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忠

侯福忠

藥物化學家和環境科學家,高級工程師,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福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15年06月06日
  • 職業:藥物化學家和環境科學家
  • 畢業院校:輔仁大學(碩士)
  • 主要成就:被載入《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
    從食用油油霧中分別找到致變物巴豆醛或2-甲基-丙烯醛
  • 性別:男
  • 職稱:高級工程師,教授
簡介,求學經歷,從事工作,個人簡歷,培養人才,藥物及環境科研,主要論文:,

簡介

他致力於化學合成藥物及環境科學研究。從食用油油霧中分別找到致變物巴豆醛或2-甲基-丙烯醛,為促進中國化學製藥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名字與主要成就已被載入《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

求學經歷

1930年在潞河中學就讀。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略東北三省,許多學生流亡關內,就讀潞河中學。侯福忠與本校同學一樣,與他們朝暮相處,情同手足。1933年在古北口抗日戰爭中,學校將大禮堂(文氏樓)改為後方醫院,救護傷員,他和他的哥哥侯福全參加了救護工作。管玉泉老師教化學很認真,邊教學,邊教試驗,這使侯福忠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侯福忠在校時積極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也是校歌詠隊的隊員。在與育英,匯文,貝滿等學校的歌詠比賽上,潞河中學多次名列前茅。1935年畢業時,他因學習成績優良,要被學校保送到燕京大學學習,但他從多方面考慮後,最終考入輔仁大學化學系。在系主任卜樂天(Dr.Bruell)的指導下,他與唐山啟新瓷廠協作研製成功了過濾坩堝(為重量分析化學需用的儀器,當時國內沒有)。受到學校的表揚和物質計算尺的獎勵。在薩本鐵教授的指導下,他參加了維生素K3及磺胺藥物的研製。他還研製了某些天然化合物,如咖啡因(caffeine),葡萄糖胺(glucosamine),酪氨酸(tyrosine)及羊毛脂(lanolin)等。1944年,他獲得化學部碩士學位。1949年,在李宗基教授的推薦下,他獲得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Dr.Doisy的助學金,但遺憾的是,因國內戰爭,他未拿到出國護照。

