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姓是中國姓氏之一,但不歸屬於百家姓中,屬於比較少見的一個姓氏,關於其起源,有諸多說法,以下內容詳細介紹及歸納了各地對此姓氏起源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姓
- 讀音:é
- 源出:俄維棟
- 歷史名人:俄志弘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第六個淵源,第七個淵源,第八個淵源,第九個淵源,得姓始祖,歷史名人,俄勝哲,俄志弘,俄有浩,俄文其,遷徙分布,字輩排行,
基本介紹
俄[俄,讀音作é(ㄜˊ)]
姓氏淵源
俄(é)姓源出有:
第一個淵源
源於風姓,出自遠古伏羲大帝之妹女媧氏,屬於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女媧氏又稱俄祖,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她與伏羲是兄妹,她與伏羲結婚而產生人類,後來女媧禁止兄妹相婚,這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血緣婚進步到族外婚的情況。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
女媧生卒年為公元前7759~前7653年,出生地在鳳州(今陝西寶雞鳳縣),在位起訖公元前7707~前7653年,立都於鳳城(令河南濟源),年號為女皇元年(公元前7706年)。女媧是伏羲氏族鳳姓部落一位大酋長的女兒,於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鳳州。她十六歲時,伏羲以一雙精緻的狐皮為聘禮向她求婚,二人結成了夫妻。此後他們便住在了鳳州,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長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媧之後,社會逐漸由母系氏族社會轉向父系氏族社會,其部族民眾中有以女媧之別稱“俄祖”為姓氏,稱俄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古鮮卑族拓拔部俄氏部族,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為氏。古鮮卑族拓拔部有俄氏部族,亦稱娥氏,在史籍《魏書·官氏志》中有記載。
在北魏政權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間遷都洛陽後,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俄氏部族取諧音漢字為姓氏,稱俄氏、娥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納西族,出自納西族神話英雄俄英都努,屬於以宗教信仰為氏。在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神抵天地里,有一個遠古祖先譜系,當中的代表人物都成為東巴文學中的主人公形象,其中後的俄高勒及其姐姐俄英都努、高勒趣和等都有相應的神話故事。祖先神話的代表性作品有《蝙蝠取卦書》、《白蝙蝠取經記》、《俄英都努殺猛妖》、《高來秋沃受》等。《俄英都努殺猛妖》是東巴文學中很有價值的名篇,記述的是俄英都努殺妖的業績:俄氏九兄弟在山原上放牧,丟了一頭黑眼大黃牛。兄弟九人便帶著九條獵狗上山去尋找。不料被猛鬼吃掉八人八犬,只剩下俄高勒一人一犬。留在家裡的妹妹俄英都努,下決心要報仇,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到猛鬼山上去了。猛鬼遇見俄英都努,問她到何處去?她強裝笑臉,說她特地來找伴侶。猛鬼便向她求婚,俄英都努隨之到了猛鬼的岩洞。在猛鬼的洞裡,她看見八個人頭、八碗血水、八副弓箭,八個狗項圈,俄英都努傷心之下,日夜哭泣不止。猛鬼主問她為什麼哭?她就乘機探問猛鬼的秘密。猛鬼主無意間說出了自己的致命弱點:不能炒空鍋,不能舂空礁,不能折斷細針,不能拉斷細線,否則它就會喪命。等猛鬼外出找食時,俄英都努就炒起空鍋,舂起空礁,折斷細針,拉斷細線,搗爛猛鬼的家,並帶著八兄弟的頭骨和所有遺物,逃離了岩洞。猛鬼發覺後追了上來,快要追上時,俄英都努就扔一樣東西打之。東西扔完了,猛鬼仍然緊追不捨。俄英都努只好藏到山神的野豬窩邊。野豬問她來做什麼?她就說是來幫它撫育豬娃。等到猛鬼追來,俄英都就用倒歌小豬的耳朵,整窩小豬大叫起來,大野豬聽到小豬的慘叫聲,以為是猛鬼要來吃小豬,怒不可遏,就直奔猛鬼,把它戳得粉碎。這是一部反映納西族早期生活的神話長詩,作品中有明顯的母權制的痕跡,這在東巴文學經籍中是不可多見的。復仇的英雄是女性,這絕非偶然,俄英都努本身就是母權制尚未消失的一個影子,反映出納西族社會父權與母權的複雜交叉,說明正是母權制走向衰亡,父權制開始確立的歷史過渡時期。
納西族人民都非常崇敬俄英都努,許多人都以其名字為為姓氏,有稱俄英氏者,後又漢化省文簡改為單姓俄氏、英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回族,出自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之聖妻俄綺舍,屬於以宗教信仰稱謂漢化改姓為氏。
