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eLife》以首頁論文的形式線上發表了臨沂大學陳軍博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研究團隊以及美國堪薩斯大學、德國伯恩大學及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報導的一種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蟲——侏羅奇異蟲(Qiyia jurassica gen. et sp. nov.)。奇異蟲化石標本發現於內蒙古赤峰道虎溝中侏羅統地層。這種奇特的昆蟲生活於一億六千五百萬前,為雙翅目偽鷸虻科(Athericidae)幼蟲,具有一系列適應水生外寄生生活的特化形態特徵(如由胸部三節癒合而成的吸盤)。本項研究為我們了解中生代昆蟲與脊椎動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重要證據,同時也為研究昆蟲的形態特化提供了新見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侏羅奇異蟲
- 拉丁學名:Qiyia jurassica gen et sp nov
- 界:動物界
侏羅奇異蟲腹部尾節具有三對呼吸器官,前兩對為柔軟的呼吸鰓,後一對較為骨化,上有氣孔。這些特徵見於水生昆蟲,表明奇異蟲應該營水生生活。奇異蟲最特別的形態特徵是胸部具有一個膨大的圓形吸盤,吸盤上附有6個輻射狀排列的脊。這些突起的脊主要用於提升吸力,並加強摩擦力以防止吸盤側向滑動,類似的結構常見於工業上的特種防滑吸盤。這種帶脊的吸盤結構在昆蟲中是絕無僅有的,很可能是由三對胸足特化形成。奇異蟲腹部具有6對粗短的偽足,足上具兩列鋒利的小勾,同時偽足上還長有較長的倒刺,這些結構可使奇異蟲在水中高阻力的情況下牢固附著在寄主身上。奇異蟲頭部較小,明顯退化,口器為刺吸式,其大鄂為鐮刀狀,大鄂中部有縱向凹槽,用於吸食寄主的血液。功能形態學分析表明奇異蟲應為一類水棲、營外寄生生活的幼蟲。道虎溝古湖泊缺少魚類,但各種蠑螈極其繁盛。奇異蟲很可能寄生於蠑螈鰓後部的皮膚或其它隱蔽部位,吸食血液或體液,堪稱為侏羅紀的水中“吸血鬼”。
美國科學院院士、德國馬普學會發育生物所Detlef Weigel教授撰寫了相關推薦短文,認為已知的早期營寄生生活的昆蟲種類非常稀少,奇異蟲的發現無疑使我們對昆蟲外寄生的演化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eLife》同期刊發了西班牙地質所Peñalver博士和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Pérez-de la Fuente博士撰寫的評論論文《解開遠古幼態昆蟲的秘密(Unearthing the secrets of ancient immature insects)》,認為以往昆蟲幼蟲化石很容易被忽視,本論文的發表使我們認識到古昆蟲幼蟲的深入研究對昆蟲演化及古生態學等都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