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幻想小說)

使女的故事(幻想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20世紀最經典的幻想小說之一。這是一部未來小說。未來小說在西方批評界也被稱為思辨意味頗濃的“懸測小說”,它描寫的是未來之事,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未來小說儘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強烈文化內容。它講述已成歷史的未來,從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基本介紹

  • 書名:使女的故事
  • 作者:(加拿大)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 原版名稱:The Handmaid's Tale 
  • 譯者陳小慰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39 - )Margaret·Atwood
使女的故事
系當代加拿大最有才華和思想的女詩人,享譽國際的文學大師。她1939年11月18日生於加拿大渥太華,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受教育,後在一些大學任教。她擅長將日常經驗提升到一種形而上的層次,其詩不僅具有女性特有的細膩而且富有深刻的洞察力,在加拿大和英美詩界都很有影響。阿特伍德先後獲過多種重要的文學獎。主要詩集有《圓圈遊戲》(1967)、《那個國家的動物》(1968)、《地下鐵路的手續》(1970)、《強權政治》(1971)、《你是快樂的》(1975)、《詩選》(1976)、《真實的故事》(1981)等。此外,她還是評論家和小說家。如同她那開闊而富有睿智的詩作,她的評論對加拿大當代詩歌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內容簡介

《使女的故事》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二百多年,以幾名歷史學家的發現,讓一位在基列不幸淪為“使女”、後來僥倖逃出的女性,通過錄在磁帶里的聲音,向讀者講述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 即主人公在未來21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大量主人公對20世紀80年代生活的回憶與反思。
“《使女的故事》中我使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阿特伍德筆下的基列國絕非空穴來風。正如所有的未來小說一樣,它的敘述時間立足於某個未來時刻,講述在那個時刻已成往事的未來。它屬於未來,但故事離我們卻不是遙不可及。而可企及性,正是未來小說的著眼點——按照當今社會的現狀,發展下去,就會如何如何。這個發展的趨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若是正面的發展,即成為所謂的烏托邦——理想中最美好的社會;而若是照負面因素髮展下去,未來世界就可能落到反面烏托邦的境地——成為假想中政治、經濟情況一團烏黑的地方。對《使女》進行全面的審視,我們發現,這部小說不能用簡單的非此即彼的劃分來定義,說它是烏托邦小說或反烏托邦小說。這部未來小說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映,包含的內容要複雜得多。眾所周知,阿特伍德一貫注重表現文學和文學產生的社會、政治及文化環境。她曾經就《使女》一書說過這樣一句話:“切記。

編輯推薦

《使女的故事》編輯推薦:《使女》雖然是未來小說,其主題卻是現實和多樣的。它描寫了專制政權對人的迫害和對人性的扼殺,同時也觸及到現代社會共同關注的其他問題:如社會環境問題和污染問題等。除了主題的現實性和多樣化,《使女》在寫作手法上也十分新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特殊的時間敘述方式,時空顛倒。整篇小說是發生在一個前推時間之先的倒敘,只是這前推時間被放在了小說末尾部分,小說一開始便是宛若現實的倒敘,由於沒有時間上的交代,讀者幾乎感覺不到故事中發生的事與其所處的現實在時間上的距離。而在倒敘中作者又一反按照事實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敘述的傳統手法,物理時間的先後順序被人物的心理時間順序取代,時空顛倒,大量使用時態,使故事更增加了即時感,仿佛講述者就在我們對面聲淚俱下,侃侃而談。整個故事完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已成往事的未來當作現實,又在這現實與回憶、當今與過去做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交叉,從而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增加了該未來小說的真實感和可企及性。
2、直接引用《聖經》原文。由於小說題材與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的緊密聯繫,作者在小說中不僅針對人物的特點,使用了大量出自《聖經》里的人名,還大膽引用了許多《聖經》原文,將這一西方宗教與文學的經典著作與虛構的故事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基要主義極端分子的狂熱信仰及其所作所為,同時也使熟悉這一文化傳統的讀者看到,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被專制政權堂而皇之地加以利用,將會多么可怕!
3、製造懸念。懸念的運用也是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許多人物、事件剛出現時,作者都有意不予清楚交代,而是設下懸念,讓讀者在欲知結果的好奇心中通過閱讀去逐漸發現答案。如在主人公房間柜子里那行神秘的拉丁文是在第九章出現的,但一直到第二十九章答案才水落石出。男主人公之一尼克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撲朔迷離,好壞難辨,一直到故事末尾的最後一刻才"真人畢現"。至於書中許多意義含糊、模稜兩可的細節以及整個故事的背景更是到了結尾"史料"部分才令人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一切使閱讀本身極具挑戰,也增添了閱讀的樂趣。
4、重複手法的運用。重複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其作用在於能夠強有力地表現情感。書中這一手法的套用主要體現在篇名上。除"史料"部分外,全書四十六章共分為十五篇。而其中以"夜"為題的竟高達七篇!重複使用"夜"為題,使讀者對一個心靈被她屋裡的四面牆壁,被大主教家的深宅大院,被將她一頭秀髮和臉龐嚴嚴遮住的頭巾牢牢禁錮,飽受重創、苦不堪言的女主人公在基列國所經歷的黑暗日子印象異常深刻。
5、跨學科特點。小說的跨學科特點十分突出。涉及的面有醫學、文學、美術、歷史、經濟、電子、生物、人類學、遺傳學、心理學、音響學、網路學等。表現出作者廣博的知識面,也使所探討的主題更有深度。
6、辭彙創新。在辭彙套用上作者大膽創新。由於這是一本未來小說,而未來必定是電腦套用普及的時代。為此,作者利用縮合法將讀者的熟悉的詞進行拼綴,創造出不少這方面的新詞。

出版信息

書名:使女的故事
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ISBN:9787544705066
裝幀:平裝
頁碼: 320
開本: 16
中文:中文
原價:27.00元
產品標識:asinB0018J884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