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塵埃落定,考前的紛紛猜測,理所當然地轉化為種種品評。此優彼劣,一時間當會不絕於耳,新浪網不是還搞了一個評價題目的“民意調查”嗎?可以預料,熱鬧一陣之後,語文界內界外,又將順勢轉化為對來年命題走向新的建議和猜測:作文會或應出什麼題目?會或應在什麼範圍,順應什麼形勢,以什麼樣式命題;考生需要相應地準備哪類材料,明了哪些哲理,選擇哪種體裁?……如此一個輪迴接一個輪迴,年復一年。猜測對的,風光無限、身價倍增;猜測錯的,顏面掃地、憤然指責。其實,這些猜測和品評多么無謂!難道我們對應試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應試”的層面,就不能和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嗎?
我們認為,作為選拔性考試,高考作文必須命題。但是,作文命題,無論是傳統的“標題命題”,後來的“材料命題”,還是現在通行的“話題命題”,其實質都是不命題——只是在不同命題形式的外衣遮擋下,或隱蔽一些,或顯豁一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