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法上私人妨害制度比較研究》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麗。
基本信息,目 錄,
基本信息
【書名】:侵權法上私人妨害制度比較研究 |
【作者】:劉 麗 |
【叢書名】:當代法律科學文庫 |
【版次/印次】:1/1 |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
【ISBN】:9787566314178 |
【字數/頁數】:180千字/ |
【開本/紙張】:170mm×240mm/ |
目 錄
1導論(1)1.1研究主題及寫作目的(1)
1.1.1國內相關實踐問題概述(1)
1.1.2立法現狀(2)
1.1.3研究現狀(4)
1.2研究的重要意義(7)
1.2.1私人妨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7)
1.2.2私人妨害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7)
1.2.3私人妨害研究的創新性(7)
1.3文獻綜述(8)
1.3.1相關碩博士論文(8)
1.3.2國內文獻(9)
1.3.3國外文獻(10)
1.4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11)
1.5研究方法(13)
2私人妨害的範圍(15)
2.1妨害概述(15)
2.1.1“妨害”的歷史沿革(15)
2.1.2妨害的類別(17)
2.1.3三種妨害制度之間的關係: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21)
2.1.4妨害與其他部門法(22)
2.2私人妨害的定義與類型(24)
2.2.1定義的困難(24)
2.2.2妨害的定義(24)
2.2.3私人妨害的類型(26)
2.3私人妨害保護的對象(29)
2.3.1使用不動產或享有不動產權益(29)
2.3.2不動產權益損害(29)
2.3.3人身傷害(30)
2.3.4動產損害(31)
2.3.5經濟損失(32)
2.3.6地役權(32)
2.4私人妨害與其他相似侵權的聯繫(32)
2.4.1私人妨害與侵入不動產的區別(32)
2.4.2私人妨害與賴蘭茨案規則(34)
2.5討論:我國相鄰關係制度範圍及
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35)
2.5.1相鄰關係的界定(35)
2.5.2相鄰關係保護的對象(38)
2.5.3我國相鄰關係中的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40)
2.6小結(46)
3私人妨害的訴訟主體(47)
3.1私人妨害的原告(47)
3.1.1占有人(47)
3.1.2將來財產權人(reversioner)(49)
3.1.3抵押權人(mortgagee)(49)
3.1.4實際占有人(49)
3.1.5地役權(easement)人和共同用益權
(profit à prendre)人(50)
3.1.6不動產權益享有者的配偶或子女(51)
3.2私人妨害的被告(53)
3.2.1妨害的製造者(creator)(53)
3.2.2占有人(54)
3.2.3出租人(landlord)(57)
3.3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訴訟主體(59)
3.3.1德國(59)
3.3.2法國(60)
3.4討論:我國相鄰關係制度的訴訟主體(60)
3.4.1一般情況(60)
3.4.2不動產出租人承擔責任的情況(61)
3.4.3獲得行政許可後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妨害的情況(63)
3.4.4獨立承包人造成妨害的情況(64)
3.5小結(64
4私人妨害的責任性質及判定標準(67)
4.1私人妨害的責任性質(67)
4.1.1嚴格責任(67)
4.1.2私人妨害與過失侵權的關係(68)
4.1.3故意侵權(69)
4.2妨害的實質性(substantial interference)(70)
4.2.1原告的敏感程度(71)
4.2.2損害持續的時間(73)
4.2.3損害的性質(73)
4.2.4損害的範圍(74)
4.3損害的不合理性(unreasonable interference)(75)
4.3.1被告的惡意(75)
4.3.2原被告不動產的位置特點(77)
4.3.3被告土地的實際用途(79)
4.3.4原告土地用途的社會價值(79)
4.3.5阻止或避免妨礙的可行性(80)
4.4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責任認定標準(80)
4.4.1不可量物妨害責任性質:嚴格責任為主(80)
4.4.2不可量物妨害責任認定標準(81)
4.5討論:我國不可量物妨害的責任認定(83)
4.5.1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83)
4.5.2缺乏“重大妨害”的判斷標準(85)
4.6小結(86)
5私人妨害的抗辯與救濟(89)
5.1私人妨害的有效抗辯(89)
5.1.1制定法授權(statutory authority)(89)
5.1.2時效(prescription)(92)
5.1.3原告同意(consent)(93)
5.1.4緊急避險(necessity)(93)
5.1.5自然力或第三人造成的妨害(94)
5.2私人妨害的無效抗辯(94)
5.2.1主動接近妨害(coming to nuisance)(94)
5.2.2被告產業的社會效用(95)
5.2.3多人的行為構成妨害(96)
5.2.4第三方權利(jus tertii)(96)
5.3私人妨害的救濟(96)
5.3.1禁令(97)
5.3.2損害賠償(100)
5.3.3去除妨害(105)
5.4法經濟學角度的私人妨害救濟方式(105)
5.5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救濟方式(113)
5.5.1德國(113)
5.5.2法國(114)
5.6討論:我國不可量物妨害的抗辯與救濟(114)
5.6.1不可量物妨害的抗辯(114)
5.6.2不可量物妨害的主要救濟方式(117)
5.7小結(123)
6我國相鄰關係法律制度的構建(125)
6.1我國相鄰關係法律規定存在的問題(125)
6.1.1相鄰關係範圍狹窄,規範零散,不成體系(125)
6.1.2相鄰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不健全(125)
