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漢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14年1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名非 李士中。
基本介紹
- 書名:佛漢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9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名非 李士中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08758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佛漢拳於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佛漢拳植根於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拳風純厚、剛勁,既有強魄健體的作用,又頗具實戰技擊的價值,是少林寺歷代武僧精心研練的結晶,也凝結著歷代佛漢拳師的辛勤和汗水。作者系河北省武術協會大紅佛漢太極腳術研究總會副主席、武術一級教練、佛漢拳第七代傳人,通過梳理,作者將其30餘年習武心得結集成冊! 全書共分為五章,分別涵蓋佛漢拳創立、傳承和發展;佛漢拳的特點;佛漢拳的功法及套路演練;佛漢拳習練心得和佛漢拳大師。
作者簡介
王名非,男,1965年1月生於河北大名。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政工師,邯鄲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北省武協大紅佛漢太極腳術研究總會副主席,武術一級教練,佛漢拳第七代傳人。
1999年5月被《中華民間武術家名典》收錄,2009年參加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協《中華武藏》的錄製工作,2010年策劃、參與了邯鄲市電視台《武林奇葩---佛漢拳》的錄製工作,2013年4月應邀到山東鄄城參加冀魯豫三省佛漢拳交流大會。
1983年拜第六代佛漢拳傳人李士中為師習練佛漢拳,後又得益於河北體工大隊武術總教練李富科、原邯鄲市武協主席金洪章、邯鄲市摔跤協會主席何樹修、佛漢拳師張子恆、張連順、張俊田、李隨志、董和群等武術名師的教導。曾到山東、河南等地走訪,交流武技。現其弟子遍布廊坊、滄州、唐山、邢台、邯鄲等多個地區。
1999年5月被《中華民間武術家名典》收錄,2009年參加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協《中華武藏》的錄製工作,2010年策劃、參與了邯鄲市電視台《武林奇葩---佛漢拳》的錄製工作,2013年4月應邀到山東鄄城參加冀魯豫三省佛漢拳交流大會。
1983年拜第六代佛漢拳傳人李士中為師習練佛漢拳,後又得益於河北體工大隊武術總教練李富科、原邯鄲市武協主席金洪章、邯鄲市摔跤協會主席何樹修、佛漢拳師張子恆、張連順、張俊田、李隨志、董和群等武術名師的教導。曾到山東、河南等地走訪,交流武技。現其弟子遍布廊坊、滄州、唐山、邢台、邯鄲等多個地區。
圖書目錄
第一章佛漢拳的創立、傳承及發展
一、佛漢拳的創立及歷史淵源
二、佛漢拳的傳承及發展
三、佛漢拳歷代祖師的碑刻
四、佛漢拳傳承輩次
第二章佛漢拳的特點
一、崇尚武德
二、禪武雙修
三、強魄健體,延年益壽
四、突出“正”,字和“齊”字
五、攻防同步,打破不二
六、偎身靠打,短時制敵
七、內外兼修,注重呼吸
第三章佛漢拳的功法及套路演練
一、基本功法及身架
二、單練式
三、對練套路(二十八路對打捶)
四、對“一”、“三”、“五”、“七”、“九”的詮釋
五、對“手”、“眼”、“身法”、“步”及“出手身架”的要求
六、教手說
七、“把式”、“八式”和“八把”
八、八式達摩跟手法
九、二十四式的用法和圖解
十、佛漢拳訣
十一、三齊三照之法
十二、佛漢拳的器械
第四章佛漢拳習練心得
心得一:練拳三部曲
心得二:論武術技擊中的“快”
心得三:佛漢拳中開門腿的用法
心得四:諺語淺析
心得五:佛漢拳——崇德尚武
心得六:贊佛漢拳
心得七:習佛漢拳心得
心得八:練拳感悟
第五章佛漢拳大師——李士中
後記
一、佛漢拳的創立及歷史淵源
二、佛漢拳的傳承及發展
三、佛漢拳歷代祖師的碑刻
四、佛漢拳傳承輩次
第二章佛漢拳的特點
一、崇尚武德
二、禪武雙修
三、強魄健體,延年益壽
四、突出“正”,字和“齊”字
五、攻防同步,打破不二
六、偎身靠打,短時制敵
七、內外兼修,注重呼吸
第三章佛漢拳的功法及套路演練
一、基本功法及身架
二、單練式
三、對練套路(二十八路對打捶)
四、對“一”、“三”、“五”、“七”、“九”的詮釋
五、對“手”、“眼”、“身法”、“步”及“出手身架”的要求
六、教手說
七、“把式”、“八式”和“八把”
八、八式達摩跟手法
九、二十四式的用法和圖解
十、佛漢拳訣
十一、三齊三照之法
十二、佛漢拳的器械
第四章佛漢拳習練心得
心得一:練拳三部曲
心得二:論武術技擊中的“快”
心得三:佛漢拳中開門腿的用法
心得四:諺語淺析
心得五:佛漢拳——崇德尚武
心得六:贊佛漢拳
心得七:習佛漢拳心得
心得八:練拳感悟
第五章佛漢拳大師——李士中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