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狗

俄羅斯狗是一般為白色和黑色的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羅斯狗
  • :動物界
  • 特點:可愛
  • 顏色:一般為白色和黑色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昨天吃晚飯的時候。做飯的阿姨和看門的老頭(他們是夫妻剛被招聘進來的)說院子裡那條母狗
把自己生的兩條小狗給吃了。。。聽到他們說到這裡,我的胃一陣翻騰。怎么可能。
狗是最愛自己生的小狗狗的怎么可能會把他們吃掉呢。我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可是兩條小狗狗確實不見了啊。母狗下的兩隻狗狗,先是丟了一隻,說是死了,那時候沒人說是被母狗吃掉了。於是過了幾天當我經過狗籠子的時候,就去看另外一條小狗,有半尺多長,母狗護著它不讓人靠近,可見母狗還是非常愛他的孩子的。再說如果小狗真的被母狗吃掉了那么狗籠子怎么沒有脫落的小狗的毛或者骨頭呢難道母狗一口就能把半尺多長的小狗吞到肚子裡去,而且不留一點痕跡?還有母狗的生活很好的
俄羅斯狗,老闆的父親每天都會給它弄三四斤魚吃的,它總不能讒到,把自己生的小狗吃掉吧?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兩條小狗都沒了,母狗從籠子放了出來拴到院子裡,每天都能聽到他悽厲的叫聲。還有旁邊那條公狗,也一起叫,叫的人心裡發寒。
小狗到底哪去了呢如果真是母狗吃掉了那么它怎么還在叫呢。到底為什麼?難道看門老頭在撒謊,難道小狗狗被人偷去了?想到這,我開始想到我們工廠的大門。總共就1米多高,如果有人想進去的話,一用力就能夠跳進來。正好這幾天趕上裝修,工廠的構想頭也沒有開,難道是被人偷去了,原來看門的夫妻就睡在門口,現在換了這對夫妻他們睡在廚房邊上的空調房間裡,離大門很遠。如果有什麼動靜的話,很難聽到的。也許真的有賊曾經光顧這裡,正巧把小狗狗偷去了。看門牢頭怕老闆怪罪他們所以就撒謊說是被母狗吃掉了?
俄羅斯狗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還有一種可能。工廠里住著一個老工人,他最喜歡吃肉了,難道他把小狗狗吃掉了?如果真是被他吃了那么他就會在廚房裡燒著吃,那么看門老頭和做飯的阿姨也就不會不知道。
哎。那條母狗真是可憐。如果真是它自己吃了自己的小狗狗也就罷了。只是如果它沒有吃呢?自己丟了孩子還被人冤枉了,你們說它可憐不可憐呢。
晚上,我問和我同寢室的同事。問她相不相信小狗狗是被母狗給吃掉了,她說相信。說狗是畜生,吃掉小狗不是沒可能,還說她家的母豬生小豬的時候就吃掉了一隻剛出生的小豬。真是無稽之談。她為什麼這么說。後來我想了想無非就是袒護看門老頭和做飯的阿姨。因為他們是老鄉。想到這我發現自己苯了。我原本就不該問她這個問題。他們原本就是同丘之貉,不會有顆善良之心的,問了也是白問。原來事情並不是那么簡單。
我很討厭那些惡人,為了自己的私慾,去害無辜的生命。小狗狗也是條命啊。。。。。。。。。楊鐘健為什麼把在萊陽發現的恐龍命名為“青島龍”?
