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紫螺,侏儒紫螺貝殼殼近球狀,質薄。體螺層極大,螺塔小,殼表紫色,越近臍孔顏色越深,縫合線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侏儒紫螺
- 拉丁學名:Jodina umbilicata、Janthina exigua
- 界:動物界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腹足綱
- 目:異腹足目
- 科:紫螺科
- 分布區域:中國東海
- 命名時間:d'Orbigny, 1847
- 英文名稱:Dwarf Janthina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習性環境,侏儒紫螺的氣泡筏行,
外形特徵
螺軸彎曲,殼口大,近圓形,臍孔小,被軸唇遮蓋。螺層較圓,縫合線呈下陷溝狀。
分布範圍
習性環境
棲所環境 本種為漂浮性貝類,分布於全世界暖海域。產地: 面向季風之海岸 . 深度: 浮游。棲地: 海面漂流。
侏儒紫螺的氣泡筏行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些蝸牛種群利用粘液包覆空氣製造氣泡筏,而後藉助氣泡筏在海水中“衝浪”。它們如何進化出這種怪異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不解之謎。美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這種製造氣泡筏的蝸牛種群由一種底棲蝸牛進化而來,名為“梯螺”,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右圖中一隻紫羅蘭色蝸牛(學名“Janthina exigua”,侏儒紫螺)懸掛在漂浮的自製粘液氣泡筏下面。很久以前,科學家就觀察到蝸牛利用這種氣泡筏在海水中“衝浪”。粘液筏擁有很多功能,除了充當一個漂浮裝置外,還是卵存儲區和幼仔的活動平台。美國密西根州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博士生賽利亞-邱吉爾表示,地球上利用粘液製造氣泡筏的蝸牛種群共有不到10種,它們如何進化出這種怪異的生活方式仍舊是一個謎。
邱吉爾一直懷疑氣泡筏行蝸牛從一種可以產生充滿粘液的卵塊的底棲蝸牛進化而來。為了找到氣泡筏行蝸牛血緣關係最近的近親,研究人員對它們以及其他潛在親屬的DNA進行排序,同時利用分子技術描繪出系譜圖。研究結果顯示氣泡筏行蝸牛由一種名為“梯螺”的底棲蝸牛進化而來,後者仍然生活在地球上。這兩種蝸牛都能利用身體底部的器官分泌粘液,所不同的是,氣泡筏行蝸牛並不形成卵塊,而是利用快速硬化的粘液製造筏子,被氣泡包裹。研究發現刊登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右圖照片是在夏威夷海域拍攝,一隻紫羅蘭色氣泡筏行蝸牛正在享用僧帽水母。邱吉爾和同事提出了一項理論,解釋這種蝸牛的祖先底棲蝸牛如何進化出筏行能力。他們認為,一隻生活在海岸附近的雌性底棲蝸牛及其卵塊可能曾被海浪暫時“載運”,導致其在短時間內筏行。最終,這個祖系進化出利用粘液製造氣泡的能力,而後演變成氣泡筏。
邱吉爾指出:“很明顯,製造氣泡並聚集成筏子的能力並不是一夜之間進化出來的。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它們最終進化出將大量氣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筏子的能力。”從底棲到氣泡筏行的進化讓蝸牛可以獲取水面的食物。這是一種生存優勢,因為水面的競爭壓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