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

一、歷史沿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是俄羅斯乃至全世界惟一的一個從考古學和民族學的角度研究俄羅斯遠東地區及其相鄰的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家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歷史淵源、目前狀況和發展前景的科學研究機構。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參崴),是俄羅斯科學院在遠東地區的重要研究所,該所在學術活動方面主要接受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的領導。
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的歷史可追溯到1970年11月26日。當時蘇聯科學院主席團通過決議,要組建一個專門研究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機構。1971年6月1日,在原有的蘇聯科學院遠東分院歷史考古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這個研究所的創始人是А.И.克魯沙諾夫院士。在А.И.克魯沙諾夫任所長的20年間,研究所逐漸發展成為遠東歷史問題的研究中心和培養高級歷史研究人才的中心,為這一地區的科研教育機構和政府機關培養了歷史、考古、人類學和民族學專業的數十名博士和幾百名副博士。為紀念克魯沙諾夫的建所功績,在其80誕辰之際,俄羅斯科學院通過決議以克魯沙諾夫的名字命名該研究所。
研究所機構組成從1991年起,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所長由歷史學博士В.Л.拉林教授擔任至今。研究所有3位副所長Л.И.加利婭莫娃、А.Л.伊夫利耶夫和С.Ю.弗拉季。學術秘書是В.Г.馬卡連科。
研究所共有4個研究室,分別是俄羅斯遠東歷史研究室、東亞國家歷史研究室、考古研究室、民族學和人類學研究室,以及物質文明文物實驗室、信息技術實驗室以及編輯部等部門。每個研究室下設有研究中心,如中國學研究中心、中世紀考古研究中心等。
研究所現有科研人員100多名,其中15位博士,56位副博士。研究所有一批專門研究中國的學者,他們曾經在中國的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學習、進修和訪問,也經常到中國參加國際會議,對中國態度友好。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對華政策有一定的影響,為發展中俄
兩國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其中的代表是所長拉林教授,他曾在復旦大學進修,多次訪問中國。2000年,拉林教授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授予名譽教授稱號。
二、科研方向
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的任務一方面是進行客觀的科學研究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是傳播歷史知識,完善本地區的人文教育,鞏固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的地位,有效地促進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亞太地區的人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協作。
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主要在以下5個領域開展科研工作:俄羅斯瀕臨太平洋地區及相鄰國家地區的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存在史;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歷史與文化;東亞地區國際關係。
三、對外學術交流
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一直與俄羅斯科學院在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烏拉爾和布里亞特的相關研究機構,以及俄羅斯國立遠東歷史檔案館等檔案機構保持著學術交流和聯繫,並且和遠東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科研和培養高級人才方面的合作。
從成立之初,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就與國際研究機構保持著緊密聯繫。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對外交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該所與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博物館和科學協會,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黑龍江社會科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學術交流與合作。該所對外交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互派代表團、交換學術書籍、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或研討會、共同組織考古或民族學方面的探險考察、互派學者進修等。
四、學術刊物
遠東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的學術刊物是《俄羅斯與亞太地區》,現任總編為拉林教授。雜誌側重於發表反映亞太地區國家的人文科學發展,特別是歷史學、考古學和民族學等領域的成果的文章。該刊的特點是博採眾長,發表俄羅斯、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各國學者在該領域的學術作品,不同文章的觀點甚至針鋒相對,雜誌上常常展開激烈的學術辯論。《俄羅斯與亞太地區》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重要學術刊物,被視為衡量該地區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研究水平的基礎期刊。2000年,《俄羅斯與亞太地區》獲得俄羅斯人文科學基金獎;2003年,該刊被俄羅斯教育部高等學位委員會列入“重要科研雜誌和出版物”名單。
五、聯繫方式
地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普希金街89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