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缽

佛缽

佛缽,又作“佛缽盂”、“食器”、“瓦缽”、“化缽”等。指佛陀所持用之食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缽
  • 拼音:fó bō
  • 注音:ㄈㄛˊ ㄅㄛ
  • 釋義:指佛陀所持用之食缽
注音,釋義,史料記載,佛缽印,

注音

fó bō
ㄈㄛˊ ㄅㄛ
佛缽(佛缽)

釋義

佛缽,又作佛缽盂。指佛陀所持用之食缽。佛所持者為石缽,比丘不得蓄之。據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載,佛陀初成道時,四天王各獻頞那山之石缽,佛受此四缽,置於左手中,右手按其上,以神力使合為一缽,故有四際分明。佛缽之容量,法苑珠林卷三十所載僧伽耶舍之缽記謂三斗有餘,高僧法顯傳則載稱容二斗許。
佛陀涅槃後,佛缽受到供養禮拜。依馬鳴菩薩傳、付法藏因緣傳卷五等載,月氏國王破摩揭陀國華氏城,獲佛缽及馬鳴而還。又高僧法顯傳弗樓沙國(梵Purus!apura ,即布路沙布邏)條記載佛缽在該國,曾有月氏王降伏該國,欲取佛缽,但以大象、四輪車等載運,均不能移動之,遂於其地建塔與伽藍,供奉佛缽,稱為佛缽寺。依此,迦膩色迦王(西元一世紀頃)以前,佛缽系流傳於北印度,東晉時則在布路沙布邏國。此外,蓮華面經卷下謂佛缽曾為罽賓國寐吱曷羅俱邏王所碎,後移往北方,至波羅缽多國受大供養,由佛力之故,破缽遂得完好如初。又高僧法顯傳師子國條記述天竺道人之預言,謂佛缽本在毗舍離國,其時在犍陀衛,而於數百年後,將經由西月氏國、于闐、屈茨、師子、漢地諸國,還中天竺,並上至兜率天,受彌勒供養,其後至龍宮,及至彌勒成道之時,缽分為四,還移頞那山上。(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大品般若經卷一奉缽品、四分律卷三十一、卷五十二、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卷三十五、出三藏記集卷十五智猛傳、大唐西域記卷八、法苑珠林卷九十八)

史料記載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記載:“佛缽,青玉也,受三斗許。”
[晉]法顯 《佛國記》卷上:“昔月氏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取佛缽。”
《魏書·釋老志》:“又沙勒胡沙門,赴京師致佛缽並畫像跡。”

佛缽印

佛缽印,釋迦印相之一。大日經密印品曰:“住瑜伽座,持缽相應,以定慧手俱在臍間,是名釋迦牟尼大缽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