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孤零零來到人世,寂寞仿佛宿命如影隨形,為了填補寂寞的空洞,人們日日奔忙、縱情歡樂,或者,看個電影。於是整個電影院裡,都充滿了寂寞的人……
這本書,將如此一個不可言說的共同經驗作為出發點,跟我們分享了銀幕上的那些痴男怨女、孤獨旅人、人生loser、超級英雄……各種假面之下的寂寞。讓我們透過這些關於電影的文字,了解寂寞,也照見自己。
作者簡介
馬欣
音樂、電影迷妹一枚,混跡娛樂圈擔任記者與編輯二十多年,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等,近年來開始筆耕專欄,樂評與影評文字散見於《中國時報》娛樂周報、《GQ》 《VOGUE》、誠品《提案》等等。著有影評集《反派的力量》《長夜之光》。
編輯推薦
獻給每一個享受寂寞的影迷。這個迅疾的充滿了巨大未知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需要靠著自己錚錚的孤獨,前往屬於自己的處女地,在這段的旅程中,每個人都難免寂寞,除非你能勇敢跟它獨處。
作者寫的是電影,更是電影裡新的、舊的,你的、我的、大家的寂寞滋味,以電影為題,不拘泥於電影,看過電影的人能從中享受到電影與文本的雙重閱讀盛宴,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從這些寂寞的人生里找到共鳴和力量,也收穫一份適合獨自觀賞的片單。
精彩書評
所有陷落、動彈不得的,都被這書疼愛死了。——小樹(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
流行文化中的路人、小丑甚至英雄,已各種寂寞的面貌生活。也只有在馬欣筆下,寂寞的群像才這么清晰,不多疑不悲觀,抬頭挺胸地寂寞。——阿凱(1976樂團主唱)
寂寞是一種美德,就像飢餓感一樣對身體健康。人在陷入飢餓的時候,腦子會更加銳利,全身會散發更多殺氣,而且會更加珍惜跟食物的緣分。人在不餓的時候,就是比較傻,比較鈍。同樣,寂寞也讓人排毒:因為缺乏別人的體味,自己的腦細胞就更靈敏,全身繃出更多刺蝟的針,才能夠更精準攫取人間趣味。人少一點,天空就更大一點。——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電影文字的書寫,很容易,也很難。容易的是它有所本,難就難在一不小心流於膚淺的感受問。即使是正統影評,也怕觀點不夠通透,更怕味同嚼蠟。
我認識馬欣的文字,是因為她曾工作過的一家雜誌,她是負責追我稿的編輯,卻常在閱讀她寫的東西後自嘆弗如。
觀點精闢,所以不會淪為喃喃自語。旁徵博引,因此以小見大。更特殊的是,她擁有一種讓暗黑折射出光的能力。下筆險峻,卻鑿出峭壁奇峰。放眼儘是被忽略的心理風景,也讓那些被傳統書寫刻意埋藏的,開花生果。——聞天祥(影評人)
目 錄
推薦序
輯一
我們因孤獨而自由——《小王子》的小王子
如此人間,寧願失格——《黃金時代》的蕭紅
你想要快樂嗎——《天使愛美麗》的艾米麗
寫給大雄的一封信——《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哆啦A夢
血與火世界裡的抒情——《權力的遊戲》的提利昂·蘭尼斯特
輯二
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踏血尋梅》的丁子聰
如果他是惡人,那我們呢?——《惡人》的清水祐一
你要的是出名還是成功?——《聽說桐島退社了》的桐島
其實,每個國王都穿新衣——《狐狸獵手》的約翰·杜邦
輯三
被陽光拘禁的黑夜——《哈利·波特》的西弗勒斯·斯內普
所謂的大人到底是什麼?——《猜火車》的馬克·雷頓
憂憂早就失蹤了——《頭腦特工隊》憂憂的尋人啟事
是誰一個人,沒有同類?——《刺客聶隱娘》的聶隱娘
無止盡的童年羈押——《卡波特》的杜魯門·卡波特
寂寞的長相——《最佳出價》的佛吉爾
他人即地獄——《湯姆的農場旅行》的湯姆
俄羅斯套娃的謎中謎——《丹麥女孩》的莉莉·艾爾比
我們這些像怪物的孩子們——《怪物之子》的九太
輯四
只要幸福就好了嗎?——《紙之月》的梅澤梨花
當我們信奉了“少女”這個宗教——《黑天鵝》的妮娜·賽耶斯 137
是誰更需要愛?——《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川尻松子
定製人生的分裂和反撲——《富江》的川上富江
夢中的鬼屋裡住的是誰?——《猩紅山峰》的伊迪絲·庫欣
輯五
我,是你們這時代的安魂曲——《神探夏洛克》的福爾摩斯
黑夜,我的摯友啊——《神探夏洛克》的莫里亞蒂教授
你我是機器?還是人?——《模仿遊戲》的艾倫·圖靈
我們所深愛的無用之用——《史努比》的查理·布朗
輯六
歡迎光臨無人之境——《鳥人》的里根·湯姆森
原力是天使與惡魔的辯證——《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的凱洛·倫
現代的鐘樓怪人——《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布魯斯·韋恩
為正義抹上濃妝——《紙牌屋》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
輯七
只要不寂寞,你們什麼都願意做——《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小丑
一生一瞬——《東尼瀧谷》的東尼瀧谷
那路口有希望之光——《旅行終點》的大衛·佛斯特·華萊士
魔戒不死,索倫回歸——《魔戒》的咕嚕
我這倒霉的服務業——《魔鬼代言人》的撒旦
愛情,你怎么變了?——《她》的西奧多
後記
線上試讀
推薦序:藍祖蔚(電影書寫人)
寂寞的滋味,我想人人懂得。寂寞有新,有舊,卻是馬欣教我的。接到《你聽,寂寞在電影裡唱歌》的初稿時,我急著把PDF文檔印成了紙本,飛快瀏覽起全部章節,每個章節至少都是一部電影吧?可有我偏愛的?
