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劉,拼音yī liú,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投靠有權勢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依劉
- 拼音:yī liú
- 出處:《三國志》
- 釋義:投靠有權勢者
典源,釋義,出處,
典源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597~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皆為漢三公。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於家。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釋義
(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後因以“依劉”謂投靠有權勢者。
出處
唐 趙嘏 《寄淮南幕中劉員外》詩:“休向西齋久閒臥,滿朝傾蓋是依劉。”
明 夏完淳 《生平口號》詩:“生平無計更依劉,短髮蒙茸愧楚囚。”
清 黃景仁《醉中登樓》詩:“試問座中誰識禰,豈知今日尚依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