶通電,有140戶通有線電視(占農戶總數的14.96%);擁有電視機農戶891戶(占農戶總數的95.1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10台。
該村到鄉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5輛,有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666輛,機車1079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36.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8,241.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4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57.2萬元,占總收入的60.87%;畜牧業收入606.9萬元,占總收入的25.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82頭,肉牛839頭);漁業收入9.2萬元,占總收入的0.38%;林業收入59.2,占總收入的2.47%;工資性收入105.4萬元,占總收入的4.40%。農民人均純收入36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5.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7人(占勞動力的8.26%),在省內務工92人,到省外務工14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36戶,共鄉村人口4061人,其中男性1998人,女性2063人。其中農業人口4053人,勞動力2868人。該村主要是以傣族為主,漢族人數為288人,少數民族人數為3773人,其中傣族人數3768人,德昂族5人。到2009年底,全村享受低保35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 所,校舍建築面積25,92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距離中學4.5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8人,其中小學生294人,中學生10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5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0,092.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9.4萬元,有固定資產732.5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和村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3黨小組,共有黨員77人,少數民族黨員69人,其中男黨員64人,女黨員13人。
村委會由支書、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員 133人。
人文地理
本村主要以傣族為主,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節日有潑水節、傣歷新年,在豐收、喜慶後傣族人們都會歡聚一堂——趕擺,跳起傣家的嘎秧舞,載歌載舞慶祝豐收。
新農村建設
俄羅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反映了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信心和決心,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結合俄羅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姐相鄉“十一五”規劃,在調查研究、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制定新農村建設初步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突出又快又好發展這個主題,立足旅遊和熱區優勢,不斷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按照“1.5+1+0.5”工程,扎紮實實打基礎,突出重點抓生態、調整結構創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開放促發展、統籌兼顧謀協調、齊心協力建和諧,不斷推進我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實現俄羅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協調發展。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人畜飲水困難,農用灌溉冬旱夏澇,基礎建設設施薄弱;
2、農民文化娛樂生活貧乏,導致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有所抬頭;
3、道路硬化、改廁、環境衛生整潔仍待解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2、大力發展大牲畜養殖業及水產養殖;
3、加大對農村文化設施的投入,增強農村各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鬥力;
4、有選擇地引進開發商和資金,為加快本村經濟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