俄綺舍,亦稱阿以舍,是伊斯蘭世界大賢艾布伯克的女兒,她九歲與穆罕默德結婚,和穆罕默德共同生活了九年。俄綺舍聰明而善文學,曾參與了穆罕默德的政治生活,對日常生活方面的伊斯蘭教聖訓知道得最多,從她那裡傳下伊斯蘭教聖聖訓二千二百一十段。俄綺舍於回曆五十八年(公元681年)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第五個淵源
源於佤族,出自雲南俄山,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佤族共有人口三十五萬餘人,其中雲南有三十四萬七千多人,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也有少量分布。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時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朝時期稱為“望蠻”、“望苴子”、“望外喻”;明朝時期稱“古刺”、“哈刺”;清朝初期稱“卡佤”、“阿瓦蠻”等。佤族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有四種方言。佤族民間文學豐富而優美,滄源岩畫十分有名,是佤族藝術的珍品。
佤族人原先沒有姓氏,在唐朝中葉以後開始仿照漢族按所居地名為部落取稱,其以所居地雲南俄山(今雲南玉溪峨山)為部落名稱者,稱俄氏。
第六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扎魯特蒙古分支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從母權社會過渡到父權部落之後,每個部落就是一個親族。由於一個部落的人都有著血緣關係,所以那時每個部落除戰爭中掠奪來的奴隸外,所有家庭大都是一個姓氏。蒙古族俄格德格氏,是源出扎魯特蒙古的一個部落群體,有數個分支:
⑴.蒙古族原俄格德格氏,後多冠漢姓為寧氏,亦有取部落名稱首音之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者,稱俄氏。
⑵.蒙古族原俄勒特德氏(音譯同“額勒圖特氏”),後多冠漢姓為胡氏、白氏,亦有取部落名稱首音之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者,稱俄氏。
⑶.蒙古族原俄勒斯特氏,後多冠漢姓為梅氏,亦有取部落名稱首音之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者,稱俄氏。
⑷.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即孛兒只斤氏,其俄氏鼻祖為清朝時期滿洲鑲黃旗扎魯特部長巴克之子博爾濟吉特·俄齊爾桑,他素受清太祖佟·努爾哈赤眷顧,授三等男爵,後擢內廷大臣,參與國策。在博爾濟吉特·俄齊爾桑逝世後,其子博爾濟吉特·楚勒襲其官,授二等男爵,其後裔在清乾隆年紀以及清末民初時期,有取祖名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俄氏。
蒙古族的姓氏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以本部落的名稱為姓。《蒙古秘史》中記載著成吉思汗上十一世祖孛端察兒擄一女俘,問:“汝何氏之人?”彼婦人日:“我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也。”兀良合是部落名稱,阿當罕是自己的本名,札兒赤兀惕是氏族的名稱。所以,這個女俘姓兀良合真(真,表示女性,若是男人就稱兀良合歹),名字叫阿當罕,是札兒赤兀惕氏族人。姓名稱呼的順序是:姓氏、名稱、族屬。東蒙地區的喀喇沁旗札薩克、台吉的蒙古族人均姓烏,就是兀良合(也稱烏梁海)人者勒篾(成吉思汗時四傑之一)的七世孫和通始建喀喇沁部的緣故。這就是取本部名稱詞首為姓。在《元史》第一卷第一頁關於成吉思汗的記載中,也把姓氏直接記為:“鐵木真,姓奇渥溫氏。”奇渥溫,也記作“乞彥”,也是成吉思汗所屬部落的名稱。今鄂爾多斯的奇姓,均由此而來。拉施特《史集》記述塔塔兒部落時即說:“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喚做禿禿黑里歹,若是女人就喚做禿禿黑里真。”
第二種,就是以本氏族的名稱為姓。合撒兒(成吉思汗仲弟)之後裔所建的科爾沁、郭爾羅斯、杜爾伯特、札賚特諸部的札薩克、台吉均姓包氏,就是源於合撒兒出世的孛兒只斤(也記作博爾濟吉特)氏族之故。這就是取氏族名稱詞首為姓;樂土默特(原居東部區卓索圖盟)的寶氏,也出於此,因為包、寶諧音所致。
