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學派通貨膨脹理論是供給學派強調供給對通貨膨脹影響的一種理論。其觀點為: 在市場供給與需求關係中,供給是主要方面,通貨膨脹是與供給高度相關的。通貨膨脹與供給不足始終是一個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圈。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①通貨膨脹使個人和企業承受更高的實際稅率。通貨膨脹使人們的名義收入提高,升至更高的稅率級,從而加重稅收負擔。②通貨膨脹削弱儲蓄能力,降低儲蓄效率。一方面,通貨膨脹減少了人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降低了儲蓄數量;另一方面,通貨膨脹使儲蓄貶值,降低了儲蓄意願,導致即期消費對儲蓄的替代。③通貨膨脹使投資動力不足,降低實際贏利率,加劇對投資的抑制。④通貨膨脹嚴重損害供給,造成工資—物價互相追逐,導致價格、利率反覆無常的變動,使經濟資源配置失衡,經濟活動風險增大,企業家創新困難重重,從而從根本上破壞了市場機制,削弱了供給。⑤通貨膨脹導致貿易逆差,不利於出口擴大。
基於上述認識,供給學派提出了自己的治理通貨膨脹特別是滯脹的政策主張。這些主張建立在對凱恩斯主義的剖析和批評之上。他們認為,凱恩斯需求管理政策之所以失敗,是由於在刺激總需求增加的同時,沒有同時對更多的供給提供足夠的刺激,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膨脹,阻礙了實際經濟成長,使產量和就業減少。由於四個方面的原因,使較高的需求自動轉變為更多的供給的凱恩斯定律失效,它們是:①個人進入較高的稅收等級,降低了他們實際的可支配收入; ②使工資收入者要求增加更多的工資以跟上通貨膨脹率,從而使工資物價螺旋上升,使通貨膨脹周期性惡化; ③利息率的提高和實際報酬的降低,減少了投資; ④出口昂貴進口便宜,淨出口狀況惡化。供給學派認為,應當實行供給管理政策: 大幅度地和持續地削減個人所得稅率和企業稅來誘導人們多做工作,和企業增加資本投資; 適當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從而增加投資,提高總供給;減少政府支出,以保證減稅成功; 精簡政府機構,更多地依靠自由市場經濟。這些政策主張中,減稅是核心。供給學派認為,通貨膨脹將嚴重損害供給,從而妨礙經濟成長,而減稅可以抑制通貨膨脹。這與凱恩斯理論也有較大的不同。按照凱恩斯理論,減稅會增加社會需求,因而不可能抑制通貨膨脹。分歧的根本點在於兩派減稅的出發點和方法不同。凱恩斯是從增加社會需求出發來減稅的,因此,不同意全面減稅,特別不同意削減高收入階層的稅率,而主張著重削減低收入階層的稅率,減稅的同時還需擴大政府支出和增加貨幣供給相配合,這樣減稅自然會促進通貨膨脹。供給學派則不同,他們是從增加供給出發來減稅的,主張實行包括對富人在內的全面減稅,特別是削減邊際稅率和公司所得稅,鼓勵人們多儲蓄多投資。為了增加供給,在減稅的同時,政府要實行削減開支和緊縮貨幣供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