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瑋紅,女,漢族,1970年2月出生,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瑋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0年2月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代表作品:《論馬卡寧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論當代俄羅斯現實主義小說》
- 學歷: 博士
- 職務職稱:副研
基本信息,主要經歷,個人成果,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俄羅斯文學
代表作品:《論馬卡寧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論當代俄羅斯現實主義小說》
主要經歷
1987年9月-1991年7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本科
1991年8月—至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科研人員
1996年9月-2000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02年9月-2003年8月俄羅斯國立普希金俄語學院訪學慨符駝
2002年9月-2006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個人成果
[翻 譯]
[ 1] 《透氣孔》,載《透氣孔》,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9月,3萬字。
[ 2] 《一小塊朱古力糖》,載《世界文學》2007年第3期,5000字。
[ 3] 《剪短髮》,載《小說山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3月,8000字。
[論 文]
[ 1] 《論馬卡寧小說創作的藝術特徵》,《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第2期
[ 2] 《一切都關係到大家——從<白輪船>到<卡珊德拉印記>》,《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記謎協第6期
[ 3] 《“謎殃妹拒少底就在你自己身上”——論馬卡寧文學形式下的人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02年
[ 4] 《談當代俄羅斯“作者小說”》,《世界文學》2004年第3期
[ 5] 《自由時代的“自由”人》,《俄羅斯文藝》,2002年第2期。4000字。
[ 6] 馬卡寧一章,載《俄羅斯文學史》,北大出版社,2004年,8000字。
[ 7] 《透氣孔》前言,《透氣孔》,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9月,8000字。
[ 8] 《繼承傳統、多元發展——論當代俄羅斯現實主義小說》,載《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1萬2千字。
[ 9] 《憂憤中的吶喊——論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說〈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載《國外文學》2007年第4期,1萬字。
[文 章]
[ 1] 當代俄羅斯作家訪談系列,《外國文學動態》2003年第6期,2004年第1期,2004年第6期,2005年第2期
[ 2] 《“病人騙備康復了?”——俄羅斯小說十年》,《文藝報》2001年11月20日
[ 3] 《今日俄羅斯文學:是日落前的餘暉還是黎明前的曙光?》,《文藝報》2002年8月6日
[ 5] 《今日俄羅斯文學的光明》,《百科知識》,2002年第7期。4000字。
[ 6] 《俄羅斯文壇出現近年第一次強勁小說風》《文藝報》,2002年1月22日。3000字。
[ 7] 《一部探討人的存在之奧秘的傑作》,載《外國文學動態》2002年第2期,3000字。
[ 8] 《2003年俄羅斯布克文學獎述評》,載《文藝報》2004年1月,3000字。
[ 9] 《俄語布克小說獎揭曉》,《文藝報》2005年1月6日,2000字。
[10] 《我的祖國在遠方》,載《中華讀書報》2005年1月22日,2000字。
[11] 《河灣》與《歸途》,《中華讀書報》2005年6月29日。2000字,碑應付
[12] 《俄羅斯文學界掀起現實主義大討論》,載《文藝報》2005年8月30日,5000字。
[13] 《馬卡寧在北京》,載《人民日報》2006年10月24日,1500字。
[14] 《俄羅斯作家生存狀態》,載《世界新聞報》2006年11月10日,2000字。
[15] 《2017》——2006年俄羅斯布克小說獎,載《文藝報》2007年6月23日,4000字。
[16] 《一同去看青青葛整精草》,載《人民日報》2007年8月1日,1200字。
