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原諒你的父親

《你什麼時候原諒你的父親》是盛可以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作品》2020年6期。

該小說女主人公以心理獨白的方式,向密友“V”傾訴自己對父親由怨恨到自責再到懷念的情感改變過程。她年少時的夢想是希望父親死掉,因為不想“再看到母親被暴打,自己不必待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父親去世後,她開始反思並審視自己對父親的恨意和冷漠,體會到父親不經意的話語和行動中潛隱的深沉父愛,內心深處湧出無窮的愧疚、追悔和思念。盛可以別出心裁,將書信體和意識流手法相結合,設定了“V”這個以第二人稱出現的人物,他年長於“我”,沉穩淡定,二十年前就知道“我”的一切,是洞悉“我”內心世界的知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你什麼時候原諒你的父親
  • 作者:盛可以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字數:1.1萬字
  • 首發時間 :2020年6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小說以父親的死作為焦點,以一種書信體的敘述口吻向一個虛構的“親愛的V”講述著“我”對父親的記憶和愧疚。“我”父親三年前去世,他生前不是一個好父親:“我對你說過,如果說年少時有什麼夢想,那就是夢想父親死掉,不用再看到母親被暴打,自己不必呆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我後來甚至寫信幾乎是揮著拳頭警告父親務必善待母親,仿佛在為母親復仇。”專制、暴戾的父親,“我”對他充滿了怨恨。“我”的兄弟姐妹們也對“父親”很不滿,他們都把自己不幸的命運怪罪到父親那裡。曾經,“我們烤著父親挖出來的樹蔸子,用語言圍剿八十歲的父親,翻出陳年老賬。父親沒吃晚飯,呆在房間裡。母親告知他在哭。誰也沒去安慰他。我們緊攥著父親對我們的虧欠不鬆手,有意要父親反省。誰也不知道那次笑聲飛揚的聲討對父親造成多大的傷害。”這樣的父親,他的死對於“我們”而言很可能會引發欣慰,起碼不會有什麼悲傷。但當父親真的去世後,每次回想意識到父親已經不在的時候,“我”才會想起父親身上的那些光輝,才會自責——“我們——多么不可饒恕的冷漠啊!”父親去世三年之後,“我”終於意識到死亡的力量:“為什麼有的事情非得要通過死亡才能解決。死亡像一把深鎬,一下就挖出了壓在岩石下的脆弱。”死亡挖出了“我們”的脆弱,死亡帶來了“我們”的寬恕。死,揭開了一切面具,讓“靈魂水落石出”;死,讓生命變得平等,讓轟轟烈烈的政治話語變成憂鬱哀傷的文學悼詞。死,讓習慣於向他人發出質問的“我”,突然間調轉矛頭質問自己:“我的父親會原諒我嗎?”

人物介紹

父親
父親是家中的暴君,堅強、冷硬、頑固,重男輕女,從不在言語上表達對子女的關愛。失去父親後女兒才意識到,父親承受了貧窮、病痛等各種苦難,以微薄的工資挑起養家的重擔,劈柴種菜乾農活,想盡辦法為家鄉和家庭謀福利。父親遺物中一疊老病曆本,將不為兒女們所知的父親生活的另一面展示出來,他渾身是病,有漫長的傷病史,但他卻咬牙硬撐,獨自忍受傷痛與疾病的折磨。外表的冷硬堅強下,是他不動聲色對子女的默默關注。他能精準知曉子女飲食癖好,二兒子病逝時他悲痛得昏厥倒地,他用灌木叢畫出地界線,以免他死後大兒子受別人欺負,他以惋惜的言語表達沒能讓女兒多讀幾年書的愧疚,他拖著老殘之軀吃力地劈樹根柴火,希望兒女們能夠圍坐在火塘邊,有一種家的溫馨,他渴望得到子女的尊重、愛戴和原諒。生活的壓力、身心的痛苦以及對家庭溫馨的渴盼,父親都只在內心深藏,從不對外言語和張揚。面對子女的指責圍攻,他也只是暗地流淚默默承受。作者用語言、動作、細節等描寫方式,塑造了一個年輕時強悍冷硬、武斷固執,晚年病體纏身、忍辱負重只為得到子女理解原諒的父親形象,對中國農村傳統的家族文化及父子(女)關係進行反思。冷硬倔強沉默的父親形象歷來為傳統文化所推崇,作為父親、作為男人,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有強烈的犧牲精神,必須堅強、冷峻、韌性,不能體現出溫情、柔弱、慈愛。

