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瑞春
- 出生地:直隸高陽縣河西村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85年
- 去世年月:1951年
- 職業:藝術 崑曲演員
簡介,
簡介
侯瑞春(1885—1951) ,生於直隸(今河北)高陽縣河西村。少年時入本村昆弋慶長班,1901年起師從朱玉錚,初習昆弋刀馬旦,兼習武生、昆旦和小生,武功精到,後專工曲笛場面伴奏,熟諳工尺譜,凡曲譜過目後即能吹奏並為人拍唱。
1909年在慶長班收韓世昌為弟子。
1911年秋出資與侯成章、馬鳳彩、侯益才等湊股購置戲箱,成立榮慶昆弋班,攜韓世昌入班演於京南鄉間,指導韓初學小生,後改昆旦,韓在1916年躍居班中主演之一。侯不但為其司笛輔佐,且照料其生活,成為韓的監護人。此間,侯還督導其甥男張文生習武生,促其努力吸收名武生王益友的表演藝術。
1917年末隨班進北京演於天樂園,因其指導有方,韓世昌的戲獲知識界及廣大觀眾歡迎,得演大軸。
1918年8月榮慶昆弋社首次赴天津演出,侯瑞春與陳榮會合演《飯店認子》,侯飾小生周瑞隆,並在本戲《鐵冠圖》中擔任主要角色之一。此後漸少登台演唱,專任司笛,雕琢韓世昌,不但是韓藝術上的導師,而且主持韓的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在藝術上無門戶之見,為使韓世昌藝事精進,力促韓於1918年先後拜著名曲家吳梅和趙子敬為師,並親率韓登門向吳梅求教,且將趙子敬延至居所德泰皮店供養,隨時請益。平時反對吸毒和嫖賭,主張藝人潔身自好,在其嚴格管束下,韓世昌、張文生等未沾染不良嗜好。
1919年夏,隨榮慶社演於天津第一台時,因韓世昌聲譽日隆,遂通過韓之管事袁三提出每場“拿加錢”,致使與榮慶社藝員們的關係變為若即若離。
1919年11月攜韓率部分演員首次赴上海演于丹桂戲院,獲好評。復組織韓世昌及部分昆弋演員陸續與皮簧班劉鴻聲、王又宸、徐碧雲、俞振庭等合作,在皮簧演出中夾演崑曲劇目,亦應邀與昆弋班合作演於京中同樂園。
1926年4月24日《京報》主編邵飄萍被奉系軍閥殺害,侯瑞春受韓世昌委託,冒險出面為邵氏家屬料理後事。1928年秋,中斷韓世昌在榮慶社保定的演出,應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對韓的邀請,率部分演員赴日本,參加為紀念昭和天皇加冕而舉辦的京都大博覽會中國崑曲觀賞會的演出;侯與田瑞庭同任主笛伴奏,每場韓演兩個劇目,開場及中間換裝時均吹奏崑曲曲牌,笛聲能灌滿堂;所到京都—大阪—東京等地,歷時一個月,引起日本各界對中國崑曲的關注。三十年代初,在京曾為甘雨胡同醉韶社曲友拍曲司笛。
1934年佐韓世昌為主演率榮慶社演於石家莊和太原,在太原為韓排演《翡翠園》等戲,又應趙戴文之請,為其排演了前半部《歸元鏡》,歸途演於正定、定州、高陽和保定,回京後又演於天津,歷時近一年。其間,侯瑞春建議白雲生由旦角改演小生,經侯指導,與韓世昌配戲。
1935年秋,榮慶社在天津演出時,內部產生矛盾,回北平後於1936年初在李鐵拐斜街華風樓,侯瑞春攜張文生出面向侯成章提出分箱,致使榮慶社分裂。分箱後,侯瑞春添置行頭,率韓世昌、白雲生、魏慶林、張文生等赴天津,與侯炳文主持之祥慶昆弋社合作,1936年4月起演於天津小廣寒戲院。
1936年6月全班赴濟南,開始了祥慶社巡迴中南六省的演出,先後演於開封、漢口、長沙、南京、上海、嘉興、無錫、鎮江、杭州、蘇州和煙臺等十二城市,歷時近兩年。其間為韓、白排演了本戲《霞箋記》、《伏虎韜》、《獅吼記》、《風箏誤》、《金雀記》等。
1938年3月返回天津。
1938年秋,祥慶社初蒞北京演出。此後率韓、白演於京、津兩地,至1940年4月隨祥慶社演於保定,5月,祥慶社散班。
1939年至1943年,被聘為淪陷時期的北京國劇學會崑曲研究會導師,擔任拍曲吹笛。
1939年3月至7月,為拍曲班第四期教《問病》,7月至10月為第五期教了趙子敬傳授的《掃花》、《三醉》,1939年10月至1940年2月為第六期教了吳梅傳譜的《桃花扇·訪翠、眠香》等。
1939年至1942年還任教於中國大學國文系崑曲會和輔仁大學崑曲會(設在女院),為曲友拍曲、說戲,指導排練和演出。
1942年韓世昌經友人策劃,向乃師侯瑞春提出分家單過的要求。與韓世昌分手之後,侯應尚小雲聘請,任教於榮春社科班,住在宣武門外椿樹胡同二條社址內,為學員傳授《刺虎》等崑曲劇目,曾為排演過《雙思凡下山》,並為尚小雲演出崑曲劇目司笛。
迨1948年榮春社演出停頓,侯瑞春遂返回河北省高陽縣河西村老家閒居,1951年病逝故鄉,享年六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