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塔

佛教寺塔

《佛教寺塔》是2007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馭寰。

基本介紹

  • 書名:佛教寺塔
  • 作者張馭寰
  • ISBN:10位[7801233883] 13位[9787801233882]
  • 定價:¥35.00 元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2-1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提要

《佛教寺塔》從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寺院、佛塔,特別是寺塔,從考古的角度、佛學史的角度,結合文獻予以分析、歸納、論證。其中涉及寺院的起源、發展、規模製度、單座殿堂、小型設施、奇妙的設計手法,名僧名寺等方面的論證;尤其是對佛塔與寺院的關係、塔本身的分類、外觀各部的處理、歷史上建塔大事記,以及全國寺塔的部分實例,在《佛教寺塔》中都一一論述,並對重要的塔做出了復原因。《佛教寺塔》選用詳實的資料,內容比較豐富。《佛教寺塔》之出版對文物界、考古界、佛學界、建築史界、科學技術史界的相關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著名的古代建築史學家、古建築專家張馭寰教授多年在野外對古代建築進行考察,收集了大量佛教寺院、佛塔的材料。本書從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寺院、佛塔,特別是寺塔,從考古的角度、佛學史的角度,結合文獻予以分析、歸納、論證。
其中涉及寺院的起源、發展、規模製度、單座殿堂、小型設施、奇妙的設計手法,名僧名寺等方面的論證;尤其是對佛塔與寺院的關係、塔本身的分類、外觀各部的處理、歷史上建塔大事記,以及全國寺塔的部分實例,在本書中都一一論述,並對重要的塔做出了復原因。
本書選用詳實的資料,內容比較豐富。本書之出版對文物界、考古界、佛學界、建築史界、科學技術史界的相關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這本書是以作者應美國萬佛聖城法界佛教大學之邀講學時的講稿為基礎,增補修訂而成。

作者簡介

張馭寰,吉林舒蘭縣人,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著名的古建築專家、建築史學家,現為中國科學自然學科史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張先生曾在建築大師梁思成麾下工作多年,受梁先生嚴謹治學風格的薰陶,辛勤耕耘,對中國古代建築以及城市規劃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見解。他厚積薄發,迄今出版《中國城池史》、《中國古代建築分類圖說》等四十多部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和建築史方面的學術專著,先後進行仿古建築設計八十多項。張先生曾在香港台灣十數所大學講學,並出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八所國外院校的講座教授,致力於將燦爛的中華建築文化更系統、更清晰地展現給世界。

目錄

前言
壹 緒論
一、寺院名稱之來源
二、寺院之概念
三、我國最早的幾座寺院
四、初期寺院的式樣
五、寺院的規模
貳 寺院的規模與規制
一、寺院位置之選擇
二、總體布局及其方式
三、佛寺與禮制制度變化的關係
四、寺院與住宅、祠廟布局的關係
五、《戒壇圖經》里的寺院式樣
六、伽藍七堂制度
七、水院寺與土院寺
八、放生池與蓮池
九、寺院園林
十、為寺建城
十一、上下寺與東西寺
十二、山寺與平地寺
叄 寺院中單座殿堂
一、山門(三門)
二、佛殿
三、鐘樓與鼓樓
四、大木鐘鼓架
五、堂·屋·居
(一)法堂與照堂
(二)禪屋、禪堂、禪房、禪居
(三)經堂與講堂
(四)羅漢堂
六、塔院
七、大雄寶殿
八、高閣
(一)藏經閣
(二)大佛閣
九、方丈院、大齋堂
十、僧舍
十一、廊院
十二、群房
十三、浴室院
十四、三獻殿座
肆 寺院裡小型建築項目
一、內外影壁
二、牌樓
三、亭與台
(一)碑樓
(二)井亭
(三)月台與拜台
(四)戒場、戒壇與戒台
……
伍 寺院選址——奇妙的設計
陸 歷代名僧與名寺
柒 佛塔與寺院
捌 佛塔的分類
玖 佛塔的外觀處理
拾 對歷代建塔重要事跡的分析
拾壹 全國寺院部分實例
拾貳 全國部分佛塔實例簡述
附錄:本書古建築名詞、佛教術語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寺院名稱之來源
我國境內的廣大地域建設有佛教寺院,自漢代以來,越建越多,從城鎮到農村,從水邊到山間,處處皆有,這是自佛教宗派創寺開始,逐步地建設發展才達到今日狀況。
我國的寺院都有寺名,其寺名之由來,如一一地了解,可發現它們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根據古印度的寺院名,佛教內容發展而來的。
如,馬鳴:即源於馬鳴和尚,他是《大乘起信論》的作者,有寺院叫馬鳴寺。
香積:佛即是香積,陝西西安有香積寺,禮泉縣也有香積寺。
香界:《維摩詰經》所載。我國已有香界寺,如北京八大處香界寺。
真如:出自《金剛經》,我國上海有真如寺。
祇園:在古印度有祇樹給孤獨園,在我國九華山建設有祇寺。
海會:《華嚴玄疏》卷一:積德之多,如同大海。在中國有海會寺、海會院。如山西陽城縣有海會院。
旃檀:是一種香木,出自南印度。我國九華山旃檀寺,內供旃檀佛。
堅牢:《金光明經》,作堅牢地神,大地神姓名。我國福州有堅牢塔。
兜率:是為上足、妙足、智足、喜足之類,語見《法華經》,北京上方山建有兜率寺。
般若:這是採用唐三藏法師之名,作為寺名稱。我國長春有“護國般若寺”(詳見《宋高僧傳》卷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