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事改革啟示錄》是2008年1月1日解放軍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思。
基本介紹
- 書名:俄羅斯軍事改革啟示錄
- 作者:秦思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作者:秦思
出版社: 解放軍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平裝: 43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6555616
條形碼: 978750655561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5.8 x 2.2 cm ; 522 g
ASIN: B0014FCFMG
內容簡介
《俄羅斯軍事改革啟示錄》主要內容:全面、系統、全程跟蹤15年來俄羅斯軍隊改革的內容、成果、走向和趨勢:包括國防領導和軍隊指揮體制、軍隊補充體制、動員體制、組織體制、軍官培養和部隊訓練體制、裝備更新、建立有俄羅斯特色的軍隊、建立新的制度和運行機制一系列根本性變革。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思考與探索,借鑑與啟迪。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風起雲湧
第二章 往事並不如煙
第三章 硝煙中的反思
第四章 高處不勝寒
第五章 改革的方向標
第六章 從“頭”做起
第七章 合併同類項
第八章 “還是花錢買兵好”
第九章 不平靜的演兵場
第十章 重鑄軍魂
第十一章 飢餓的兵工廠
第十二章 十年磨一劍
第十三章 吃飽穿暖才能打仗
第十四章 重新紡織軍官的搖籃
第十五章 “第二武裝”
第十六章 走向明天的俄軍
第十七章 他山之石可以“示人”
序言
上世紀末以來,在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中,又注入了一股“軍事轉型”的激流,這股由軍事技術迅猛發展而催生、由美國率先掀起的激流,對軍事變革的大潮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使世界範圍內的軍事變革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已經對軍事思想、作戰形態、作戰方式、軍隊體制、部隊訓練、教育管理、勤務保障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俄羅斯這個曾經輝煌而強大的國家素有尚武傳統,歷來奉行軍事立國的方針,面對席捲而至的軍事變革的大潮,始終保持著敏銳的觸角。
儘管到目前為止,俄軍尚未把“軍事變革”、“軍事轉型”等概念正式寫入官方檔案,但圍繞“改革”的話題,卻一直在做實實在在的工作。這就是始於戈巴契夫時期到目前仍在進行著的軍事改革。從本質上看。俄軍事改革與以關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倡導的“軍事轉型”的內容大體相當,可同日而語。
所謂“軍事改革”,在俄羅斯的軍事概念里,是指根據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決定所實施的對國家軍事體制的重大變革。軍事改革涉及國家與社會全部軍事組織的改造,但以軍隊的根本性變革為主,包括變革國防領導和軍事指揮體制、軍隊補充體制、動員體制、組織編制、軍官培養和部隊訓練體制,以及建立新的制度和運行機制等。
俄羅斯歷史上曾不斷地進行軍事改革。從16世紀中葉沙皇俄國誕生到20世紀末葉蘇聯解體的300多年間,俄羅斯就進行過8場軍事改革,依次是:16世紀中葉第一個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的軍事改革、18世紀頭25年彼得一世(大帝)的軍事改革、克里米亞戰爭後19世紀60~70年代米留金的軍事改革、日俄戰爭後1905~1912年的軍事改革、十月革命後1921~1928年的蘇聯軍事改革、20世紀30年代中期至偉大衛國戰爭前夕的蘇聯軍事改革、赫魯雪夫時期的軍事改革與戈巴契夫時期的軍事改革。
目前俄羅斯進行的軍事改革可以算作第9場。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場改革問題之複雜、進程之曲折以及影響之廣泛,都明顯超過了此前的歷次改革,因而也表現出許多前所未有的鮮明特點。
其一,俄軍的軍事改革因安全環境變化而凸現出時代的緊迫性
任何國家軍事改革的直接動因,都是要解決在軍事鬥爭和軍事建設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問題。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問題本應在軍事建設過程中有計畫地加以解決。但俄羅斯在歷史上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問題逐年積累下來,嚴重製約國家的軍事發展,不得不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加以解決。這就形成了一次次的軍事改革。作為蘇聯末期戈巴契夫軍事改革的延續,當前俄羅斯的軍事改革無疑也是由解決歷史遺留的諸多“老大難”問題所催生出來的。
然而,這場改革的緊迫性還遠不止於此。俄羅斯當前的軍事改革是在冷戰結束,美蘇爭霸的兩極體制瓦解,國際戰略格局出現重大轉變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的。俄羅斯作為兩霸之一蘇聯的繼承國,自然也是蘇聯解體惡果的最大承受者,而其在軍事安全領域所面臨的客觀形勢是,不僅外部安全環境急劇變化,而且恐怖主義等諸多新威脅、新挑戰也不斷出現。由此,俄羅斯軍隊的根本戰略任務由爭雄世界轉為守土安邦,軍隊建設也不得不從現實出發,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由重在戰略進攻與擴張轉向戰略防禦與收縮,努力重建自身的軍事安全體系,以便為國家振興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可以說。這場改革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場絕境求生的改革。
