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選題是2006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一般項目)。 本書以中古漢譯佛經偈頌為研究的起點和中心,全面探討了佛經偈頌的體式、歌唱性、語氣(表演性)和程式(口頭性)等特點,譯偈與中古詩歌體式之間的關聯,譯偈與敦煌文學的關係,譯偈對中古詩歌的可能影響等問題,進而結合相關佛教文獻的考釋,借鑑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視角和方法,深入考察了部分佛教經典形成的儀式和戲劇背景。全書以繁體版形式編排,適合研究古代文學、佛教文化的學者和高校師生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佛教經典詩學研究
- 作者:孫尚勇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40247596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457頁
- 開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教經典詩學研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孫尚勇,男,1971年生,安徽肥東人。2002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現為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學術方向為佛教文學和樂府文學。在《中國音樂學》、《宗教學研究》、《西域研究》、《文學遣產》、《中華文史論叢》、《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樂庇文學文獻研究》等。
圖書目錄
緒論
上編 佛經偈頌本體研究
第一章 體式
第一節統計體例
第二節總體面貌
第三節歷朝概況
第四節地域特徵
第二章歌唱性
第一節 漢譯偈頌中的歌唱作品
第二節 佛經偈頌歌唱性之分析
第三節 佛經偈頌歌唱性在中土的延續
第三章語氣
第四章程式
第一節 佛經原典中的程式
第二節漢譯偈頌的程式
第三節 佛經偈頌程式的分析
中編 譯偈與中古詩歌關係研究
第五章 佛經偈頌的翻譯體例及相關問題
第六章 漢譯佛偈與中古詩體
第一節 譯偈與中古樂府體式
第二節 譯偈與中古文人詩體式
第三節 漢譯偈頌對中古詩體研究的意義
第七章 漢譯佛偈程式的影響
第一節 《詩經》作品的程式特徵
第二節 漢代歌唱作品的程式及佛偈程式的最初影響
第三節魏晉詩歌的程式
第四節 六朝詩歌中的程式
第五節 中古僧侶詩歌中的程式
第六節 敦煌文學中的程式及來源
第七節 佛偈程式對唐代文人創作的影響
下編 佛教經典戲劇背景研究
第八章 佛經戲劇舉例
第一節 月天子故事
第二節 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故事
第三節央掘魔羅故事
第四節須摩提女故事
第五節 天子與世尊酬答故事
第六節林中天神故事
第七節魔波旬故事
第八節天女故事
第九章 由《大唐西域記》看佛教經典的儀式與戲劇背景
第一節佛本生宰堵波
第二節 佛說《毗摩羅詰經》遺址
第三節提婆達多遺蹟
第十章 佛教儀式、戲劇與經典
第一節儀式戲劇
第二節戲劇儀式
第三節 佛教儀式的兩個層面
第四節 佛教戲劇儀式及儀式戲劇與佛教經典
結論:兼及早期佛教與戲劇關係之演進
附錄:中古漢譯偈頌繫年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上編 佛經偈頌本體研究
第一章 體式
第一節統計體例
第二節總體面貌
第三節歷朝概況
第四節地域特徵
第二章歌唱性
第一節 漢譯偈頌中的歌唱作品
第二節 佛經偈頌歌唱性之分析
第三節 佛經偈頌歌唱性在中土的延續
第三章語氣
第四章程式
第一節 佛經原典中的程式
第二節漢譯偈頌的程式
第三節 佛經偈頌程式的分析
中編 譯偈與中古詩歌關係研究
第五章 佛經偈頌的翻譯體例及相關問題
第六章 漢譯佛偈與中古詩體
第一節 譯偈與中古樂府體式
第二節 譯偈與中古文人詩體式
第三節 漢譯偈頌對中古詩體研究的意義
第七章 漢譯佛偈程式的影響
第一節 《詩經》作品的程式特徵
第二節 漢代歌唱作品的程式及佛偈程式的最初影響
第三節魏晉詩歌的程式
第四節 六朝詩歌中的程式
第五節 中古僧侶詩歌中的程式
第六節 敦煌文學中的程式及來源
第七節 佛偈程式對唐代文人創作的影響
下編 佛教經典戲劇背景研究
第八章 佛經戲劇舉例
第一節 月天子故事
第二節 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故事
第三節央掘魔羅故事
第四節須摩提女故事
第五節 天子與世尊酬答故事
第六節林中天神故事
第七節魔波旬故事
第八節天女故事
第九章 由《大唐西域記》看佛教經典的儀式與戲劇背景
第一節佛本生宰堵波
第二節 佛說《毗摩羅詰經》遺址
第三節提婆達多遺蹟
第十章 佛教儀式、戲劇與經典
第一節儀式戲劇
第二節戲劇儀式
第三節 佛教儀式的兩個層面
第四節 佛教戲劇儀式及儀式戲劇與佛教經典
結論:兼及早期佛教與戲劇關係之演進
附錄:中古漢譯偈頌繫年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