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王賓故居侯王賓故居是晉商故居之一。位於沙巷街北段路東,自成巷道,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以前為大戶人家的大院,該戶人家經商起家,後來買的官爵,所以該院也是有很輝煌的過去,是很好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王賓故居
- 定義:侯王賓故居是晉商故居之一
- 位於:位於沙巷街北段路東,自成巷道,
- 時間: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
簡介,附錄,
簡介
侯王賓故居位於城內沙巷街北段之路東,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重修於光緒時期(1875—1908),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侯王賓故居包括沙巷街14號(上院)、16號(下院)、18號(書房院)和20號(東馬院)以及西郭家巷6號(花園)和西石頭坡9號(祠堂),6處院落串為一體。在其中14號院至20號院的宅門前形成一條寬闊的巷道,路面用條石鋪墁,門前拴馬樁、上馬石成雙。巷道盡頭的屋宇名“鼓棚”,屬禮儀建築。
14號院坐北向南,宅門拱券式。
16號院居14院之上首,中軸線上有高台階、高門檻,上建垂花門樓,門頭匾刻“崇實”二字。宅門兩旁是倒座的門房。院分里外兩進,中有四柱式的內宅門及門牆間隔。里外兩院的東西廂,均為單坡硬山頂的瓦屋,三三對應。里院的正位是3間錮窯,前出廊,窯頂有小樓1間居中,花瓦牆環繞平台四周,花格圖案數種,一方休閒之地,令人心曠神怡。在正窯洞前之兩側,有脅門可通花園和祠堂,可惜二者失存,今已改建為普通的民居了。
書房院在巷道內之路南,是一座雅致、寧靜的四合小院。此院以東為正,正位是3間錮窯,前出抱廈,南北有廂房各3間,西鄰車馬院的東廳,院門開在北廂房西側。把東、南、北三方屋舍的高度壓到最低,而在東窯頂上的北部特意建起一間木構樓房,作為書房院的制高點,風水學稱此為乾門艮主“天乙宅”。
車馬院在書房院之西,有旁門與書房院門相鄰,正門是巷口南側的拱券大門,門之兩旁有倒座門房。院內東有廳房,南北有長廊,戶外空曠,地勢平坦。
“一得客棧”是在侯王賓故居之上院、書房院和東馬院的基礎上進行的開發。開發時,對後期出現的建築物予以拆除,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了歷史古建築的結構與規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築物件。在修繕工程中,不曾畫蛇添足,不曾浮華塗飾,而是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還文物古建築以歷史的真實面貌。對於客房的內部裝修則以不改變古建築的傳統結構為前提,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竭力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14號院坐北向南,宅門拱券式。
16號院居14院之上首,中軸線上有高台階、高門檻,上建垂花門樓,門頭匾刻“崇實”二字。宅門兩旁是倒座的門房。院分里外兩進,中有四柱式的內宅門及門牆間隔。里外兩院的東西廂,均為單坡硬山頂的瓦屋,三三對應。里院的正位是3間錮窯,前出廊,窯頂有小樓1間居中,花瓦牆環繞平台四周,花格圖案數種,一方休閒之地,令人心曠神怡。在正窯洞前之兩側,有脅門可通花園和祠堂,可惜二者失存,今已改建為普通的民居了。
書房院在巷道內之路南,是一座雅致、寧靜的四合小院。此院以東為正,正位是3間錮窯,前出抱廈,南北有廂房各3間,西鄰車馬院的東廳,院門開在北廂房西側。把東、南、北三方屋舍的高度壓到最低,而在東窯頂上的北部特意建起一間木構樓房,作為書房院的制高點,風水學稱此為乾門艮主“天乙宅”。
車馬院在書房院之西,有旁門與書房院門相鄰,正門是巷口南側的拱券大門,門之兩旁有倒座門房。院內東有廳房,南北有長廊,戶外空曠,地勢平坦。
“一得客棧”是在侯王賓故居之上院、書房院和東馬院的基礎上進行的開發。開發時,對後期出現的建築物予以拆除,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了歷史古建築的結構與規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築物件。在修繕工程中,不曾畫蛇添足,不曾浮華塗飾,而是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還文物古建築以歷史的真實面貌。對於客房的內部裝修則以不改變古建築的傳統結構為前提,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竭力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附錄
侯王賓(1820---1896),字鴻儀,一生以票號為業。位至天成車票號總號經理,在商界獨樹一幟,曾捐得“誥授直奉大夫晉封朝儀大夫光祿寺署正侯選”官銜。侯氏於光緒年間置得此“故居”,遂予重修。侯宅包括沙巷街14號院(下院)、16號院(亡院)、18號院(書房)、20號院(車馬院)以及西郭家巷6號(花園)和四石頭坡巷9號院(祠堂)。時年6個宅院串通一體,功能各異?14--20號院兩兩相對,共同坐落在一條寬闊的東西向巷道內,路面條石鋪墁,門前拴馬樁、上馬石成對:14號院坐北向南,開拱券式宅門、16號院的中軸線上垂花門樓高築 每院分內外兩截,正畫為堂窯,前檐插廊,上建窯樓,窯頂有花瓦牆環繞,花格圖案數種,耐人尋味。里外院之間有垂花門間隔,每院東、廂房三三對應。建築工藝精湛,裝修完好如初。18號院坐東向西,宅門開在巷道之南,內有正房加前廊和南北廂房,均為三開間,環境幽靜,確是讀書的好地方,20號院的旁門與書房院門並排,但正門是開在巷道之外臨街的拱券大門,便於車馬通行。院內東有廳堂,南、北有長廊。花園可從14號院走進(後期改建為住所),而後門開向西郭家巷,門匾上刻“聊避風雨”,系鄭板橋字型。民國年間,侯居幾經易主。如今的建築群內,公私產權並存,眾姓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