其二,俄軍的軍事改革與國家的全面轉型存在較強的互動性 當前俄軍的軍事改革,是與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整個國家全面轉型的過程相伴而行的。一方面,軍事改革作為軍事領域的轉型,是國家整體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得失必然受到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改革進退的制約;另一方面,在俄羅斯這個軍事立國的國家,軍事改革無疑又會對國家其他領域的改革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其興衰也是國家整體轉型成敗的突出標誌。因此,對俄羅斯來說,軍事改革是一件關乎國家興亡的根本大事。
然而,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的軍事改革卻是反反覆覆、艱難曲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層、軍隊與整個社會對軍事改革的重要性與複雜性認識不統一,以至走了許多的彎路,交了過多的學費。進入新世紀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改革思路都較前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全國上下對軍事改革的認識也由此更為清晰,意識到軍事改革是指根據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決定所實施的對國家軍事體制的重大變革。正是由於指導思想上的重要變化,使得近年來俄軍的改革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
其三,俄軍的軍事改革具有落伍與先行並存的雙重性
美國雖然是當前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執牛耳者,但最先提出新軍事革命概念的卻是俄羅斯人。早在1979年,以當時的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元帥為首的一批軍事理論家即預言,先進技術的出現必將引起一場“新的軍事技術革命”。遺憾的是,這些充滿睿智的思想火花,因蘇聯後期思想的停滯與社會的混亂而不為人所重視,如流星般一閃即逝。由此,俄羅斯將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領跑權拱手讓給了自己的對手——美國,由倡導者變成了落伍者,現在只好急起直追。
然而,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面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俄羅斯軍隊以務實的態度,充分挖掘從原蘇聯繼承的軍事技術優勢,大力發揚重視軍事學術的優良傳統,迅速汲取世界其他國家在新軍事變革中的經驗教訓,在較短的時間裡就根據未來戰爭的特點提出了“空天戰”等一些獨特、新穎的軍事理論,並在此指導下開始了組建“天軍”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軍事建設實踐,從而再次讓世人感到一股“虎瘦雄風在”的勃勃生氣。同時,斯里普琴科等圍繞資訊時代戰爭所提出的“第六代戰爭”等具有創新性的軍事思想,也促使外國軍隊進一步加大了對俄軍未來發展的關注。
總之,當前這場軍事改革對俄羅斯軍隊來說不只是改頭換面,更是脫胎換骨。其實質是解決體制的調整與“轉型”問題,是結構性改造,是制度創新,是從組織上解決軍隊的現狀與外部環境和面臨的任務不相適應的狀況。改革是側重“軟”的方面而非“硬”的方面,側重“質”的方面而非“量”的方面,側重內涵而非外延。
俄羅斯聯邦立國以來所進行的軍事改革,最初思路是大幅縮減軍隊規模、改善軍隊結構,建立一支接近於英關式的職業化軍隊。經過前一階段的改革,俄軍的員額大大減少了,由建軍之初的282萬減為目前的113.4萬(截至2007年1月):軍兵種結構由五大軍種變為三軍種、三兵種;指揮機構調整,在戰區一級初步具備了聯合的性質;軍區的數量減少,由8個合併為6個:部隊的編成改變,呈現出小型化、輕型化的明顯趨勢;兵役制度改革,由混合兵役制向建立全職業化軍隊過渡。目前,從規模和結構等“硬體”看,俄軍已經初步完成了由“大戰型”軍隊向“局部戰爭型”軍隊的轉變,但從軍事思想、訓練管理、部隊素質等“軟體”看,俄羅斯的“轉型”還只是開始,今後的任務還很艱巨。俄羅斯前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指出,“要改變武裝力量制定發展計畫的原則,使軍事計畫的制定不再是以現有的軍事潛力,而是以國家在安全領域的現實需求為著眼點。換句話說,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是武裝力量運用從蘇聯遺產中繼承來的軍事潛力能幹什麼,而是如何改造和發展現有的能力以保衛國家利益”。目前,俄政、軍領導層正總結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力爭有所創新,改革也已由大規模急風暴雨和“休克式”轉入“循序漸進和著眼未來發展”的新階段,向建設一支與“復興俄羅斯”強國理念以及國家安全需要及經濟負擔能力相適應的機動型、職業化、高素質的全新軍隊邁進。
俄羅斯是我國偉大的鄰邦。俄羅斯軍隊的前身——蘇聯紅軍和後來的蘇聯武裝力量與我軍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我軍在發展壯大的歷程中,從蘇軍借鑑了不少好的經驗。俄羅斯已持續了十餘卑的軍事改革內容十分豐富,經驗教訓十分深刻。當前我軍正在加緊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亟須學習和借鑑外軍的有益經驗。俄羅斯軍隊作為僅次於美軍的世界第二強軍,無論是其改革的經驗還是教訓,對我們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鑑或警示意義。“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這是作者寫作本書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