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璣

侯璣、字圭瓚,號象峰,原籍是中原人,因南宋時戰亂,民不聊生,到處逃難。於宋寧宗嘉泰二年南下遷徙,跨過大庾嶺入粵,居住在南雄州保昌縣十四圖沙水裡(即珠璣巷)。

基本介紹

  • 本名:侯璣
  • 字號:字圭瓚號象峰
  • 所處時代:南宋
人物介紹,歷史故事,家庭成員,

人物介紹

侯璣、字圭瓚,號象峰,原籍是中原人,因南宋時戰亂,民不聊生,到處逃難。於宋寧宗嘉泰二年南下遷徙,跨過大庾嶺入粵,居住在南雄州保昌縣十四圖沙水裡(即珠璣巷)。

歷史故事

相傳當時宋朝有一宮妃蘇氏,貌美性淫,貪私無己,一夕,上幸宮,失調雅樂,皇上大怒,命其進冷宮,蘇氏乘宮禁不嚴,逃出宮外,無人知覺,自度不復入,扮成民婦到處遊蕩。適南雄富商黃貯萬運糧到臨安(今杭州),船停泊於碼頭,一日,黃貯萬及仆在船上備豬雞酬福庇佑,忽見一民婦哼著歌兒微笑行至船頭,似有獻媚之意,黃貯萬見其貌美,非一般平民之輩,以花言巧語挑之,女即下船與黃貯萬娓娓不已,願托與終身之事,便密藏船中返航,將其帶回南雄。後來皇上行敕復取蘇妃,而不知逃亡久矣,皇上怒,特敕兵部尚書張英貴行文各省州郡緝訪,經年余全無蹤跡,復奏上,上準歇,不復追究。黃所勾引之女即蘇妃也,回南雄後,將其改為胡氏,立為寵妾。一日,黃與家僕劉壯揚發生爭執,劉出逃有意陷其主,到處傳揚黃在臨安勾引美女弊端之事,不久傳遍京城,兵部知此,恐上查究,乃詐謂民違法作孽亂,會同五府六部文武同僚共掩前跡,密行計議,欲洗其地以滅跡,並派官兵追至南雄搜查(當時吾始祖象峰遭被困,幸得宋太保開恩免遇殺身之禍,現在上坑村側仍有一間太保廟以作紀念),偽稱南雄州保昌縣牛田坊,有賊作亂,殘害良民,冒挾聖旨,欺上瞞下,張揚在保昌縣牛田坊擇地設寨所,聚兵鎮守,應國泰民安,以迫民遷移。時羅貴有姑丈姓喬名輝在京城兵部任職方司,聞此聲息,遂遣家丁日夜兼程密報,未出旬日,部文行批立令,嚴行遷徙,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千萬之眾,莫不嗟怨惶惶,皇上失妃,百姓遭殃(胡妃為免株連百姓,獨自向宋官兵招認身世,當即投井自盡,後人在井上建一座胡妃石塔作紀念),惟珠璣里居民九十七家,以羅貴、麥秀、龍近天等密相通透,團集商議,遠聞南方土廣人稀,江山融結,田野寬平肥沃,及無勢惡把持之處,眾相開闢基地,朝夕相見,乃如今日之故鄉也。隨即簽名組團赴縣陳告,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正月初五赴保昌縣陳詞,得到知縣胡統化批准,詳由南雄州施行。正月初十呈赴雄州,知府鐘文達親自批文,交由該管事書吏官發行通行執照,三月十六日,州府書吏官黃英茂行文,限於四月二十日,引九十七名及家眷,向南遷移,經關津陸岸,不得阻禁,按此照通行。經批覆後,陸續向南而行,以竹木結筏,沿湞水至北江而下,至連江水口,遇大風雨筏散,溺死男女無數。至二十六日到達廣屬岡州大良都歇息,吾祖安排往楊武都大田村,後遷往藥逕司古勞都長坑口右側居住,當時上坑地區是文氏和吳氏居住點,至元朝期間,文氏與吳氏相繼遷出,吾祖遷入,設立村為上坑村生息。

家庭成員

侯象峰娶妻程氏,生有二子,長子啟雄,居住在上坑村,其後裔支派於1566年左右,遷往雙橋維墩,1750年左右,一部分遷往中山石岐鎮郊,廣西之岑溪縣水汶村及南渡鎮。次子芳雄,其後裔居住在新會沙田村。
據不完全統計,象峰祖後裔約1800人左右。生活在鶴山市內的侯氏(啟雄祖)後裔600多人,若加上旅居國外及港澳台(啟雄祖)後裔超過一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