從事工作

自1939-1949年在輔仁大學化學系任助教和講師,在中國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教普通化學,並代王晨教授講有機燃燒。還在輔仁大學女附中教自然與英語。1953年,在上海醫藥工業學校,教無機化學。
1949年,在上海生化製藥廠任化學製藥師。與郭豐文、湯菲烈研製合黴素,供給張昌紹教授做藥理實驗。
1954年,在上海第三製藥廠任副總工程師,與輕工業部上海設計院協作,在設計並改建青黴素鉀鈉鹽分裝車間,提供分裝車間的溫度20-25℃與相對濕度50-55%,為保證產品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1959-1960年,任化工設計院華北設計分院工程師。做從薯蕷提取薯蕷皂素,維生素丁3,和黃體酮的研製工作。
1960年,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任副主任,研製並與太原製藥廠協作磺胺嘧啶(SD)新的合成路線。
1969年,任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前身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工程師,為防竊實驗樓的建材,需要建圍牆,因當地當時缺磚,領導安排侯福忠,李一夫,林仰之等為圍牆打土坯,每塊土坯約重40斤,還要把它擺成行,工作量大,又費力氣。在打土坯任務完成後,經領導指定侯福忠與李星三,王宜民,薛喜顏,梁慶新,劉壽齡等做全院巡邏工作,不顧風吹雨打和寒暑,佩星戴月,倒班巡邏,工作十分辛苦!
1973年在國家醫藥管理局下達給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的科研項目中,有抗肝炎藥物阿卡明的合成,領導將這個任務交給侯福忠負責。時間緊,任務急,他僅用三個月就打通了合成路線,為生產打下基礎。
1975年侯福忠積勞成疾,腰和胃,腹痛疼難忍。經醫生多次診斷,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萎縮性慢性胃炎和前列腺炎。醫生證明侯福忠患上述多種炎症和腰痛病,喪失勞動力,建議退休。經領導同意批准他退休回北京治療。
1980年他病癒後,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請他做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兼任教授。
1982-1994年與鮑子平等做化學預防致癌的研究。
1978年S.K.Yang等報導苯並(a)芘(BaP)經過酶的代謝產生BaP-7,8-二氫二醇-近致癌物,經過環氧化後,生成BaP-7,8二氫二醇-環氧化物終致癌物與DNA或RNA結合,在促進因子的作用下,因而產生癌。英國小說家狄更斯說過:“預防勝於治療”。化學預防致癌作用是目前新興的領域。鑒於1980年L.W.Wattenberg 報導PMP(p-methoxy.-phenol)在抑制BaP代謝的作用上,比常用的食品添加劑BHA(p-hydroxy-anisole)強,但它的毒性比BHA大,於是侯福忠等用自己合成的PEP(p-ethoxy-phenol),還選摘了在文獻上未見報導的對BaP代謝影響的化合物,並由各單位贈與的標準樣品如維生素E中間體三甲基氫醌TMHQ(2,3,5-trimethyl-Hydroquinone),天然化合物葫蘆素B(Cu-B),牡丹酚(PL),BHA(Dr.S.K.Yang提供),BaP代謝產物標準品(美國NIH增與)做對BaP代謝影響的研究,並以BHA作對照,用HPLC分析代謝產物。實驗結果說明上述四種化合物對BaP在大鼠肝微粒體體外代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值得進一步探討其是否具有抗化學致癌的作用,從而達到預防腫瘤的目的。與馬郁芳等用對乙氧基苯酚(PEP)及三甲基氫醌(TMHQ)在抑制BaP誘發小鼠染色體的畸變(chromosomal aberration)和姊妹染色體單體(SCE)作用的研究,並以BHA作對照。研究結果說明分別用一定量的PEP,TMHQ,BHA均能抑制由BaP誘導小鼠染色體的畸變,和姊妹染色體的交換。PEP的劑量僅為BHA或TMHQ的一半。任何PEP的不同劑量對SCE或染色體的畸變均無影響。然而較高劑量的BHA或TMHQ對SCE均有影響。這說明他們能使染色體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這也證明PEP在抗BaP誘發小鼠的染色體畸變和SCE的作用中,是最有效和毒性最小的抑制劑。值得進一步探討其是否具有抗化學致癌的作用,從而達到預防腫瘤的目的。
1990年與鮑子平,賀建群研究食用油油霧冷凝物中某些致癌物的GC/MC分析及生成機制;該課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文獻報導菜子油,精煉豆油加熱至270-280℃時,煙霧冷凝物的提取物經Ames試驗呈陽性反應。鑒於我國的烹飪習慣,將食用油高溫加熱,致使室內有油煙霧,食用油加熱產生的煙霧與致癌有關;可能是對健康造成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對食用油在空氣中加熱氧化分解的致變性冷凝物成分的鑑定試驗,尚未見報導。為此,他們將菜子油,豆油,和花生油在空氣中分別加熱至270-280℃;將生成的油霧的冷凝聚物中的致變物分別用(GC/MC)作近一步的分析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在菜子油與豆油的揮發性的冷凝物中分別找到巴豆醛(crotonaldehyde)及2-甲基丙烯醛(2-methylacrolein);均為環境污染,損害健康的劇毒化合物。它們對人類是否有致癌作用,均需研究與探討。在花生油的揮發性的冷凝物中,沒有鑑定出這兩種化合物.。對巴豆醛的生成機制給予解釋。
1984年侯福忠曾患咳嗽,經通縣結核病防治所檢查,確診為左肺患癌症,由趙志文主任將它部分切除。北師大環科所劉培桐所長和鮑子平老師來醫院看望他。
1987年他康復後,一直堅持工作到1994年,與鮑子平等出色地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與鮑子平,馬郁芬等在化學致癌和預防化學致癌的研究工作上做得也很出色;化學致癌和預防化學致癌的研究工作任重道遠,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

