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演出團體,民國二十九年(1940)冬,木頭峪村富戶曹家樂、苗進仁愛好戲曲,招來本村張明亮、苗桂芳等人共商成立俱樂部“鬧紅火”(民眾文化活動)事宜,眾人捐書捐款,訂閱了《延安民眾日報》、《綏德日報》,自編自演各種民間小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縣晉劇團
- 時間:民國二十九年(1940)
- 過程:自編自演各種民間小調
- 過程:眾人捐書捐款
歷史沿革,代表作品,
歷史沿革
晉劇演出團體,民國二十九年(1940)冬,木頭峪村富戶曹家樂、苗進仁愛好戲曲,招來本村張明亮、苗桂芳等人共商成立俱樂部“鬧紅火”(民眾文化活動)事宜,眾人捐書捐款,訂閱了《延安民眾日報》、《綏德日報》,自編自演各種民間小調。嗣後,曹加有承班,主張演大戲,遂捐款二百元,去山西學戲併購置舊戲箱一副,回來後上演了《反徐州》、《白門樓》、《大報仇》、《忠義圖》等傳統戲。同時,招收了張正、曹錦芳等十五名學員,與駐該村的一二零師某連戰士排演了現代戲《保衛和平》等。民國三十二年俱樂部有了經濟收入,改為文工團。民國三十二年秋,文工團搬進縣城,與城關文工團合併,更名為佳縣文工團。中共佳縣縣委派高光榮任指導員,常元辛任團長,苗功儉任副團長,人員增至四十多名。民國三十六年,胡宗南進攻延安,劇團改為民間職業劇團,配合形勢,進行演出。同年秋,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及任弼時、羅雲桓等中央首長至佳縣,劇團隨中央到神泉堡、閻家峁等地宣傳演出一個多月。農曆九月九日在白雲山為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演出《反徐州》,主席看後很高興,並建議將劇名改為《徐州革命》。任弼時代表黨中央為劇團贈送了兩面錦旗,一面書“與時並進”,一面書“人民喉舌”,以資鼓勵。1951年縣委派員整頓精簡。1953年經省上批准,劇團被命為佳縣晉劇團。團長秦書耀、副團長苗慶峰,團部設宣傳股、總務股和演出隊,編制七十餘人。主要演員有苗守先、曹錦寶、馬繼相、張炎正高天保等。1959年佳縣米脂合縣,更名為米脂縣劇團,屬地方國營單位。1961年兩縣分制劇團又歸原屬。1969年劇團、文化館、書店、電影院四家合併,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70年又分制,排演樣板戲。1979年冬去寧夏、內蒙等省區巡迴演出,受到觀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