第三種,就是以祖先的名字為姓。在古代,如元丞相、主修宋遼金三史的脫脫,本是蔑兒吉氏。其後人卻以脫脫為姓,元代有脫脫尼,明朝有脫脫卜花。現代人以祖先的名字為姓的,如,出生在科爾沁左翼中旗的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從他先祖莫勒特圖以後,開始取“莫”字為姓,諧音記作孟,所以嘎達梅林漢名叫作孟青山。又如,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駐京代辦富格日特,遠祖兀良合人,本姓烏和吳,但富格日特的後代已取“富”為姓了。東蒙地區蒙古族像這種轉姓的情況實存不少。蒙古族人的名字,一是按民族心理習慣命名。這也分各種情況。有的男人習慣以歷史人物命名,如帖木兒、康熙、羅成等;有的以長輩期望、意願命名,男子多以幸福、大喜、堅強、富有、結實之意命名(如吉日格郎、巴雅爾、巴圖、白音、布和);有的以勇猛矯健的禽獸命名(如阿爾斯冷——獅子,巴爾斯——老虎,布日格德——雄鷹);也有的按嬰兒出生時,祖父的年齡命名的,如:塔奔台(五十)、吉仁台(六十)、乃仁台(八十)、依仁台(九十)等;也有直用漢語的,如五十六、六十三、八十二等;還有按蒙古古代公認的社會稱呼命名的,如巴特爾——勇士或騎士,必勒格——智者,篾爾乾或麥爾根、莫日根——神箭手,薜禪、徹辰或思欽——賢者等;還有以貴重的金、銀,堅硬的銅、鐵命名的,如阿拉坦(金)、孟恩(銀)、銅寶、鐵寶等。女子習慣以明亮的星辰命名,如娜仁(太陽)、薩仁(月亮)、敖登(星星)等;也習慣以美麗的花草樹木命名,如其其格(花兒)、其木格(花蕊)、牡丹、海棠、梅花等;也有以自然物命名的,如塔娜(珍珠)、哈森(玉石)、水靈(翡翠)、烏雲(藍色寶石)等;也有象徵著女人命運的名字,如呼吉雅(兒子的命運)、杜達古拉(帶弟)等。女子按出生月份命乞的也頗多,如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臘月,惟獨沒有二月和四月的名字。大概是因為“二”字蒙語發音不響亮,“四”與漢語“死”諧音之故吧,所以沒有叫二月和四月的名字。
二是西藏喇嘛教傳人東蒙地區以後,許多長者專門請喇嘛、活佛給兒子賜名,所以多有藏名,如尼瑪、仁欽、桑卜、扎布等。
三是隨著歷史的進展,蒙、漢民族長期雜居和互為影響所致,有的蒙古族人在名字的前面加上了姓氏,如金·布和、韓·烏力吉、海·格日樂等。也有的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父名的字頭,如蘇·扎布、瑪·巴特爾、陶·伊倫增、桑·扎拉森等。
第七個淵源
源於滿族俄爾吞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俄爾吞氏,亦稱額爾圖氏,滿語為Ertu Hala,世居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改漢字單姓為俄氏。
第八個淵源
源於鄂溫克族,出自鄂溫克族俄爾吞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俄爾吞氏,亦稱額爾圖氏,世居敦達敦(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敦達高畢蘇木)、明安額爾圖(今內蒙古正鑲白旗明安圖鎮)、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rtu Hala。
清朝中葉以後,鄂溫克族、滿族俄爾吞氏多冠漢姓為俄氏。
第九個淵源
源於達斡爾族,出自達斡爾族俄嫩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俄嫩氏,亦稱鄂諾氏、鄂內氏、鄂訥氏、斡難氏,世居黑龍江北境、鄂嫩河(今黑龍江上游北岸支流斡難河)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no Hala。
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俄嫩氏多冠漢姓為俄氏、鄂氏、敖氏、吳氏等。
得姓始祖
俄祖(女媧)、俄英都努、博爾濟吉特·俄齊爾桑、俄綺舍(阿以舍)。
歷史名人
俄勝哲
(生卒年待考),甘肅慶陽三十鋪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
俄志弘
(公元1958~今),甘肅慶陽三十鋪人。著名地方獸醫師。
1980~1985年在慶陽縣慶城鎮獸醫站工作。1985年至今在甘肅慶陽縣畜牧獸醫站工作。1983年參加慶陽縣畜牧獸醫學會。
1989~1990年在甘肅農業大學進修學習。參與完成的科研工作有“牛瑟氏泰勤焦蟲病的診斷與防治工作”、“快速養豬技術”等。
俄有浩
(生卒年待考),甘肅慶陽三十鋪人。著名沙漠化治理專家。研究員,博士,1992~2006年在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工作。2006年7月開始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
俄文其
(生卒年待考),甘肅慶陽三十鋪人。甘肅省慶陽市工商局副局長。
遷徙分布
俄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千二百七十位,多以慶陽為郡望。
今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大興安嶺塔河縣蒙克山林場,吉林省蛟河市、吉林市,廣東省深圳市,甘肅省的蘭州市、慶陽市慶城縣,山東省的濟南市平陰縣、青島市、泰安市東平縣、聊城市東阿縣,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新城區,雲南省的滄源縣、孟連縣、耿馬縣、雙江縣,台灣省等地,均有俄氏族人分布。少數民族的可能性極大,有待文字性考證!
字輩排行
山東排輩:“守宗廣立士(世)澤(則)衍興振德兆慶萬傳長春”,
甘肅排輩:“廣(振/有)克勝志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