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技進步的財政政策——基於創新價值鏈的研究

促進科技進步的財政政策——基於創新價值鏈的研究

《促進科技進步的財政政策——基於創新價值鏈的研究》是申嫦娥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2月。

該書採用創新價值鏈的系統化理念對財政科技政策進行研究,一方面為財政科技投入的高層設計和巨觀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系統化的框架,另一方面探尋中國財政科技投入的薄弱環節以及各環節財政政策運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以促進科技進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促進科技進步的財政政策——基於創新價值鏈的研究
  • 作者:申嫦娥
  • 首版時間:2014年2月
  • 字數:260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把創新價值鏈的研究引入到財政政策的研究之中,以創新價值鏈的系統化理念對財政科技投入進行研究,在財政政策研究方面深入到創新價值鏈內部各環節,探討財政科技投入的薄弱環節和財政政策的主要癥結,並借鑑國外的經驗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進建議。

作品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7章 促進FDI與技術引進的財政政策研究
第2章 科技進步與財政政策的基本理論
第8章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政策研究
第3章 財政科技投入、科技進步與經濟成長——基於地方數據的實證研究
第9章 促進新產品推廣的財政政策研究
第4章 基於創新價值鏈模型的創新效應研究——對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數據分析
第10章 財政投入科技項目的評價方法——基於美國PART的研究
第5章 財政投入科技項目的管理體制研究
第11章 財政投入科技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第6章 促進研發活動的財政政策研究
後記

創作背景

中國從“九五”計畫起,就致力於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即經濟成長從依靠要素投入到依靠科技進步。而推動科技進步的方式通常分為兩種,即對外引進型和自主創新型。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的較長一段時期里實施了引進型科技進步方式,但事實證明,引進技術很難獲得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特別是在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因此中國政府適時地提出了新時期的發展戰略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與創新型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
科技創新是科技進步的邏輯起點和根本動力,而科技創新是一個連續、互動、系統的過程,以創新為焦點的全球競爭正演化為整條創新價值鏈之間的博弈。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投入的強度不斷加大,但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率較低,科技進步緩慢,問題究竟出在哪一個創新環節值得深入研究,創新價值鏈無疑可以為學者提供系統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現有創新價值鏈在企業層面的研究較多,在巨觀層面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在財政科技投入方面的研究更少,僅有的國內研究尚停留在概念的介紹和運用上。基於此,《促進科技進步的財政政策——基於創新價值鏈的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認為,財政科技投入不僅要彌補市場“失靈”,還應該彌補系統“失靈”。傳統財政理論認為,由於科技創新的公共品性質、創新成果的效應外溢、創新過程的高風險性以及創新產品可能存在“寡占市場”的狀況,使得科技創新存在嚴重的市場“失靈”,需要財政投入。而這項研究認為,由於在創新系統內各環節的信息交流受阻、各創新主體之間的連結失效、技術鎖定效應等情況的存在,導致了系統“失靈”,同樣需要通過財政投入的手段,以防止系統“失靈”。
第二,該書實證研究的主要發現:從財政科技投入的效應來看,研究發現財政科技投入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經濟成長,但通過聯立方程的分析,同時發現財政科技投入與科技進步、經濟成長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會形成良性循環,並通過中介效應模型的研究發現財政科技投入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並不是通過科技進步一條路徑影響的。從創新價值鏈的創新效應來看,研究發現在創新源的獲取方面,引進技術和技術交易顯著促進了企業研發,且企業創新源轉化為新產品的成效顯著,但新產品並不能有效地為企業帶來績效的顯著提高,另外發現財政直接的科技投入對企業創新各環節的影響並不顯著,既沒有明顯的“擠入”效應,也沒有明顯的“擠出”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