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連三,1916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壽光縣台頭鎮北洋頭村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原青島市政協五屆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連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6年10月
- 出生地:山東省壽光縣台頭鎮北洋頭村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侯連三,1916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壽光縣台頭鎮北洋頭村一個破落地主家庭。1925年考入了李植庭校長舉辦的縣高等國小雙風學校(1929年改名為壽光縣第八國小),校長李植亭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同情、支持共產黨,並聘用共產黨人張玉山、趙一萍、李漢卿等人在學校任教。受到進步老師的影響,侯連三有機會接觸到很多進步的小說和書籍,他常與是中共黨員的進步學生陳紀明、李傑等人來往,受其思想影響,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1931年高小畢業後,考入壽光中學師範班。1932年9月,在王雲生、李文的組織領導下,成立了臨時縣委,楊化村任書記。在此期間,侯連三經同學陳增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做黨的地下工作。後任支部宣傳委員。
1933年2月,王雲生、李文在濟南被捕。原縣委負責人楊化村、馬保三在本縣同時被捕,壽光縣委遭到嚴重破壞。這時在壽光官莊學校任教的侯連三與中共黨員王文介、侯蔭南組成一個秘密黨小組,以國小教員為掩護,在黨組織因叛徒破壞與上級失去聯繫的情況下,仍堅持地下工作。
1934年夏,中共濟南市委委員王文軒奉省委書記黎玉的指示,返回到壽光,尋找黨員並恢復基層黨組織。侯連三、王文介、侯蔭南秘密小組重新與黨組織取得聯繫。秋後,陳少卿、陳紀明、陳耀三等黨員骨幹先後回到壽光,與在當地堅持鬥爭的王文介、侯連三、侯蔭南等一起,進行組織恢復工作。他們三人並幫助建立了城裡和後王兩個黨支部,又先後發展侯永明等幾十人入黨,建起北洋頭、南洋頭、一座樓、東莊等9個黨支部。
1935年冬,六區西部區委成立,所轄支部達到9個,黨員40多名。侯蔭南擔任了區委書記,侯連三同志擔任了區委宣傳委員。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也由此開始。11月上旬,縣委在牛頭鎮馬保三家中,召開擴大會議,具體研究組建人民抗日武裝問題。馬保三、王雲生、王文軒、陳少卿、陳紀明、李傑、李文、王文介、褚方堂、侯連三、張子明、王登盈、孫聿修等同志出席了會議。會議分析了全國抗日救亡的形勢、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等方面情況,結合本縣實際,作出了武裝起義的實施方案。12月29日,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在牛頭鎮發動了抗日武裝起義,正式宣布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推舉馬保三任司令,侯連三同志先後擔任了第八支隊情報隊長,供給部主任、部長。牛頭鎮起義,打響了魯東抗戰第一槍。隨後,侯連三同志與王文介、侯蔭南等將南北台頭、南北洋頭一帶的武裝小隊組建成中隊。1938年2月17日,八支隊進駐北洋頭村,侯連三同志以及北洋頭黨支部書記侯國棟率村抗敵後援團和農、青、婦、兒童為部隊籌糧做飯,做軍裝軍鞋,並設立地下情報站警戒肅奸。1939年初,日軍占領壽光。侯連三、侯蔭南協助軍區三支隊消滅了為非作歹的地主武裝“劉二虎”。這場圍殲劉二虎的戰鬥從深夜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共打死打傷敵軍60人,俘虜100多人,繳獲長短槍200餘支,歪把機槍一挺,還有大批軍用物資和機密檔案。侯連三與侯蔭南被稱為“侯氏雙雄”。
新中國成立後,侯連三同志歷任山東省抗美援朝委員會秘書長,山東省水產運銷公司經理兼水產局監察主任,國家水產部青島水產公司經理兼青島市水產局長、青島水產系統黨委書記,1957年5月任山東省水產局副局長。侯連三同志長期擔任省市水產部門領導工作,熟悉中國水產事業發展狀況,了解水產事業發展規律,努力工作,為海洋水產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5年4月,侯連三同志參加了以楊煜為團長的中日漁業協會談判,是兩國“關於黃東海漁業的協定”的簽字人之一。為落實毛主席、周總理關於中日關係“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戰略,做出了貢獻。
侯連三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國家十分重視海洋科教事業,在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於1960年決定斥巨資為山東海洋學院建造中國第一艘海洋實習調查船———東方紅號。
侯連三兼任青島市政協五屆常委和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首屆理事長。他承擔了山東省《海洋志》的編纂工作,作為編委會主任,他設立了“海洋志編輯室”,調配了幹部進行編寫,為山東省《海洋志》。
主要作品
解放後,生活環境相對穩定,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興致一來,經常誦出三言五句,記在本本上,先後寫了2000餘首,直到‘文革’,全部遺失。”“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科教園地迎來了春天,前後寫了1500餘首。”2000年結集為《閒情雜韻錄》,由壽光縣政協刊印。侯連三詩作警句頻出,如:在《閒情雜韻錄》中,喊出“愛民如親公僕情,萬眾所歸作權衡。治國安邦凝聚力,應聽人民心底聲。”在《吊記亡靈•問世》中,嚴肅指出了“貪婪受賄頻繁事,如何永保好江山?”在《贈趙修德同志》一詩中,唱出了“東征西戰馳齊魯,為國獻身非封侯”的高昂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