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故事
可是,侯興華就在這裡開始了人生道路上新的起步。
他在部隊鍛鍊了半輩子,身上燃燒著一股工作的熱情,從來不服輸、不偷懶。他想:有崗位,就有責任,“做什麼都要做出個樣子來!”報到沒幾天,就一個人帶上筆和本、坐上公共汽車下鄉搞調查。從此,他的腳步就沒能停下來,十多個縣(市)、幾十個鄉(鎮),他一個個地走到,手中的筆也沒有停歇過。他被水利戰線基層幹部職工們敬業愛崗、樸實無華的精神所感染、所鼓舞,水利改革發展的實踐也深深地教育著他。他說:我是水利戰線的一個新兵,雖脫下了軍裝,但還是一名戰士,我要用手中的筆為水務事業發展鼓與呼。每到一個縣(市),他就幫助研究制定宣傳工作計畫,給通訊員們講新聞輔導課。幾年過去,綏化市各級水務局的領導們嘗到甜頭,抓宣傳的自覺性越來越強,水利通訊網建起來了,也培養出一支過硬的通訊報導隊伍。
第二年,黑龍江省開始推廣農田節水灌溉新技術,市里組織去外省學習,回來就開現場會推廣。名額有限,侯興華既沒去學習,也沒參加會。但他出於對新聞的敏感和對水務事業的關注,領導和同志們剛一回來,就找上門採訪,及時寫出有關報導,第二天在《綏化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在全市吹響了節水灌溉的進軍號,影響很大。從此,他的通訊報導稿件就源源不斷見諸報端。無論哪個部門,只要是水利業務有了新苗頭,他就趕去採訪,下鄉時碰到好素材,也馬上動筆,決不放過。
一次,侯興華去肇東市了解水務局班子建設情況,偶爾發現水利物資公司經理石運崗是個在平凡的崗位上閃光的人物。石經理為讓企業起死回生,毅然放棄掙大錢當老闆的機會,勇挑重擔取得成功。侯興華就一頭扎進公司,寫出了“崗子當經理”一稿,先後被《中國水利報》、《水利天地》、《黨的生活》、《黑龍江工人報》、《明鑑》等8家新聞媒體採用。
2003年綏化大水,侯興華主動請戰到一線。他一天24小時與防汛辦的同志們一起工作,隨時與報社、電台、電視台保持熱線聯繫。汛期一過,為調查災後的反思,他又陪同省電視台《今日話題》組深入受災嚴重的8個市(縣),歷時半個多月,每天和小伙子們一起,在泥里水裡滾爬,有一次差點陷進齊腰深的爛泥里。他白天跑路、調研,晚上整理材料,吃飯時向當地有關人員布置通訊報導任務……
在實踐中,他提出宣傳工作要圍繞和促進水務改革與發展來進行,要立足弘揚“獻身、求實、負責”的行業精神,使宣傳工作在行業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此,他每日上班早來晚走,大量採訪,帶頭撰寫了一批歌頌較有影響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人物的稿件。如:《一張藍圖繪到底》、《勇站潮頭的水務局長》、《勇戰洪峰的水利人》、《執著水利的女工程師》、《情灑水利、造福人民》等,先後見諸於各種報刊雜誌,還有一些人物報導在省市廣播電台播發,反響很大。7年中,侯興華發表署名稿件上千篇,累計數百萬字,還應邀在省宣傳中心舉辦的通訊報導員培訓班上幾次講課。
在他的努力下,綏化市水利宣傳工作全省領先,他本人也被《綏化日報》、《中國水利報》聘為特約通訊員,連續多年被授予優秀通訊員稱號。在2003年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他代表綏化市介紹經驗,水利廳廳長肖友在肯定綏化經驗的同時,提出水利戰線從事宣傳工作的同志要向侯興華同志學習。
抓黨務有聲有色
由於紮實出色的工作,1999年初侯興華走上了市水務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的崗位。
如何創新黨建工作的思路,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工作,在新時期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保證和促進水務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是侯興華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他深感自己肩上擔子很重。因此,他日思夜想,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萬變不離其宗,侯興華還是從老辦法入手:深入、細緻、認真,不惜力氣。他與黨員幹部打成一片,經常談心,關心同志們的思想、學習和工作生活狀況。甚至一本一本翻閱機關幹部們的學習筆記,挨個寫上有針對性的批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他在局機關的黨建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黨建工作要體現針對性,要求實效,不走過場。要把開展“學、創、樹”活動和“兩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當前要圍繞建設學習型、創新型、奉獻型黨員幹部隊伍和建設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的黨組織這個目標,要突出解決好機關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機關紀律鬆弛,影響整體形象問題;缺少大局觀念,服務水平有待增強的問題。
