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故事文庫

作家故事文庫

《作家故事文庫》是2003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新禾。

基本介紹

  • 作者:新禾
  • ISBN:9787538710755
  • 頁數:214
  • 定價:23.0
  •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1-0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青少年朋友們要想成為有用之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早立志、早努力。為此,時代文藝出版社特推出名人故事文庫:作家故事系列,幫助青少年朋友了解這些名作家的成長經歷、並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和人格修養。本書是其中介紹作家郭沫若的一個分冊。全書分若干小節,詳細介紹了郭沫若出生成長、求學留學、戀情婚姻、創作學術、政治及革命活動等等方面。使青少年朋友有機會全面了解這位集作家、學者、革命家等名銜於一身的偉人,學習他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同時也透過其一生的經歷了解我們的民族國家在近幾十年內發生的風起雲湧的變化,增加知識、增強歷史感。因此,本書青少年讀者不可錯過的必讀之書,開卷有益,受用終身。
本書是教育部推薦青少年必讀書系列之名人故事文庫:作家故事的一個分冊,全面介紹了郭沫若一生的方方面面。引領青少年讀者朋友了解這位作家、學者和革命者,幫助孩子們從國小習名人故事、立下高遠志向,早日成才。

作者介紹

丁玲小傳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於湖南臨澧縣一個官僚地主
家庭。原名蔣冰之,曾用名蔣偉、丁冰之,筆名除丁玲外,還
用過叢喧、彬芷、曉菡等。
丁玲四歲喪父,跟隨寡母在常德長大。“五四”運動的洪
波涌到常德的時候,丁玲和好友王劍虹、王一知等,積極投
入運動。她毅然剪掉辮子,參加辯論會,就如何免當亡國奴、
婦女怎樣求解放等反帝反封建的大課題,慷慨陳詞。在王劍
虹和王一知所主持的貧民夜校,她是年齡最小的最熱情的教
員。1919年,她在母親的支持下,來到長沙,進入周南女子
中學。在這裡,丁玲閱讀了許多新文學作品,都德的《最後
一課》,強有力地打動了她的心,使她對文學產生了強烈的興
趣。她開始學習寫詩,寫散文,也寫小說。《浙江日報》發表
過她的詩歌習作。1921年,丁玲與舅舅發生激烈的爭吵。在
母親與王劍虹的支持下,解除了外祖母為她包辦的與表哥的
婚約,並在報上發表文章,揭露她舅舅虐待傭人,借辦育嬰
堂等慈善事業剝削窮人的惡劣行徑。之後,她隨王劍虹和王
一知到達上海,進入共產黨所辦的新民女子學校,同陳獨秀、
李達和瞿秋白等著名共產黨人開始接觸。
1924年,丁玲在北京一邊到北京大學聽課,一邊學習繪
畫時,結識了首飾店學徒出身的青年詩人胡也頻。胡也頻的
勇猛、熱烈、執拗、樂觀和窮困,使丁玲大為驚異,她覺得
自己發現了一個少有的、有著最完美品質的人,於是,她和
也頻之間,一下子便有了很深的友誼,深深地熱烈地相愛著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革命失
敗了。丁玲看到很多人犧牲,精神上痛苦極了,除了小說,找
不到一個朋友,於是,開始寫小說。從此,丁玲成為一個作
家。1928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1929年出版
了《自殺日記》,1930年出版了《一個女人》。她的這些小說,
“充滿了對社會的卑視和個人的孤獨的靈魂的倔強”,比較深
刻地表現了“五四”以來新女性的精神苦悶和要求解放的精
神。《在黑暗中》的《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丁玲的成名之作,
顯示了她的藝術天才。
1928年春天,丁玲再次來到上海。1930年她和胡也頻一
起加入了以魯迅為首的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她主編左在線上
關刊物《北斗》,並創作中篇小說《韋護》和《一九三○年春
上海》,表達了以革命與戀愛相互矛盾為主題的思想內容,看
出作家對革命鬥爭和民眾運動的熱烈嚮往之情。
1931年初,左聯青年作家胡也頻被蔣介石秘密槍殺於上
海龍華。這一年,他們的孩子未滿百日。丁玲在極度悲憤中
把孩子送到湖南,寡母支持她挺直腰桿繼續革命。回到上海,
她以本年全國十六個省份的大水災為背景,創作了中篇小說
《水》,深情地描寫了舊中國農民無窮無盡的災難和他們的覺
醒、團結和抗爭。
1932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中,丁玲在上
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了“左聯”的黨團書記。1933年,
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綁架,囚禁於獄中,並且明令查封和禁
售她的全部著作。
1936年秋天,黨組織由馮雪峰同志出面,委派曹靖華和
張天翼等同志幫助丁玲逃出了監獄。丁玲出獄後,即奔赴黨
中央所在地的陝北保全,毛澤東等領導同志熱烈地歡迎了她。
毛澤東還寫《臨江仙》詞一首贈給丁玲。在陝北,丁玲當過
