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木雕藝術早在明清時期,隨著寺廟和宮殿的建造,就在民間流傳開了。起初主要是為廟宇雕刻牌匾、神龕、門窗等,後逐步發展為雕刻其他各類建築物的裝飾品,以及備受人們喜愛的工藝品。佳縣白雲山道觀,被稱為雕刻藝術的寶庫。各座廟宇幾乎都有木雕藝術品。在當地享有聲譽。康忠武的木雕作品在白雲觀及晉陝多處廟宇和建築物上鑲嵌。八十年代初,他開始專門從事木雕藝術,並在白雲山安營紮寨,招引徒弟,先後培養出雕刻藝人80餘人,他本人被選為縣政協委員。現在他創辦的康師木雕社,從業人員有十幾人。其作品主要選用上好椴木、樟木為原料,通過艱苦細緻的手工藝生產,雕刻出三四十種類型的產品,號稱陝北一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縣廟宇木雕雕刻
- 發源時間:明清時期
- 地區:佳縣
- 成品:牌匾、神龕、門窗
基本內容,保護計畫,內容保護,
基本內容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木雕按表現形式分圓雕、浮雕、和透雕。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圓雕又稱立雕,可四面觀賞;浮雕是利用壓縮形體厚度的辦法,把物象組織在較薄的體積上,又可根據其壓縮的程度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它只能從一個面去欣賞;透雕是從反、背兩面欣賞,它的體積處理方法是為圓雕式或浮雕式,是將形象之間不表達的具體內容鏤空。
![佳縣廟宇木雕雕刻 佳縣廟宇木雕雕刻](/img/a/bf5/AO5cDMmFWY1IDMygDMmFzNlVTNhRDN4Q2M0EDZ1kDOjNzM5Q2NhND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白雲山依山傍水,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海撥933.3米,地處東經110°30′,北緯38°,年降水量395毫米,無霜期159天。
白雲山腳下有百里畫廊紅棗林,山北的縣城境內有鬼斧神工的香爐寺和千年佛窟雲岩寺等名勝古蹟。距白雲山西北35公里的原始時期滬古城堡遺址石摞摞山,更是研究古文化的一座稀珍寶庫,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
白雲山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和道教名山,也是西北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白雲山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規模宏大,布局合理,700餘級蹬道宛若天梯,直上凌霄殿字;54座廟宇自成格局又溶為一體;99處古建築,宇柱琉璃光彩奪目,雕樑畫棟工藝精湛;二百多位神、四百多尊塑像相互聯繫又司職務異。
白雲山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厚重的宗教信仰理蠢和精湛的建築雕刻等工藝,構成了一座民間藝術的寶庫,是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也是研究我國宗教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的理想場所。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strong>1、探明師傅多次帶眾弟子幾下福建、杭州參觀學習,交流經驗。
2、政府支持:政府出面帶來佳縣旅遊和視察的朋友和領導參觀探明木雕手工作坊。
3、政府以探明木雕作為贈送來賓禮品的方式宣傳佳縣木雕
4、動員有條件的青少年學習木雕技藝。
5、文化部門組織人員對探明木雕進行文字、圖片和攝像等不同形式的宣傳和保護。
6、白雲山廟宇幾乎全部的木工活,請探明及眾弟子完成。
內容保護
探明木雕
傳承人
十年保護目標
</strong>使探明木雕初具規模,建立探明木雕展館,將探明木雕打造成陝北獨具特色的工藝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