個人簡歷

1939-1945 輔仁大學化學系助教
1945-1949 中國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1946-1949 輔仁大學化學系講師
1949-1953 上海生化製藥廠化學製藥師
1954-1959 上海第三製藥廠副總工程師
1959-1960 任化工設計院華北設計分院工程師
1960-1969 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一室副主任
1969-1975 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工程師
1980-1994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培養人才

自1939-1949年在輔仁大學化學系助教,培育學生普通化學基礎知識及熟練無機分析化學的操作技巧。1942-1949年先後在輔仁大學女附中教自然及英語。在中國大學兼任教授,教普通化學,並代王晨教授教有機燃燒。輔仁大學任講師,講過濾學。1953-1954年上海醫藥工業學校,與馮大為、沈雲蓀分別講有機化學,青黴素及普通和無機化學。為華北製藥廠培訓技術骨幹。在上海第三製藥廠青黴素鉀鈉鹽分裝車間給工人們講無菌操作,並表演示範,為華北製藥廠培訓技術工人。1980-198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教《無機生物化學》,培訓研究生及有關省市環境科學管理單位的骨幹。

藥物及環境科研

(1)1949年,在上海生化製藥廠與郭豐文、湯非烈化學合成合黴素,供給張昌紹教授做藥理試驗。1950年,研製殺蟲劑DDT的乳化劑耐卡(Nekal),使DDT的 油溶劑加水後成乳化劑,消滅農作物的蟲害。
(2)1954-1959年,在上海第三製藥廠青黴素鉀鈉鹽分裝注射劑(分裝產品)發生受潮變質退貨的問題。經深入調研,發現問題在分裝車間的溫度與相對濕度上,找出控制溫度在20-25℃,相對濕度在50-55%,為最適宜的分裝條件,提供給輕工業部上海設計分院設計改建分裝車間後,解決了分裝產品的受潮變質,退貨的問題。受到化工部醫藥局領導的表揚。
(3)1963年,在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李鈞教授及同學們共同協作下,與徐家彥、王明學、王宗賢、邵克芳、韓天霞、周竟心等同志齊心協力,為北京製藥二廠做長效磺胺磺胺甲氧吡嗪(kynex)的生產研究,提高了該產品的收率。
(4)1963年,與徐家彥、王明學、王宗賢、邵克芳、劉美麗、鄭采華等同志在太原製藥廠推廣磺胺嘧啶(SD)的新合成路線中試研製成功後,受到廠領導的表揚。
( 5)1964年,與劉耐齡、周竟心、陳風琴、韓麗霞、程毓英、劉美麗等做硫辛酸的製備,供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二室做新藥合成的原料。
(6)1973年,在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原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做抗肝炎藥物“阿卡明”(AICAMIN)的研製 。“阿卡明”是治療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黃疸,肝硬變的新藥。在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下,侯福忠從他調研的11條合成路線中,選擇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路線,即原材料易得、生產工藝路線及設備簡單的以氰乙酸乙酯為原料的合成路線。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打通了“阿卡明”的合成路線。為研發工作打下基礎。
(7)1974年,與徐家彥,駱嘉陵,梁之江做抗菌增效劑甲氧卞氨嘧啶(TMP)(2,4-diamino-5-(3,4,5-trimethoxy-benzyl)-pyrimidine).的研製。它對磺胺藥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對防治多種細菌性感染疾病有良好的療效,為近年臨床所重視。為了發展TMP生產及降低成本,結合原材料供應情況,我們分別經由中間體沒食子醯胺或沒食子酸甲酯,以合成關鍵中間體三甲氧基苯甲醛的新路線,著重研究提高由三甲氧基苯甲醛至TMP一段的收率,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達到了預期結果。
(8)與鮑子平:研究葫蘆素B(Cu-B)及牡丹酚(PL)對苯並(a)-芘(BaP)在大鼠肝微粒體代謝的影響。這兩種天然化合物對(BaP)在大鼠肝微粒體體外代謝有無影響,未見報導。;研究結果表明Cu-B,及PL對BaP代謝產物(致癌物)有抑制作用,是否具有抗化學致癌的作用,應進行探討與研究。
(9)與鮑子平,王志遠:做酚類及羥基化合物對苯並(a)芘(BaP)代謝影響的研究,他們用未見文獻報導,而用自己合成的對乙氧基苯酚(PEP),和維生素E的中間體,三甲基氫醌(TMHQ)對苯並a芘(BaP)代謝影響做研究。試驗結果證明(PEP),及(TMHQ),對BaP在大鼠肝微粒體體外代謝的致癌物,均有很強的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PEP的抑制作用最強,結構最簡單,是否具有抗化學致癌的作用,應進行探討與研究。
(10)與馬郁芳:開展乙氧基苯酚(PEP),三甲基氫醌(TMHQ),叔丁基-4-羥基茴香醚(BHA)(為常用食品添加劑)對苯並(a)芘(BaP)誘發小鼠染色體的畸變和姊妹染色體交換(SCE)作用的研究。試驗結果證明PEP,TMHQ及BHA均能抑制(BaP)誘發小鼠染色體的畸變和姊妹染色體單體交換(SCE),其中以PEP的效果最強,而且毒性最小,是否具有抗化學致癌的作用,應進行探討與研究。
(11)與鮑子平、賀健群:研究食用油油霧中某些致突變物的GC/MS分析及生成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有文獻報導食用油的油霧有致變性,但它們的致突變物,卻未見文獻報導。他們將菜子油,豆油和花生油加熱至270-280℃產生的油霧的冷凝聚物,分別用GC/MS 進行分析。在菜子油及豆油中分別找到了致變物巴豆醛或2-甲基丙烯醛;在花生油的油霧冷凝聚物中,沒有找到這兩種化合物。在論文中對巴豆醛的生成機制給與淺釋。是否具有化學致癌的作用,應進行探討與研究。

