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江書院

佟江書院

佟江書院是通化市一處歷史最古老的建築物。2014年4月22日,佟江書院起火,經市消防全力撲救,本已面目全非的佟江書院雪上加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佟江書院
  • 外文名稱:Tong Jiang college
  • 地理位置:吉林省通化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位置,建築資料,現狀,通化現存最古老的非寺廟性建築物,關於佟江書院的保護問題,

位置

位於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的市區中心地段,在通化市幼稚園北側一條小胡同內。
佟江書院佟江書院

建築資料

現狀

在通化市高樓林立的中心地段,坐落著一處殘破不堪的建築。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了,從殘破的青磚和古老的建築風格上,可以判斷出至少是上世紀初的作品。它其實有個響亮的名字——佟江書院。當年日本侵略中國並占領東北後,這所學校曾被改名為“王道書院”。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殉國後,日軍曾將其頭顱懸掛在該處示眾。  上個世紀40年代末,它又成了老工商聯合會的舊址……這樣一個目睹通化百年歷史變遷的建築,由於種種原因,即將消亡。

通化現存最古老的非寺廟性建築物

在通化市幼稚園北側一條小胡同內,這處殘破不堪的二層小樓已經沒有樓梯,一樓住著幾戶人家。這座通化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前立了一塊石碑,上寫“佟江書院,通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立碑時間為1998年6月。
通化的“佟江書院”是我省早年11座書院中唯一現存較完好的,佟江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形式,是開展藏書、讀書、講學、著書、刻書、祭祀等活動的教育機構,是不可再生,亦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而現今卻被眾多民房包圍侵蝕,如今已經頹敗不堪。
碑文記載:佟江書院始建於清末民初,為青磚二層樓房,中國民族傳統式建築。門樓旗桿先後掛過6種旗幟,從大清黃龍旗到五星紅旗。一些重大事件也曾發生在這裡,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勇殉國後曾被殘暴的日軍在這裡懸首示眾。
在這個古建築身後,是一棟現代化的住宅樓,據通化市文物管理所所長王志敏說:“這裡的房子與前面的房子組成了完整的‘佟江書院’,然而原來那排房子早就拆掉了,具體什麼時候拆的,我也說不清楚。後來前面的房子成了老工商聯,後面的房子劃歸了房產局,賣給了個人。”
而現在,全通化已鮮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佟江書院?沒聽說過,在哪兒啊?”在連日來的追尋中,這是聽到的最多的回答。
民國十年(1921年)在縣城東北選了這座建築作為通化縣商會事務所。這個事務所是個四合院,門臉是二層樓7間(包括一個大門洞)。進院後,通過花崗岩石條鋪就的近30米長石路,才能到辦公大廳。大廳為青磚小瓦共7間,每間約30平方米。
四合院內有東西廂房各5間,另外還有東西耳房12間。大廳門前台階上有一株50多年的山葡萄,每年都結出豐盛的葡萄來,1960年,這株葡萄被通化葡萄酒技術人員發現,他們說這是通化一帶惟一一棵雌雄同體的野山葡萄。此後,他們每年秋季都給工商聯送兩筐約50公斤家葡萄,來換取這棵野生葡萄的新枝回廠栽培。
“文革”期間,工商聯房產由房產局接收,改建為住宅樓。
而現在,昔日記錄著通化市百年的風風雨雨的佟江書院垃圾遍地,文物殘破不堪。寫有“通化市文物保護單位佟江書院舊址”的石碑周圍有很多垃圾和糞便,站在這裡,能看到二層灰色磚樓被許多後搭建的房子淹沒。

關於佟江書院的保護問題

“佟江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年間,門樓旗桿先後掛過6種旗幟,從晚清的黃龍旗到五星紅旗,可謂是 飽經風雨的歷史見證。但1996年才被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刻石立碑,不僅沒有因為被確定為“文保單位”而得以重生,而是繼續破敗傾頹下去,在立碑僅僅十年後,反倒因為“已無能力保護,即將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除名”!  十年間,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都做了什麼?確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作用是什麼?“重點”怎么體現?又有哪些“保護”的舉措?我們能看到的唯一做過的一件事,似乎就是在公布兩年後在門口立了塊碑,然後就是袖手旁觀、無所作為,最終乾脆從“重點文保單位”中除名了事。
現在淒涼的佟江書院的殘址現在淒涼的佟江書院的殘址
這種在文物保護中順其自然、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實在令人痛心。在這種“保護”之下,文物的命運真應了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行走在消逝中”。其實,這句話更適合不重視文物保護的城市——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因為文物是一個城市的文明之魂,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最鮮明和最牢固的記憶。一座歷代文物日漸“行走在消逝”中的城市,就是一座記憶力逐漸喪失的城市。我們強調發展,但為什麼要說繼往開來?因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是沒有將來的,一個得了健忘症的人連起碼的行為能力都將喪失,一座任記憶隨時間風化的城市又從哪裡汲取前進的養料、根據和方向感?
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因為文物也在保護著我們,在保護著我們的文化記憶和文明傳統,在保護著我們最獨特的生存特質。我們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千篇一律,越來越失去了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最終也必將失去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為什麼?只顧發展不重保護,記憶的喪失必將帶來個性的喪失,個性的喪失必然難以確立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因為歷史和傳統的原因,和內地大多數省份相比,吉林省的文化遺產特別是文物遺存本來就相對貧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尤其需要強烈的文物保護意識,甚至需要一點“敝帚自珍”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