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和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來和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來和傳
來和,字弘順,京兆長安人也。少好相術,所言多驗。大冢宰宇文護引之左右,由是出入公卿之門。初為夏官府下士,累遷少卜上士,購爵安定鄉男。遷畿伯下大夫,進封洹水縣男。高祖微時,來詣和相,和待人去,謂高祖曰:“公當王有四海。”及為丞相,拜儀同,既受禪,進爵為子。開皇末,和上表自陳曰:
臣早奉龍顏,自周代天和三年已來,數蒙陛下顧問,當時具言至尊膺圖受命,光宅區宇。此乃天授,非由人事所及。臣無勞效,坐致五品,二十餘年。臣是何人,敢不慚懼!愚臣不任區區之至,謹錄陛下龍潛之時,臣有所言一得,書之秘府,死無所恨。昔陛下在周,嘗與永富公竇榮定語臣曰:“我聞有行聲,即識其人。”臣當時即言公眼如曙星,無所不照,當王有天下,願忍誅殺。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雲陽宮,謂臣曰:“諸公皆汝所識,隋公相祿何如?”臣報武帝曰:“隋公止是守節人,可鎮一方。若為將領,陳無不破。”臣即於宮東南奏聞。陛下謂臣,此語不忘。明年,烏丸軌言於武帝曰:“隋公非人臣。”帝尋以問臣,臣知帝有疑,臣詭報曰:“是節臣,更無異相。”於時王誼、梁彥光等知臣此語。大象二年五月,至尊從永巷東門入,臣在永巷門東,北面立,陛下問臣曰:“我無災障不?”臣奏陛下曰:“公骨法氣色相應,天命已有付屬。”未幾,遂總百揆。
上覽之大悅,進位開府,購物五百段,米三百石,地十頃。
和同郡韓則,嘗詣和相,和謂之曰:“後四五當得大官。”人初不知所謂。則至開皇十五年五月而終,人問其故,和曰:“十五年為三五,加以五月為四五。大官,槨也。”和言多此類。著《相經》四十卷。
道士張賓、焦子順、雁門人董子華,此三人,當高祖龍潛時,並私謂高祖曰:“公當為天子,善自愛。”及踐阼,以賓為華州刺史,子順為開府,子華為上儀同。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