為此,他在全機關倡導並組織開展了學習優秀人物事跡、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建設“四好、三強、四有”黨支部等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機關黨建工作和機關工作作風的好轉。
在他的倡導下,幾年來水務局機關一直堅持每周五的理論學習日制度。他利用這個時間帶頭講黨課,包括黨史知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等內容。由於他講課內容準備充分、聯繫實際,很受大家歡迎。他還積極動員、安排班子其他成員定期講課,原則是對方不僅要完成他根據實際出的一個題目,還要自選題目再講一堂。各業務科室他也決不放過,要求科長們擬出題目,結合理論學習,對全機關提綱挈領講解本科室的主要業務常識、工作原則和根據。民眾反映,這個學習辦法好,不枯燥,提高快。尤其是水政執法課,讓大家受益菲淺。他還組織職工進行機關公文寫作、電腦知識、新聞宣傳、水務政策法規、水利應知應會等9個專題的培訓,極大影響和帶動了同志們學習的熱情,全機關學習蔚然成風。
在“學、創、樹”活動和“兩風”建設中,他提出要認認真真學理論,扎紮實實創業績,正正規規樹形象。他還深入到各縣(市)基層單位,指導黨建工作,注重培養和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在全系統組織開展向汪洋湖學習活動的同時,綏化市又適時推出了本市水利系統先進人物宋文生、丁金文、石運崗等同志,掀起了學先進、趕先進、做奉獻的熱潮。
水務局機關抓黨建的紮實做法,受到了市委肯定。2002年市直機關工委在水務局召開了“學、創、樹”活動現場推進會,對水務局機關建設、黨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加以推廣。
搞扶貧扎紮實實
2002年、2003年,按照綏化市委市政府要求,水務部門開展了兩次為期四年的包扶貧困村工作,一次是蘭西縣長榮村,一次是海倫市百強村。侯興華承擔了這項任務。他率領工作組長期吃住村里,千方百計為民眾脫貧解困。
長榮村有1萬畝耕地,崗地、窪地、鹽鹼地各占三分之一。由於連年乾旱,農作物大幅度減產,家家戶戶用小井吃地表水,沒有抗旱水源井。人均年收入僅600元,貧困戶人均300元。侯興華進村後挨戶走訪,這個村有分散的5個自然屯,方圓十多里,他每天徒步從早到晚,不辭辛苦。他不計較工作環境,越窮的人家,進去聊的時間越長,還天天貪黑整理材料……他常和村幹部們一起研究工作,從怎樣合理分工到一項項任務的具體落實,毫不含糊。工作組裡的年輕科長談當時的感受,只有一個字:“累!”民眾都說:“他還是當年的作風!”
通過調查摸底,他們確定了從抗旱打井入手,改善村裡的農業基礎設施,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生產困難的辦法,但當時全市的人畜飲水和抗旱井指標已經分配完畢。為了解決這個村的水源問題,侯興華與局裡其它領導先後3次去省水利廳反映情況,終於得到支持,先後為村里打了7眼機電井,沒用村里花一分錢。
為了解決貧困戶過年和越冬難的問題,侯興華率領工作組春節前將局機關捐獻的400多件衣物和4200斤大米、3000斤白面送到長榮村42戶貧困戶家中。全村有名的特困戶季才與老伴控制不住感激的心情,流著眼淚送侯書記出門。為了解決貧困戶的春種問題,侯興華率領工作組,組織村民強幫弱,富幫窮,組成春種互助小組114個;針對村里運水工具不足的情況,他積極籌集資金,幫助購置了運水大桶100個;為了幫助貧困戶解決種肥,他又積極與市、縣農村信用社聯繫,幫助村民落實了春種貸款30多萬元,為村民送化肥3噸,保證了春耕生產準備一步到位。當年秋天,這個村收的玉米,平均垧產比2001年增加1000多斤。村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村民傅玉玲丈夫去世後,她不僅要贍養一個70多歲的公爹,還有2個兒子在念書。在負擔越來越重情況下,兩個孩子心疼母親都想輟學,傅玉玲也想打退堂鼓。侯興華3次入戶談心,鼓勵她樹立信心,勒緊腰帶,供孩子念書,並與村幹部一起幫助她解決春種秋收中缺資金、缺勞力和運力的困難。秋天,侯興華去她家回訪,看到院子裡的玉米堆成了小山,鄰居們正在幫她打玉米,傅玉玲高興地說:“今年收成好,難關闖過去了!”臉上掛滿了喜悅。
眼前的困難解決了,侯興華想得更多的是怎樣讓鄉親們儘快地富裕起來。他在走訪調查中,有意識地選擇了養羊大戶趙國江、綜合經營致富能手韓才、種菜專業戶王海和種樹能手楊青作為村裡的科技示範戶,組織舉辦了80多人參加的科技骨幹培訓班。村民們聽了、看了這4個典型戶致富經驗,更加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2003年秋季,綏化市中小河流泛濫成災。侯興華又受命率領工作組於9月19日深入到災區——海倫市聯發鄉百強村,為受災戶送災款和落實自救措施。
百強村原有耕地1.8萬畝。由於洪水襲擊,造成1.2萬畝絕產,39座橋涵被沖毀,30多戶房屋進水,有4戶危房……面對災情,他蹲在村里搞災情調查,走訪農戶,認真制定了包扶方案,和當地幹部一道一項一項落實了具體的救災措施。組織和帶領民眾進行災後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搶排內澇,落實各種緊急救災措施。為了積極恢復農業生產,他協調有關部門落實了發展畜牧業貸款30多萬元,為養殖專業戶提供信息,興建青貯窖,為擴大畜牧業生產做好準備;還組織動員重災戶農民到大慶、內蒙古、牡丹江、綏芬河等地當瓦工、力工、賣零工。為了讓4戶危房戶村民安全越冬,侯興華又組織局機關捐助了1萬元現金為他們解決維修資金短缺困難。在危房維修現場,84歲的受災村民王希福拉著侯興華的手流淚說:“謝謝共產黨幫了我全家!”