作品鑑賞

該小說深刻和感人之處,是塑造了一位有家暴史的真實的父親形象,寫出父親嚴厲冷硬後面的愛,寫出了女兒體認到父女親情之愛的漫長過程。父女之間、親人之間因缺乏代際的溝通而產生隔膜,由隔膜而致親情冷漠,由冷漠而使家人變得陌生,父親成了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兒女們不了解他的生活和內心的苦痛,對他為家庭付出的一切無原則地遺忘,對他給子女帶來的苦痛則選擇性地記憶和存取,“我們烤著父親挖出來的樹蔸子,用語言圍剿八十歲的父親,翻出陳年老賬……我們緊攥著父親對我們的虧欠不鬆手,有意要父親反省。誰也不知道那次笑聲飛揚的聲討對父親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很多子女習慣於父母默默的勞作與奉獻,漠視和忽略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以及渴望子女諒解的內心感受,加倍放大自己曾遭受的苦難與不公,把生活和命運的不如意全部歸咎於父母,卻從沒想過父輩一生所受的苦,從不反思自己為父母做過什麼。這種代際隔膜在現代中國農村依然普遍存在。“這便是中國鄉村家族的典型特徵,父輩與子輩間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中間是渾濁不清的河流,或者荊棘錯亂的荒野,僅僅因為血緣的關係,彼此遙望指認”。中國傳統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更多地體現於血緣的承繼,親情的表達匱乏,親情的體認缺失,家庭成員之間、親人之間少有平等可言,缺少情感的溝通交流,父輩教育、懲治、命令和訓導,子輩接受、認罰、聽命和服從,家庭關係嚴肅、冷硬、疏遠,家庭成員之間甚至對親情流露持一種不自然甚至本能的牴觸。父親“臨終前耗盡最後一絲薄力,抬起手臂搭上我的脖子,而他最愛的女兒,並沒有俯身擁抱他,腦袋反而從他的臂彎下鑽出來”。這個細節觸目而沉重,刺痛人心,把父女之間本應親密融洽而現實中卻冰冷隔膜的代際關係,真實而沉重地展現出來。
盛可以別出心裁,將書信體和意識流手法相結合,設定了“V”這個以第二人稱出現的人物,他年長於“我”,沉穩淡定,二十年前就知道“我”的一切,是洞悉“我”內心世界的知音。小說第一段以“V”問話“你什麼時候原諒你的父親”來展開故事。第二段則對這句問話給出解釋:“青春里深裹著對父親的怨恨”。第三段女主人公對“V”描述國外創作時的見聞,結尾一句急轉:“這些話其實也是我想跟父親說的,他應該會很高興聽到這些吧”。通過與“V”的筆談對話,將父女之間的矛盾、衝突及父親去世後自己情感心理的變化抽絲剝繭般展示出來。敘述者像與一個朋友執手而言,深情傾訴,“V”的出現,將心理獨白變成了心靈對白,將人物內心紛亂複雜的情感娓娓道來,讓女兒恨父、念父、敬父這種情感和認識轉換不至於太過突兀、生硬,使小說更為真實自然、真誠感人。與“V”的對話還起到了一種回聲的作用和效果,他呼應“我”心靈的聲音和吶喊,像宗教懺悔中的神父,在傾聽“我”悔恨和愧疚時又給予神啟和安慰,使女兒對父親的心靈懺悔具有了一種儀式感,讓這份愧疚更為真誠,懺悔更為虔誠。同時,這種第二人稱的運用,將讀者迅速帶入故事場景、融入小說的情境氛圍之中,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仿佛自己在與人物展開心靈對話,成為親情故事的傾聽者,現實的讀者與文本的隱含讀者能較完美地重疊融合,部分地彌補了意識流小說內心獨白方式弱化情節所產生的趣味性、可讀性的缺失。小說標題“你什麼時候原諒你的父親”既是對“V”與“我”對話時的話語引用,也是作者期盼能消弭父輩與子輩之間存在的代際衝突而發出的心靈之問。小說結尾將這個問題的主語與賓語反置後重新發問:“你說,我的父親會原諒我嗎?”父親的在天之靈,能否原諒兒女們因成見、誤解、隔膜對他造成的傷害?這個讓人撕心裂肺、以頭撞牆似的反問,是女兒錐心蝕骨地反省後的自責與愧疚的表達,隨著父親的離去,將永遠不會有答案了。當父親被遮蔽掉的個人歷史慢慢還原,人物形象逐漸清晰,父女之間隔膜冰釋,讀者被刻骨銘心的自責、愧疚、懺悔之情深深打動之時,作者對第二人稱運用的匠心開始得以充分顯現,小說對傳統文化發問的思想深度及真切感人的藝術魅力,在這個人稱巧用的催化下得以真正地釋放。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小說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該小說首發於《作品》2020年6期,《小說月報》2020年第9期轉載,後入選《2020年中國女性文學選》。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2020年中國女性文學選》
2021年3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171838

作者簡介

盛可以,女,20世紀70年代生於湖南益陽。2002年開始小說創作。著有長篇小說《死亡賦格》《道德頌》《北妹》《水乳》,中短篇小說集《可以書》《取暖運動》《在告別式上》《缺乏經驗的世界》等。作品曾被譯成英、德、日、韓、荷蘭等文字。曾獲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