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拉氏木蘭

佛拉氏木蘭

佛拉氏木蘭(學名:Magnolia fraseri Walter)是木蘭科、北美木蘭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色到棕色,光滑。嫩枝和葉芽無毛。葉簇生在頂生的輪生狀簇中;葉片近中部最寬,基部逐漸漸細,基部深心形或耳形到稍截形,先端鈍到銳尖或有點漸尖。花芳香;佛焰苞片2;花被片乳白色,最外面帶綠色;雄蕊100-200;花絲白色;雌蕊50-90。毛囊橢圓形;聚合果下彎,長喙。種子透鏡狀,假種皮紅色。

分布於美國。生於海拔300-1520米的茂密樹林和山谷中。

葉形奇特,花大芳香,為優良的庭園觀賞樹。在木材貿易中,佛拉氏木蘭包含在黃楊鋸材和紙漿木中。野生動物會把有較大凹槽的佛拉氏木蘭作為巢穴,白尾鹿會吃佛拉氏木蘭的嫩芽。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單樹幹,高達25(-32.6)米。樹皮灰色到棕色,光滑。木髓同質。嫩枝和葉芽無毛。葉簇生在頂生的輪生狀簇中;托葉長(5.4-)7.6-9.5(-10)厘米,寬2-6厘米,背面具腺。葉片菱倒形卵形到倒卵形匙形或倒披針形,近中部最寬,基部逐漸漸細,長20-30(-60)厘米,寬8-16(-27)厘米,基部深心形或耳形到稍截形,先端鈍到銳尖或有點漸尖;背面被強白霜,無毛,正面深綠色,無毛。
花芳香,直徑16-22厘米;佛焰苞片2,背面具腺;花被片乳白色,最外面帶綠色;雄蕊100-200,8-14毫米;花絲白色;雌蕊50-90。毛囊橢圓形,長5.5-10厘米,寬2.5-5厘米,無毛;聚合果下彎,長喙,無毛。種子透鏡狀,7-10毫米,假種皮紅色。

近種區別

佛拉氏木蘭與塔形木蘭(學名:Magnolia pyramidata W. Bartram)近似。佛拉氏木蘭是一種產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上山麓的樹,塔形木蘭產於下山麓和沿海平原,有時在分類學上有時會混淆,但它們在一系列良好的特徵上有所不同。一些研究人員將塔形木蘭視為佛拉氏木蘭的地理變種或亞種。佛拉氏木蘭與塔形木蘭的不同之處在於,佛拉氏木蘭是一種更大的樹,樹枝寬,葉形不同,花更大,雄蕊更多,毛囊更大。在地理分布中,這些類群是異域的。

產地生境

分布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州、田納西州、北卡羅來納州、肯塔基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紐約州、南卡羅來納州)。生於海拔300-1520米的茂密樹林和山谷中。喜潮濕、潮濕、排水良好的土壤,在濕潤的闊葉林中的峽谷和山坡上生長得較好。

生長習性

花期春季。在中國植物園的遷地栽培中,華南植物園的佛拉氏木蘭,3月上旬葉芽萌動,3月中旬開始展葉,4月上旬進入展葉盛期,10月開始落葉。秦嶺植物園的佛拉氏木蘭,4月上中旬開始展葉,4月上中旬始花,10月中下旬開始落葉。
該種生長速度快,對光有積極的反應,任何增加光穿透森林地面量並暴露礦物土壤的森林活動都有利於佛拉氏木蘭在有種子樹的地方再生。

主要價值

葉形奇特,花大芳香,為優良的庭園觀賞樹。在木材貿易中,佛拉氏木蘭包含在黃楊鋸材和紙漿木中。它作為木柴的價值不大,並且由於彎曲,通常作為鋸木的價值也很低。野生動物會把有較大凹槽的佛拉氏木蘭作為巢穴,白尾鹿會吃佛拉氏木蘭的嫩芽。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2年 ver 3.1)——無危(LC)。
  • 種群現狀
佛拉氏木蘭是多種森林類型中常見的樹種;然而,無論其大小或位置如何,其相對密度通常小於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