坦白說,我有些失落。
沒有《畢業生》,沒有點名那位拿牙刷上賓館偷情的班傑明。沒有《奇境 》,也沒書寫Nadia、Debbie和 Molly這三姐妹,看她們如何嘆息身邊的男人如此不成材。
沒有《美國往事》躲在鴉片館裡不敢面對兄弟,讓電話鈴聲連響九分鐘的“麵條”。
當然,也沒有《爸爸去出差》,那位撞見老爸偷情,就開始夢遊的馬爾克。
更沒有我鐘愛的寂寞極品:《甜蜜蜜》中曾志偉悄悄紋在背上的那隻米老鼠。
就在頹然闔上書頁的剎那,我更失落了。
是的,看到“當代寂寞考”的書名時,我明白了。我沉迷的是舊釀,她賣的是新焙。
我的愛,都是二十世紀的老古董了,那些泛黃膠捲,如今還有多少人會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馬欣的筆,直接從二十一世紀切入,從艾米麗、蕭紅到《黑天鵝》的妮娜;從《紙之月》的梨花到《東尼瀧谷》的惠子;從小王子、查理布朗再到《怪物之子》;從《哆啦A夢》到《指環王》的咕嚕……,從欲望到女人,從純真到無邪,從撒旦到小丑,那些在暗夜中找不到同類的各式青鸞,都已悄悄棲停在書頁上,用嘴爪舔拭著自己的傷口。
寫了三十多年的電影文字,看到毫無觀點,只有劇情重述的文字,我總是很快就沉沉睡去,看著馬欣的文字,我卻似乎看見了《機器人總動員》中那位方方扁扁的大眼瓦力。
對不起,我想起的不是形體,而是心態。
地球都成了廢墟,胖主人全都飛天去了,唯獨瓦力還能樂此不疲地整理垃圾。
他和一般拾荒者有共同癖好:好的,就留下來再利用吧。馬欣煮字,一如瓦力,用心精煉著,滾沸著。
馬欣和瓦力各自擁有自己的《我愛紅娘》,每一段歌舞,都是心情呢喃,讓人莞爾,也讓人低回,雖然,馬欣在黑暗中更加自在,她比誰都享受。
與電影的對話。看著她總愛把電影拆開來看,倒過來看,甚至用書信體的方式替角色代言時,你難免就會想起《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里的西西。
詩人楊牧在他的《孤獨》一詩中這樣寫著:
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
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裡
背上有一種善變的花紋
……
馬欣還年輕,磊磊的文字有如電影積木搭建出來的迷宮;她筆下的電影脈絡,同樣有著善變的花紋,總是讓你迷惑,讓你意外。看完她的書,你會嘆口氣,大口把寂寞飲進肚中,酩酊地朝夢鄉行去。
我們因孤獨而自由——《小王子》里的小王子
能留住小王子的注定是孤獨的人,因為他顛覆了這世界的規則。這個充滿了幻術的商業時代,到處是森森羅網,唯一捕捉不了的只有人思考的自由。但愛思考的人在這世上一定是孤獨的,而孤獨正是小王子的本質,小王子哪是大人與小孩的對照,他是扎紮實實大人的鐵血選擇。
小王子那天出現在我附近。一如往常,他看了一下星空,沒說什麼就走了。這樣的日子稀鬆平常,可能你也見過他,他很少聽你說話,但是會問你很多問題。
“你們為何總是要排隊,要一起前往哪裡?”
