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丁鎡墓

侍郎丁鎡墓

侍郎丁鎡墓,該墓原有石階,今不存,土丘在焉。丁鎡墓,字永時,明永樂中,以書法征入國子監。預修《永樂大典》,官至刑部左侍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侍郎丁鎡墓
  • :8米
  • 底徑:12米
  • 位置:綠嶺鄉青山村密籠自然村
簡介,墓主介紹,

簡介

侍郎丁鎡墓 位於綠嶺鄉青山村密籠自然村,該墓原有石階,今不存,土丘在焉。高8米,底徑12米。丁鎡墓,字永時,明永樂中,以書法征入國子監。預修《永樂大典》,官至刑部左侍郎。

墓主介紹

丁鎡(1380-1451)字永時,西鄉綠嶺人。(今安徽南陵縣綠嶺人)明朝一位的顯宦。他寫得一手好書法,善詩詞,傳世著作為《東江集》。永樂元年(1403年),被明成祖征入國子監,參加編纂了《永樂大典》的工作。這是由太子少師(正二品)姚廣孝和翰林大學士(正五品)解縉主持的。有三千多文官參與,歷時四年,一共編輯圖書七八千種,經、史、子、集、釋、道、戲劇、平話、醫卜、工技、農藝等洋洋大觀,目錄就有60卷,字數達3.7億多,編撰完畢,成了世界上最早、最宏大的大百科全書。他的任務主要是用毛筆楷書書寫出來,工程十分浩大。書成以後,永樂五年,他被調到戶部任職。明英宗正統初年,又任刑部郎中(正五品),後任浙江都轉運史(從三品)。他為官清廉、精明強幹,政績顯著,也敢於為民辦事。在一次奉旨出使徐州中,看見那裡正鬧饑荒、民不聊生。他大膽救民,開倉放糧。官員先斬後奏,在那時起碼也得冒革職查辦的危險,他沒想到。解民困苦中得到皇帝嘉獎、禮部表彰,被提升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從二品)。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落入侵。其首領也先率兵南下,英宗被迫親自出馬,在土木堡全軍覆沒,英宗被俘虜,中原大片國土淪陷。新立景泰帝授予丁鎡刑部左侍郎(正三品)重任。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丁鎡協同德高望重的大臣(于謙)出京鎮守,他以總理(相當於三省總督正二品)大名,管轄當時的河南、鳳陽、淮安三省,他調兵遣將、組織義勇軍,設防抵抗,充分顯示了他的組織軍事才幹。他統領的軍隊紀律嚴明,所到之處,他都安撫百姓、賑救民眾,安撫軍民,贏得了各地人民的擁護,敵人望風而逃。於是他幫助朝廷評平定了入侵,後別召還刑部。丁鎡借病請求告假還鄉,回鄉後居住在南陵綠嶺,去世後也葬於綠嶺青山村來龍嶺,至今還有後人居住在那一帶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