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

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

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俄語:Пересвет,又譯“佩列斯維特號”),是俄羅斯帝國在十九世紀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韋特級戰列艦的首艦,艦名得自於十四世紀庫里科沃戰役(英語:Battle of Kulikovo)中率領俄軍抗擊蒙古軍的僧侶亞歷山大·佩列斯韋特(英語:Alexander Peresvet)。本艦建成後即配屬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903年起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本艦參加了旅順口海戰,其後在黃海海戰中受重創退回旅順港,旅順會戰中進一步受損擱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
  • 國家:沙皇俄國
概觀,技術數據,

概觀

艦種 前無畏艦
擁有國  俄羅斯帝國(建成至1905年被俘)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獲至1916年售出)
 俄羅斯帝國1916年購回至沉沒
艦級 佩列斯韋特級戰列艦
製造廠 俄國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
動工 1895年11月21日
下水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898年5月18日
相模:1905年6月29日打撈出水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6年4月4日購回
服役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901年8月19日
相模:1908年7月20日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6年4月5日
結局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後被俘
相模:1916年4月4日移交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7年1月4日賽得港外觸雷沉沒
除籍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不詳
相模:1916年4月4日售出除籍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7年4月10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
設計:1萬2877噸
實際:1萬4030噸
全長 艦體全長:132.4米
全寬 21.8米
吃水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8.0米
燃料 2090噸燃煤
鍋爐 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英語:List of boiler types, by manufacturer#Belleville boiler)30座
動力 直立型三段膨脹式三汽缸複合式蒸汽引擎3座
3軸推進
功率 1萬4500匹馬力(1萬0813千瓦)
最高速度 18節
續航距離 6200海里/10節
乘員 軍官27名,水兵744人
武器裝備 佩列斯韋特(戰列艦):
45倍徑雙聯裝10英寸(254毫米)炮2座計4門
45倍徑單裝6英寸(152毫米)炮11門
50倍徑75毫米(3英寸)單裝炮20門
38倍徑47毫米(1.9英寸)單裝炮20門
37毫米(1.5英寸)單裝炮8門
15英寸(381毫米)單裝魚雷發射管5具(水線上3具,水線下2具)
水雷45顆
裝甲 哈維固態滲碳硬化鋼裝甲
水線帶:4~9英寸(102~229毫米)
甲板: 2~3英寸(51~76毫米)
主炮炮塔:9英寸(229毫米)
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日本隨即捕獲了本艦,並編列入日本海軍,按相模國改名為相模[1]。在向明治天皇奏請時的另一個候選名是“阿波”[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6年,日本應俄國的要求將相模在內的多艘日俄戰爭戰利艦售回俄國。俄國方面在接收本艦後恢復了原來的艦名佩列斯韋特號。1917年1月4日,本艦在通過蘇伊士運河時,觸發德國潛艇布下的水雷而沉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