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宗教革新的勢力》是趙紫宸所著作品,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促進宗教革新的勢力
- 作者:趙紫宸
- 作品出處: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無論何種民族,每逢環境一度的變遷,族裡一切制度,必要受重要的影響。除了天然界變易之外,例如荒年、瘟疫、地震、山崩等類,還有保衛、進取的戰爭,和弱肉強食的事實,使一族和他族衝突或調和。這種衝突是兩族的制度文化的衝突,這種調和也是兩族的制度文化的調和。所以無論衝突、調和,沒有不發生變端的。他的結果即是新制度的產生,新社會的湧現,新事業的增長。譬如強族勝了,弱的被虜,懾伏在威權之下。最古的時候,強的種族把弱的人民當糧食用,猶之虎狼吃群羊,吃剩來的,就當做牛馬替他們做工。後來漸漸的覺得吃人比使人做奴隸來的不合算;吃人是暫時的經濟,使人做奴隸,為他們的主人翁種田制具,是久遠的經濟。因此奴隸制度和貴族階級發現出來,供給時代實際的需要。奴隸階級里的分子,做了社會生計的基礎,貴族階級里的人物,得了餘暇,嫻習弓馬,專攻武藝,或研究學問,建造文化。希臘的雅典可謂這種變遷的好例子。優勝的種族,併吞了劣敗的種族的文化,把惡劣的制度和技術淘汰了,把良好的組織和美藝吸收了。強族的宗教也依樣吞蝕弱族的宗教。強族的神做了弱族的神的主人,弱族的神成了強族的神的臣僕。世上的多神教,恐怕全是這種種族的衝突和調和的結果。耶方斯說:“勝利者的神,雖比敗亡者的神更有力量尊榮,但敗亡者若堅持他們的信仰,一定不肯使他們的神在強有力的神面前歸於消滅。因此幾種宗教可以同時存在,久而久之,人們忘卻舊時的衝突,就不知不覺地敬拜社會上一切的神,不去分別他們了,而宗教的調和也就完成了。”(見F.B.Jevons,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Religion,Chap.18;又見Lester F.Ward,Pure Sociology,pp.267-272)
但是宗教的變遷進化,不單是社會改革的一種結果。宗教若有變新的可能,他必定有反動的力量充乎其內,或者抗拒外力的侵蝕,或者順從外界的趨勢。簡括些說,宗教的改革,不僅由於外界勢力的敦促,亦且由於內部精神的膨脹;不僅受社會遞演的影響,亦且使社會因他而得各種重要的變遷。這樣,社會經過變更,可以從外面去攪動宗教;宗教充滿力量,以從內部發出精神去鼓盪社會。基督教的《舊約》史上,有許多事實可做這層意思的實證。請舉一二。基督前九世紀中葉,以色列崇拜巴力,人民都受了淫慾的薰染,因為“迦南人所行的巴力教,是一種單純的天然教,以雌雄兩牛代表巴力與巴力斯或亞斯他錄,即是生活界的雌雄的原則。……崇拜的時候,為收割禾稼的節期,人民聚集飲食,在神面前行男女亂倫的惡事”(Peritz,Old Testament History,p.170)。這就是宗教受外界勢力的侵犯,而變為惡劣的例子。但是伊萊賈在迦密山上和這天然教奮鬥,大殺巴力的先知,又藉伊萊沙和耶戶的革命,推翻亞哈的家族,誅滅崇拜巴力的人民。這番革命使希伯來教重新光昌,因為希伯來教內力尚足,一旦內力如水潰決,自然有崩山裂海之勢。不過這種革命,後來的先知是不讚許的。(見《何西阿書》1章4節、5節)到了基督前八世紀中葉,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開拓土地,大有大衛當時的威武。人民都受著影響,因為黷武之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把人民分為兩個階級。富貴之家,作威作福,壓迫人民,故而人民離心,國家垂危。當時亞述國漸興,有西向之勢。因此以色列內憂外患,日益頻仍。先知亞摩斯出來,主張道德主義,要求社會公平,開了先知派社會道德運動的門徑。
請看2章6至8節、3章1節至4章5節、5章16節至6章6節,就可以略知梗概了。這即是宗教為社會革新的原動力的憑據。這種乾證,不勝毛舉,本論無須都提出來。上述兩事,已足顯出促進宗教革新的勢力可分兩種,一為外力,一為內力;亦足以顯明這兩種勢力,有時彼此衝突,有時互相輔行。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趙紫宸(1888—1979),舉世公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奠基人,基督教詩人。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碩士,東吳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神學博士。任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校務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學的薰陶,終生努力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神學精華進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國基督教神學、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目。編者簡介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6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