一天,侯興華一早起就召集村民們開會,商討脫貧具體問題,直到下午4點多,村民們不散,他也不吃飯。司機餓得受不了,只好買幾張乾豆腐在車裡啃……就在那些緊張工作的日子裡,侯興華突然經常發燒,感覺不適。但他自認為“有些感冒”,不聽同志們勸阻,仍然堅持工作。後來,他直至高燒不退,才住進醫院,診斷為肺癌晚期。
在最後的日子裡
2004年初,侯興華離開了百強村的父老鄉親,告別了市水務局朝夕相處的同志們,大家把他送到哈爾濱住院治療。但是他心裡放不下的還是工作,他想到當年的保春灌工程資金尚未落實,頭年大水衝垮的灌區渠首毀壞和須修復情況急需上報。為此,他不顧病痛與主管業務的副局長聯繫,建議儘快起草個文,發到他女兒的電子信箱里,由他改後發出去,用以爭取水毀資金。現在侯興華雖然已經去世了,可他辦的這件事影響還在,省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後,表示追加解決有關資金。
住院化療期間,侯興華得知綏化市水務局新局長上任了,他很興奮。隨即他在病床上艱難地寫出十多頁對水務工作的看法和建議,其中有對當前分管工作的匯報,有下步工作的構想,還有分別對局裡年青幹部一個個針對的不同特點提出培養方向和意見……新局長和班子的同事們去看他,他立刻強打精神,把準備好的材料遞上,並且一談就是一個多小時,全是工作,沒有一點個人要求。最後大家實在不忍心看他強忍病痛過於勞累,只好含淚告別。
就在這段時間裡,2004年全省水務局長會議召開了,綏化市水務局副局長趙鐵雨被授予“2003年度黑龍江省水利行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侯興華十分高興,決心要把這位年青同事的事跡生動地宣傳出去。他打長途電話給趙鐵雨要求採訪,但小趙本來就是個很低調的人,又心疼侯書記的身體,沒有同意。幾個月過去,化療效果不明顯,侯興華頭髮已掉光了,身體狀況更不如前,可是採訪趙鐵雨的事在他心中一直放不下。當家人把他接回綏化改用中藥治療時,他又抓住機會打電話給小趙愛人,請她幫助勸小趙,未果。誠心總會感動蒼天,幾天后,家人陪他去醫院路遇趙鐵雨,趕快叫住!趙鐵雨既震驚又感動,當下約了時間去家中看望並協助侯興華完成了一生中最後一次採訪。這篇人物通訊《最得力的助手》發表在2004年第7期《水利天地》上,這是他的絕筆之作。
在病床上,侯興華還寫過一篇抗旱工作的報導,市防辦主任錢希仁一直珍藏留作紀念,並用以激勵自己和周圍的同志們。
2004年7月11日零晨2點50分,侯興華在綏化市不幸逝世,終年55歲。他為黨為人民,為得盡心;愛工作愛事業,愛得執著。在水務局工作的這幾年,他是全系統出了名的工作狂。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奉獻了他熱愛的水務事業。
侯興華永遠走了,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帶著他未完成的事業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求實開拓、勤奮進取的敬業精神,廉潔奉公、自省自律的優秀品質,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堅韌意志,身體力行、心繫百姓的火熱情懷,將永遠激勵著所有懷念他的人在推進水利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為他開追悼會那天,院子裡黑壓壓地站滿了人,全局的同志們都來了,縣(市)的同志們來了,被包扶的鄉親們代表也來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有的同志開始整理他的文稿,有的同志相約計畫著撰寫他的感人事跡。水務局黨組結合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在全系統組織發起了學習侯興華同志事跡的活動,中共綏化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向侯興華同志學習的決定》。
侯興華同志,我們永遠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