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列寧19世紀90年代論述俄國資本主義產生和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形式的經濟著作。單行本於1899年 3月出版。列寧在該書的第二版(1908)中,對第一版作了修改和補充。兩版均署名弗·伊林。

基本介紹

  • 書名: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 作者:列寧
  • 出版時間:1899年 3月
  • 歷史背景:19世紀90年代
內容簡介
列寧19世紀90年代論述俄國資本主義產生和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形式的經濟著作。單行本於1899年 3月出版。列寧在該書的第二版(1908)中,對第一版作了修改和補充。兩版均署名弗·伊林。 歷史背景19世紀90年代,俄國自由民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Н.κ.米哈伊洛夫斯基(1842~1904)、С.Н.尤沙柯夫(1849~1910)、Β.Π.沃龍佐夫(1847~1918)和Н.Ф.丹尼爾遜等人宣稱,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產生純粹是一種“偶然的”現象,否認俄國農村公社經濟中的階級分化,聲稱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廠是完全對立的;斷言俄國由於找不到國內外市場推銷商品,所以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沒有根基的,並且必然衰亡。他們把農村公社說成是“社會主義”的“胚胎”和“基礎”,期望通過農村公社達到“社會主義”。他們由否認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而否認俄國工人階級的領導作用。列寧寫作<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是為了從經濟學上徹底批判自由民粹主義、論證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為在俄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掃清思想障礙。
基本內容全書共八章。第一章<民粹派經濟學家的理論錯誤>是全書的理論部分,批駁了民粹派在國內市場形成方面的觀點及其淵源資產階級經濟學,闡明了關於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若干基本原理。第二章<農民的分化>,研究俄國農村公社中農民的階級分化情況及其特徵。第三章《地主從徭役經濟到資本主義經濟的過渡》,考察俄國地主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演進的特點及其途徑。第四章《商業性農業的發展》,論述穀物、畜牧及經濟作物等的商品生產專門化發展和農產品加工業的形式和特點。第二、三、四章從不同側面研究俄國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後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道路及其特徵。第五章考察工業中資本主義的最初階段。第六章論述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家庭勞動。第七章研究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第八章<國內市場的形成>,闡述了上述經濟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繫。
列寧在駁斥民粹派的實現論的同時,著重闡明了關於俄國資本主義國內市場形成的基本原理。民粹派否認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的基礎,不了解市場的概念,斷言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人為”的。列寧認為,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它在俄國具體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①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商業性農業專業化的發展;②工場手工業與農業的分離,加工工業與採掘工業的分離;③新的工業中心和新興城市的出現,工業人口的增長和農業人口的減少。社會分工加速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和俄國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形成。列寧指出,民粹派由於信奉“斯密教條”(見A.斯密),而忽視了不變資本價值的實現,同時又以西斯蒙第的消費不足論來考察農民和小生產者的分化過程,所以,斷言國內市場會日益縮小。列寧還駁斥了“合法馬克思主義者”曲解K.馬克思的實現論的錯誤觀點。
列寧指出,19世紀末,俄國資本主義的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俄國農村已經處於商品經濟的環境中,已表現出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和競爭的特徵。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人手裡,而大多數人被拋入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並受到商業資本的盤剝。在土地買賣、租種以及改進農業技術等方面,都帶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性質。因此,俄國農村公社農民經濟並不象民粹派所宣揚的那樣是資本主義的敵對者,而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深厚和最牢固的基礎,農民的分化意味著舊的家長制農民的解體和新型農民的形成。列寧把這種新型農民劃分為三個階層:①富農,即農村資產階級,包括各種形式的商業性農業的經營者和農場主。他們只占農村人口的少數,但在土地和生產資料方面卻占居優勢。②農業僱傭工人,即農村無產階級,包括農業中的僱農、日工、粗工、建築工人和其他工人,在農村人口中約占1/2,他們除了靠出賣勞動力之外,還占有一小塊份地。③中農,他們在經濟上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其社會政治傾向是搖擺於富農和農業工人之間。列寧還探討了俄國地主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及它在農奴制改革後向資本主義農業演進的過程和規律。
列寧論述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形式、階段和規律。為了駁斥民粹派的觀點,列寧首先從家庭工業與手工業出發分析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最初形式和階段。他指出,手工業是從家長制農業中分離出來的工業的第一種形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部分商人開始建立較大的手工作坊,實際上已把家庭手工業者變為為資本家生產的僱傭工人,就其性質而言,它屬於資本主義簡單協作形式。其次,列寧考察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和資本主義的家庭勞動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的形式和意義。工場手工業是以分工為基礎的協作,是手工業和帶有原始資本形式的小商品生產與機器大工業之間的中間環節,在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後,列寧論證了機器大工業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其基本標誌是在生產中使用機器體系。列寧認為,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同樣經歷了三個階段:資本主義的簡單協作;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工廠(機器大工業)。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創立了巨大的國內市場,為社會主義革命準備了物質前提。
理論和實踐意義 <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不僅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而且根據<資本論>的基本原理,結合俄國的社會經濟情況發揮和補充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許多極為重要的原理;它從思想上徹底粉碎了民粹派的經濟理論,同時又揭露了“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的資產階級本質,從而為在俄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建立工人階級政黨掃清了道路;書中指出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同盟軍以及發展前途等問題,為制定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和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