[17] 《“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馬卡寧在北京》,載《外國文學動態》2007年第2期,4000字。
[18] 《也無風雨也無晴——記當代俄羅斯作家安德列·德米特里耶夫》,載《文景》2009年1、2月合刊,4000字。
[訪談]
[ 1] 《21世紀的文學是形象和思維的體系——馬卡寧訪談錄》,載《外國文學動態》2003年第6期,4000字。
[ 2] 《“文學應當關注窮苦人”——奧列格·帕夫洛夫訪談》,載《外國文學動態》2004年第1期,3000字。
[ 3] 《“文學不應當服務於什麼,藝術創作是至高”——烏利茨卡婭訪談》,載《外國文學動態》2004年第6期,3000字。
[ 4] 《白漿晚影我本質上是個現實主義者——德米特里耶夫訪談錄》,載《外國文學動態》2005年第2期,3000字。
[ 5] 《“地下人”才是英雄——著名作家馬卡寧最新訪談》,載《北京青年報》2006年11月6日,1000字。
[ 6] “人生最恨是虛生”——陳燊先生訪談錄,載《文景》2008年12月,1萬字。
[小說介紹]
[ 1] 《2017》和《卡拉乾達九日記》,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1期,3000字。
[ 2]《馬蒂斯》、《快樂灣》和《害怕》,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2期,3000字。
[ 3] 《公家神話》和《圓頂》,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3期,3000字。
[ 4] 《歸途》和《靜止不動》,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4期,3000字。
[ 5] 《樹之子》和《一加一》,載《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1期,3000字。
[ 6] 《白上之黑》和《烏拉》,載《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2期,3000字。
[編選]
馬卡寧作品集《透氣孔》、《先驅者》。
[ 9] 《俄語布克小說獎揭曉》,《文藝報》2005年1月6日,2000字。
[10] 《我的祖國在遠方》,載《中華讀書報》2005年1月22日,2000字。
[11] 《河灣》與《歸途》,《中華讀書報》2005年6月29日。2000字,
[12] 《俄羅斯文學界掀起現實主義大討論》,載《文藝報》2005年8月30日,5000字。
[13] 《馬卡寧在北京》,載《人民日報》2006年10月24日,1500字。
[14] 《俄羅斯作家生存狀態》,載《世界新聞報》2006年11月10日,2000字。
[15] 《2017》——2006年俄羅斯布克小說獎,載《文藝報》2007年6月23日,4000字。
[16] 《一同去看青青草》,載《人民日報》2007年8月1日,1200字。
[17] 《“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馬卡寧在北京》,載《外國文學動態》2007年第2期,4000字。
[18] 《也無風雨也無晴——記當代俄羅斯作家安德列·德米特里耶夫》,載《文景》2009年1、2月合刊,4000字。
[訪談]
[ 1] 《21世紀的文學是形象和思維的體系——馬卡寧訪談錄》,載《外國文學動態》2003年第6期,4000字。
[ 2] 《“文學應當關注窮苦人”——奧列格·帕夫洛夫訪談》,載《外國文學動態》2004年第1期,3000字。
[ 3] 《“文學不應當服務於什麼,藝術創作是至高”——烏利茨卡婭訪談》,載《外國文學動態》2004年第6期,3000字。
[ 4] 《我本質上是個現實主義者——德米特里耶夫訪談錄》,載《外國文學動態》2005年第2期,3000字。
[ 5] 《“地下人”才是英雄——著名作家馬卡寧最新訪談》,載《北京青年報》2006年11月6日,1000字。
[ 6] “人生最恨是虛生”——陳燊先生訪談錄,載《文景》2008年12月,1萬字。
[小說介紹]
[ 1] 《2017》和《卡拉乾達九日記》,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1期,3000字。
[ 2]《馬蒂斯》、《快樂灣》和《害怕》,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2期,3000字。
[ 3] 《公家神話》和《圓頂》,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3期,3000字。
[ 4] 《歸途》和《靜止不動》,載《俄羅斯文藝》2008年第4期,3000字。
[ 5] 《樹之子》和《一加一》,載《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1期,3000字。
[ 6] 《白上之黑》和《烏拉》,載《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2期,3000字。
[編選]
馬卡寧作品集《透氣孔》、《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