紅軍中央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領導過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
團,主編過《解放日報》的文藝副刊……。丁玲的足跡遍及
西北和華北的廣大農村,她的心始終和人民的心交融在一起。
她不但努力創作,而且親自登台演戲、唱歌。在創作中,她
的文章始終貫穿著愛的主題,愛人民,尤其愛中國的不幸的
婦女們。在延安期間,丁玲的短篇小說創作收入《一顆未出
膛的槍彈》和《我在霞村的時候》這兩個集子中。
1946年夏秋之間,丁玲參加了華北地區的土地改革運
動,在溫泉屯工作了一個多月,經歷了這個村子土改的全過
程。這一年的十一月初,她以溫泉屯土改運動為背景,開始
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創作。1948年夏,該書
在胡喬木、艾思奇和蕭三等同志的大力幫助下,順利問世,為
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中國革命文學樹起了一座堅實的豐碑。
它榮獲過史達林的文藝獎金,被譯成多種外文版本。
新中國成立後,丁玲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領導中
央文學研究所的工作,同時,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
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全國婦女聯合會理事。作為中國作家
及中國婦女的一名代表,她為保衛世界和平,為發展中國人
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誼,積極地活動著。儘管工作繁忙,她仍
抽時間寫作,1953年,寫成短篇小說《糧秣主任》,1954年,
回到故鄉訪問,寫了散文《記游桃花坪》,對新中國明媚春光
進行了熱情的描繪和謳歌。
丁玲從1955年起便屢遭厄運。先是被定為“反黨集團”
的頭目,受到殘酷的鬥爭和無情的打擊。接著被戴上“右派
分子”的帽子。1958年,她主動要求到黑龍江墾區勞動。她
在王震同志和農場領導的妥善安排下,餵雞、餵豬,當掃盲
教員、夜校教員,編寫牆報、黑板報、做家屬工作……全心
全意,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得到農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北
大荒期間,和農場家屬模範鄧婉榮結成知心朋友,並以她為
模特兒創作了短篇小說《杜晚香》。
在十年浩劫中,丁玲又被揪斗,遭受了難以想像的羞辱
與苦痛,十幾萬字的小說稿和數十萬字的生活筆記,統統毀
於一旦。1970年,林彪江青之流又把她和她的丈夫陳明關進
了北京的秦城監獄,分隔在同一座囚牢中,過了五年多的鐵
窗生活。在巨大的委屈中,丁玲始終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
要求自己,心中牢牢地保存著對人民的希望和信心。在獄中,
她頑強地鍛鍊身體,用自製的籃球――破毛巾包紮的報紙、衛
生紙,往牆上擲去,掉下來,接住,再掉下來,再接住!她
不斷地活動身體,使被打傷的腰得以康復。
1975年,丁玲和陳明同時得到無罪釋放,定居于山西省
農村。1976年春天,周恩來總理逝世和鄧小平同志被貶,使
丁玲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偉大的“四五”運動喚醒了她。
1979年,黨中央批准為她平反,推倒了強加於她身上二十多
年的誣衊不實之詞,她幸福地回到了母親――黨的懷抱中。
1980年,丁玲患了乳腺癌,醫生給她做了切割手術。刀口尚
未完全康復,她就奮筆疾書,又開始了新的創作。
1981年9月至12月,應美國愛德華大學國際寫作中心
邀請,赴美國訪問,其間,又應加拿大政府文化理事會邀請
訪問了加拿大。1982年1月,從美國經香港返回北京。之後,
又曾在國內外進行多次講學和訪問。1986年3月4日,丁玲
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終年82歲。
丁玲的一生,是和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她在將近60年的文學創作道路上,寫出了許多思想深刻、為
人民喜愛的作品。在新文學的幾個轉折時期,她的作品都受
到人民的歡迎和喜愛,她的名字和作品,曾吸引和鼓舞許多
青年走向革命,其影響遠及海外。她留下的近三百萬字著作,
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她的業績,必將鐫刻在中國革
命和中國文學史冊上。

作品目錄

目錄
丁玲小傳
少年文豪
解除封建婚約
母親余曼貞
九姨向警予
給瞿秋白當紅娘
懲惡揚善的韋護
詩人胡也頻
吃魯迅奶長大的
最懷念的人馮雪峰
莎菲女士的恩怨
獨具慧眼的伯樂
主編《北斗》雜誌
別具一格的入黨儀式
英文翻譯馮達
在敵人的魔掌上
飛向自由天地
毛澤東的座上客
在抗日前線
情義深重的易俗社
美國好友史沫特萊
創辦文學研究所
蒙受不白之冤
在北大荒
在“文革”的風暴中
獄中五年
在峰頭村的喜悅
對黨一往情深
出訪美國
《杜晚香》
創辦《中國》雜誌
《“牛棚”小品三章》獲獎
魯迅精神傳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