我不知道,於是試著遠離排隊的方向,往別的地方走走看,嗯,其實也有路可以走。等我回頭時,人們還在排隊,我發現有人花了一輩子在排隊,一直排到白髮蒼蒼。
“你們在排什麼呢?”小王子開始問那些排隊的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但卻都在排同一條隊,“聽說前面有好東西。”他們說。
“你們為何很少一起看天空與星星?”小王子問我。於是我看天空時,比看人時還專心。
“你們有試過哪一堂課,可以集體好好思考,不說話嗎?”於是我偷偷在老師念八股的時候,自學些別的。
然後長大了,小王子還是會不時出現,他始終是我隱形的朋友。因為會思考,所以會孤獨,而唯有孤獨了才有可能自由,我看著他,受了他的影響。
他當然不管我的獨白,他還在觀察。他發現我們這裡有更多收集星星的商人,“跟我星球上的麵包樹一樣快蔓延開來了。”
需要掌聲的禮帽男士則大批移居到網路世界中,那裡的人們掌聲如雷,如洪水般洶湧,“有些人忙到帽子幾乎沒時間再戴上了。”小王子說。
“你們每個人都低著頭,是自己活在熒幕裡面嗎?”他探頭問。沒有,這次我真的低下了頭。
自從認識小王子這隱形的朋友,便知道自己是孤獨的,但這沒什麼不好。
“試著閉上眼睛,再睜開來,還是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在嗎?”小時候自己曾認真這樣想過,老師與父母規定我的去處,是否是“真的我”在的地方?還是另一個我正在神遊?是否有辦法逃脫?
電影《小王子》里的小女孩從有意識以來,就在扮演媽媽跟老師想要的角色,唯獨不知道“自己”躲到哪裡去了?
“我可以出來了嗎?”那個不知道叫什麼的“自己”這樣怯聲問著,但周圍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人回答過他。
他的主人每天按母親的計畫表生活、學習,學校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齊頭並進,人人都是老師的乖學生。
“我可以出來了嗎?”日子久了,仍有人在柜子里問,聲音沉悶而低啞,像是經過了一個長長的時空通道,聲音的靈魂已經被吸走了一樣。而他的主人還是沒有聽到,因為眼前課本的公式太複雜了。
電影中計算著人們呼吸的空調、飲食的加工、灰冷的長廊、工整的社區、閒置的生活用品以過度鮮艷的顏色雜放在一角,窗外的景色像幅掛畫一樣,有路人經過時,才知道它會移動的。有些“自己”發現他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再出來了。
那另外一些呢? 某個被壓抑的“自己”醒得早,在搖籃中看著母親溫柔的笑容,記憶存檔著父親總張羅什麼的背影,記得他們為了逗笑你而做的鬼臉。再長大點,你聽著街角攤販的叫賣聲,知道這聲音過後,通常天色就要暗了,快要暗下來的那幾分鐘裡,世界像等待什麼一樣特別安靜。
像跟這神奇的一刻交換秘密一樣,我們對自己的孤獨心照不宣。
到童年時,你會慎重地藏起自己敏感的特別的那一面,怕人把那個深藏的“自己”給揪出來。什麼是討喜的,什麼是符合多數人期待的,研究一下,多多少少都可以配合把自己雕琢成那個模樣。那是保留“小王子”的方法,閉上嘴巴,把“他”收在腦袋裡的一個密室,那裡叫“B612”,是某些敏感小孩們的共同秘密,心裡暗暗知道有一天小王子或許將藉由這個密室逃脫。
青春期到來之前,我就有這樣的預感,我與這社會將會是互動頻繁的陌生人。畢竟這世界越來越像是商人營造的幻象世界,早在聖-埃克蘇佩里創作出《小王子》的時候,它就是這樣子。房子是為了身份,不是為了居住;衣櫃裡的衣服堆積如山,襯得人心個個赤條條;高樓都在攀比著直衝雲霄,上升,再上升,只有人在降落;大幅的廣告牌在霓虹燈里招搖,勾引著人心裡密密麻麻的欲望。而人這個單位一直在縮小,頭角崢嶸,要出人頭地,要功成名就,於是眼下全是蠅營狗苟。凡能把真的變成假的,就可以增值賺錢,這世界是由魔術師在掌控,買到的都不是本相。
“重要的事情,眼睛看不見。”小王子說,可惜我們眼睛貪食,一路吃得火眼金睛。
於是我們的孤獨,是我們投的反對票。
轉眼間,我們的居住地就跟小王子的星球一樣小,但他說天上有星星,鳥群一飛,拉著他哪裡都可以去。敏感的人們遂鑽進了“B612”,去尋找一些慰藉。
“B612”其實就是一個獨處的空間,裡面有被你遺忘的拋棄的真實的自己,生長著你最愛的玫瑰。
今天小王子又出現在我身邊,我們靜靜地待了一會兒,我忍不住問他:“你早知道吧?我們有一天會沒星星可看。”
這時我仿佛看到聖-埃克蘇佩里,他說:“那就用你的想像力去看星星。”
“你該是多么寂寞,才會寫出一個小王子?”我問聖-埃克蘇佩里。
“不就跟你一樣寂寞嗎?”
“小王子”只是個選擇,跟你是大人或小孩並沒有關係,它是你我在這虛構世界裡,唯一能夠抓到的那一點真實。而小王子的孤獨是一碗酒釀,讓人鬆散醉臥其中,去對抗世界的天羅地網、規矩方圓,那就是小王子的自由啊。
這不是童書,是孤獨人永傳的星火,“B612”是個密碼,帶我們前往沉思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