2008-07-0108:28:09作者:整理來源:化石網瀏覽次數:190文字大小:【大】【中】【小】
楊鐘健(1897年~1979年)是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恐龍研究之父,全國各地都留下他的足跡。1928年,楊鐘健負責北京周口店的發掘工作,此間發現了中國猿人第一顆頭蓋骨。在上世紀前半期,楊鐘健曾多次來到青島。1951年,楊鐘健與地質學者到萊陽和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終於發掘出我國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棘鼻恐龍化石骨架,他將其命名為“青島龍”。為什麼楊鐘健把在萊陽發現的恐龍命名為“青島龍”呢?下面的文字將解開這個謎團。
多次奔波山東考古
作為國內發現恐龍化石的最早省份之一,山東恐龍資料十分豐富,例如山東萊陽、諸城至莒南這條長600多公里、寬約50公里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地層,被稱為“恐龍帶”,當活體恐龍從地球上神秘消失,山東省成功保存了眾多的恐龍化石。
筆者從《楊鐘健回憶錄》一書,發現了一些他在山東的考古線索:“1934年秋末,我與卞美年往山東,在泰安下車,用黃包車作代步工具,歷經萊蕪、新泰、蒙陰、費縣等地,對新泰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及蒙陰之恐龍化石地點,進行觀察與採集。後由曲阜搭車北上,過濟南時遇齊魯大學教地質的斯考德,他示以含於矽藻頁岩中的植物及魚化石,知山東必有含特殊地層之地點。後經多方打聽,始知在臨朐縣境。於是我做出了次年再來山東的計畫……”1935年5月,楊鐘健隻身一人再到山東,到臨朐採集了大量的植物、魚、蛙及哺乳類的化石,確定了中新統、上新統的年代。
南下途中“登入”青島
1937年8月日軍進入北平,楊鐘健聽人傳來口信:“日本某學者將要請你及幾個教授在北京飯店吃飯。此決非好意,應早離北平。”
楊鐘健與其他著名愛國學者選擇完全相同———潛行南下,1937年11月7日,他與卞美年到天津,乘船到青島後,由青島赴汕頭抵香港。他在《楊鐘健回憶錄》中寫下這樣幾句話:“船在青島停留,我們上岸溜了一趟。此地為德人所建設起來的城市。由青島直駛汕頭。”
俄羅斯狗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萊陽發掘“青島龍”
1950年春季,周明鎮博士指導山東大學地礦系學生在萊陽呂格莊金崗口村將軍頂與金崗口進行野外地質訓練時,意外發掘到骨骼與蛋化石。1951年,楊鐘健與地質學者到萊陽和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終於發掘出我國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棘鼻恐龍化石骨架,他將其命名為“青島龍”(“青島龍”頭上有荊鼻,所以又稱為“青島荊鼻龍”)。“青島龍”身長約6·6米,身高近5米,活體重約7噸。它不善於奔跑,又缺乏自衛武器,只適合淡水湖泊生存。
楊鐘健等人在萊陽發現“青島龍”,以青島為“據點”進行勘察和發掘工作,“青島龍”出土以後,先是在青島進行了展覽。在這段時間,楊鐘健廢寢忘食,他除了乘車去萊陽,就呆在青島搞相關研究。
1958年,北京自然博物館考古人員“乘勝追擊”,在萊陽金剛口村西溝又發現一條完整的“青島龍”骨架,從此成為該館鎮館之寶。
但是《楊鐘健回憶錄》對“青島龍”的記載並不多,“1951年,我去山東萊陽等地,後來去東北、山西、陝西、河南、廣東等地,都成功地採得了很多標本。”他發掘與命名“青島龍”的地點並不在青島轄區內,那為什麼他用“青島龍”命名呢,而不直接命名為“萊陽龍”呢?這個問題困擾筆者很長一段時間,也可能是恐龍愛好者一個未解之謎。
總算得到一條線索:楊鐘健的弟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董枝明教授,有可能會破譯“青Z島龍”命名謎底,作為著名恐龍專家,已經70歲的董枝明,仍舊在為恐龍忙碌,很少回到北京的家中。筆者幾經周折,終於聯繫到了董枝明。
解開“青島龍”命名之謎
董枝明,青島人,1938年出生,1951年偶爾的一個機緣與恐龍結緣之後,自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董枝明對筆者說:“這年我剛好13歲,正在青島一中念初一,楊鐘健教授在青島搞了一次恐龍展,我當時充滿好奇心,就去看了,看後感到很驚奇,知道了地球上還有這樣一種曾經占統治地位的龐大生物,從此迷上了恐龍。”這次展覽,“青島龍”給董枝明留下深刻印象,1962年他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得知楊鐘健教授需要助手,就報了名,最後終於如願。這樣,他知道了一些有關“青島龍”的史實。
董枝明進一步解釋說:“1950年春季,山東大學周明鎮博士指導地礦系學生,在萊陽將軍頂與金崗口進行野外地質訓練。他們意外發掘到骨骼與蛋化石,這引起了楊鐘健高度的重視,第二年,楊鐘健來到萊陽,挖掘工作正式展開,從王氏組地層中發掘出著名的‘青島龍’。”據董教授介紹,周明鎮博士仍健在,現在已90歲高齡。
對於楊鐘健為何以“青島龍”命名在萊陽發現的恐龍?董枝明解釋說:“當時楊教授發掘大本營就在青島,在三個多月的發掘過程中,楊教授經常奔波在青島與萊陽之間,他的一些研究工作則是放在青島做的,展覽也放在了青島”,而且當時山東大學所在地也在青島,楊鐘健念周明鎮博士等人首發之功,諸多因素使楊鐘健將“萊陽龍”命名為“青島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姜茂森

俄羅斯狗
俄羅斯狗俄羅斯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