6.2完善我國相鄰關係法律規範的建議(127)
6.2.1擴大相鄰關係範圍,明確不可量物妨害的概念(127)
6.2.2構建不可量物妨害的“實質妨害”衡量標準(128)
6.2.3明確訴訟主體範圍(132)
6.2.4限定救濟方式的適用條件(132)
6.3結論(134)
參考文獻(136)
附錄A中文案例(146)
附錄B英文案例(147)
1.1.1國內相關實踐問題概述(1)
1.1.2立法現狀(2)
1.1.3研究現狀(4)
1.2研究的重要意義(7)
1.2.1私人妨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7)
1.2.2私人妨害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7)
1.2.3私人妨害研究的創新性(7)
1.3文獻綜述(8)
1.3.1相關碩博士論文(8)
1.3.2國內文獻(9)
1.3.3國外文獻(10)
1.4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11)
1.5研究方法(13)
2私人妨害的範圍(15)
2.1妨害概述(15)
2.1.1“妨害”的歷史沿革(15)
2.1.2妨害的類別(17)
2.1.3三種妨害制度之間的關係: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21)
2.1.4妨害與其他部門法(22)
2.2私人妨害的定義與類型(24)
2.2.1定義的困難(24)
2.2.2妨害的定義(24)
2.2.3私人妨害的類型(26)
2.3私人妨害保護的對象(29)
2.3.1使用不動產或享有不動產權益(29)
2.3.2不動產權益損害(29)
2.3.3人身傷害(30)
2.3.4動產損害(31)
2.3.5經濟損失(32)
2.3.6地役權(32)
2.4私人妨害與其他相似侵權的聯繫(32)
2.4.1私人妨害與侵入不動產的區別(32)
2.4.2私人妨害與賴蘭茨案規則(34)
2.5討論:我國相鄰關係制度範圍及
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35)
2.5.1相鄰關係的界定(35)
2.5.2相鄰關係保護的對象(38)
2.5.3我國相鄰關係中的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40)
2.6小結(46)
3私人妨害的訴訟主體(47)
3.1私人妨害的原告(47)
3.1.1占有人(47)
3.1.2將來財產權人(reversioner)(49)
3.1.3抵押權人(mortgagee)(49)
3.1.4實際占有人(49)
3.1.5地役權(easement)人和共同用益權
(profit à prendre)人(50)
3.1.6不動產權益享有者的配偶或子女(51)
3.2私人妨害的被告(53)
3.2.1妨害的製造者(creator)(53)
3.2.2占有人(54)
3.2.3出租人(landlord)(57)
3.3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訴訟主體(59)
3.3.1德國(59)
3.3.2法國(60)
3.4討論:我國相鄰關係制度的訴訟主體(60)
3.4.1一般情況(60)
3.4.2不動產出租人承擔責任的情況(61)
3.4.3獲得行政許可後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妨害的情況(63)
3.4.4獨立承包人造成妨害的情況(64)
3.5小結(64
4私人妨害的責任性質及判定標準(67)
4.1私人妨害的責任性質(67)
4.1.1嚴格責任(67)
4.1.2私人妨害與過失侵權的關係(68)
4.1.3故意侵權(69)
4.2妨害的實質性(substantial interference)(70)
4.2.1原告的敏感程度(71)
4.2.2損害持續的時間(73)
4.2.3損害的性質(73)
4.2.4損害的範圍(74)
4.3損害的不合理性(unreasonable interference)(75)
4.3.1被告的惡意(75)
4.3.2原被告不動產的位置特點(77)
4.3.3被告土地的實際用途(79)
4.3.4原告土地用途的社會價值(79)
4.3.5阻止或避免妨礙的可行性(80)
4.4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責任認定標準(80)
4.4.1不可量物妨害責任性質:嚴格責任為主(80)
4.4.2不可量物妨害責任認定標準(81)
4.5討論:我國不可量物妨害的責任認定(83)
4.5.1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83)
4.5.2缺乏“重大妨害”的判斷標準(85)
4.6小結(86)
5私人妨害的抗辯與救濟(89)
5.1私人妨害的有效抗辯(89)
5.1.1制定法授權(statutory authority)(89)
5.1.2時效(prescription)(92)
5.1.3原告同意(consent)(93)
5.1.4緊急避險(necessity)(93)
5.1.5自然力或第三人造成的妨害(94)
5.2私人妨害的無效抗辯(94)
5.2.1主動接近妨害(coming to nuisance)(94)
5.2.2被告產業的社會效用(95)
5.2.3多人的行為構成妨害(96)
5.2.4第三方權利(jus tertii)(96)
5.3私人妨害的救濟(96)
5.3.1禁令(97)
5.3.2損害賠償(100)
5.3.3去除妨害(105)
5.4法經濟學角度的私人妨害救濟方式(105)
5.5大陸法系相關制度的救濟方式(113)
5.5.1德國(113)
5.5.2法國(114)
5.6討論:我國不可量物妨害的抗辯與救濟(114)
5.6.1不可量物妨害的抗辯(114)
5.6.2不可量物妨害的主要救濟方式(117)
5.7小結(123)
6我國相鄰關係法律制度的構建(125)
6.1我國相鄰關係法律規定存在的問題(125)
6.1.1相鄰關係範圍狹窄,規範零散,不成體系(125)
6.1.2相鄰不可量物妨害法律規範不健全(125)
6.2完善我國相鄰關係法律規範的建議(127)
6.2.1擴大相鄰關係範圍,明確不可量物妨害的概念(127)
6.2.2構建不可量物妨害的“實質妨害”衡量標準(128)
6.2.3明確訴訟主體範圍(132)
6.2.4限定救濟方式的適用條件(132)
6.3結論(134)
參考文獻(136)
附錄A中文案例(146)
附錄B英文案例(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