主要論文:

(1)侯福忠:防治肝炎化學藥物的國外研究概況,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複製號:754)1972,8
(2)阿卡明的合成。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三室301組。《醫藥工業雜誌》,1974年,04期
(3)侯福忠,鮑子平,寧大同: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1994,11(6):285-288.
(4)侯福忠:酚類或羥基化合物對多環芳烴致癌物的抑制作用。(J)。環境科學叢刊。1980,4(10);20-22
(5)侯福忠,徐家彥,駱嘉陵,梁之江:抗菌增效劑TMP新路線新工藝實驗研究。醫藥工業1975,5;4-8
(6)侯福忠,鮑子平:葫蘆素B(Cu-B)及牡丹酚(PL)對苯並(a)芘在大鼠肝微粒體體外代謝的影響。中草藥,1985,16(3);25-26
(7)侯福忠,鮑子平,王志遠:酚類及羥基化合物對苯並(a)芘代謝影響的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1987,7(2):181-185 .在美國舉行的第十屆國際“多環芳烴會議”及上海國際“致癌,致畸,致突變”會議,分別作為宣讀論文(1986,1982).
(8)馬郁芬,侯福忠:乙氧基苯酚(PEP),三甲基氫醌(TMHQ)叔丁基-4-羥基茴香醚(BHA)對苯並(a)芘誘發小鼠染色體的畸變和姊妹染色體單體交換(SCE)作用的研究。[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期,77-83頁。
(9)侯福忠,鮑子平,王志遠,劉凌雲,馬郁芬,郭學聰:Studies on the Health Effe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Toxifi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Its Detoxification by Phenolic or Hydroxy Compounds. 1988,在北京國際會議-“環境生命元素與健康”文集,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0年出版,338-341頁)
(10)鮑子平,賀健群,侯福忠:食用油油霧中某些致突變物的GC/MS分析及生成機制的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環境科學學報,1994,14(3):385-3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