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岡二中是一所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古老聖殿。 1932年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佛岡縣第二中學
- 歷史:七十多年
- 成立於: 1932年
- 級別:重點中學
- 簡稱:佛岡二中
- 類 別:公辦高中
歷史,校訓,外部連結,
歷史
佛中是一所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古老聖殿。 是一所成立於1932年的完全中學(重點中學)
佛岡中學創辦於民國21年(1932年)春,創辦人是當時的縣長李本清(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校址在府城吉河書院(即今佛岡中學),校句為佛岡縣初級中學。當年,經考試招收國中一年級1個班40多人,春季始業。首任校長鄭鐿初(本縣龍南人,北京大學畢業),總監朱墨緣(本縣逕頭人,留日生),教師有朱厘夫、劉定軒、鄭產國等。
1935年春,國中三個級3個班有學生約110人,校長朱墨緣,教導主任朱澤貽(本縣逕頭人,中大畢業)。1935年秋,葉湛勛任校長。
1938年春,李演圖接任校長。這一年中共佛岡縣委負責人鄒華衍在佛中和水頭培基國小以推廣拉丁文廣州話拼音識字教學為媒介,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發動學生鄭江萍、朱繼良等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創辦"鬧鐘劇社",從中培養建黨對象,吸收鄭江萍等人入黨,並成立佛岡中學支部。農曆九月初一日,日本飛機轟炸佛岡縣城,學校被毀,被迫停辦。
1939年春,學校遷到高崗的三江圩續辦,校長朱澤貽(逕頭人,中山大學畢業)。
1940年春,學校遷往水頭蓮瑤黃氏宗祠續辦,校長劉禮復(石角人,中山大學畢業),教導主任黃煜光(本縣石角石溪村人,中大畢業)。
1943年春劉禮復病逝,由縣教育科科長郵電部仲如兼任校長(本縣龍南人,中大畢業),教導主任黃常端(本縣水頭人,廣東國民大學畢業)。是年冬,鄭仲如病逝,黃煜光接任校長,教導主任劉日榮(本縣龍南人,廣東國民大學肄業)。這一年,上級黨組織派共清(遠)佛(岡)特別支部委員黃渠成到佛中任教。
1944年學校從蓮瑤遷回縣城石溪天主教堂(即衛岡鄉中心學校校址),校長由縣長梁庭光兼任。
1946年2月鄭道莊(本縣龍南人,中大畢業)接任校長,教導 主任鄭昭寰(本縣水頭人,中大畢業)。是年,日本投降,鄭道莊籌款修復校舍,年底遷回原址續辦,學生人數174人。實行秋委始業。
1946年改名為佛岡縣立第一初級中學。
1947年校長鄭道莊,教導主任黃常端,教師有宋榕安、江龍、劉士強、黃常輝、鄭鏡初、黃煜光、何應聰,總務鐘炳炎、方師舜。學生保持3個班。1947年縣參議員鄭介夫、李演圖、鄭鏡初等向縣政府倡議開設高中部,將佛中辦成完全中學因經費拮据,師資不足,倡議未被採納。
1949年10月12日佛岡縣解放,佛岡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改名為佛岡縣第二人民中學,學校仍保持國中3個級3個班,學生僅有70多人。校長陳奎昌(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大學學歷)教導主任陳欽英(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大學學歷),兩人均為縣人民政府委派。原學校教師留用的有黃瑩光、彭欣聲,新調入的教師有楊景晨、藍江、黃鉅源、宋禮屏、陳昭良、陳秀婷、鐘志、陳任賢、李耀西等。
1950年秋,初一招110人,實行秋季始業。
1951年,國中畢業生17人,1952年,國中畢業生20人,1953年,國中畢業生37人。
1951年和1952年縣委、縣人民政府委託佛中舉辦過兩期一年制國小師資資訓練班(簡易師範班),每期招生60人。
1953年改名佛岡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0年至1956年,佛中校長陳欽英、副校長鄒世敏(水頭王田人,廣牙雅中學畢業)。
1956年陳準任副校長(廣東梅州五華人),主持學校工作。秋季,始辦高中,招收高一一個班50多人,學校改名佛岡縣第一中學,1959年秋,首屆高中畢業生37人。
1958年秋,全校有17個班(高中5個班,國中12個班),學生748個。
1957年至1962高毓(河北遵化人)任副校長、校長。1962年至1969年陳準任校長。1960年秋,高國中共有18個班,學生850人,因校不足,撥出6個班到水頭蓮瑤黃氏宗祠辦蓮瑤分校,分校設初一、初二2個級。
1969年改名佛岡縣工農中學,1970年改名為佛岡縣五七中學,1972年恢復佛岡中學校名,1981年8月佛岡中學一分為二,一部分領導、教師、學生分到重點部(後改名為佛岡一中),大部分領導、教師、學生留在佛中。佛中改校名為佛岡縣城郊中學(未掛牌),1982年改名為佛岡二中,由於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佛中多次更改校名有意見,1985年8月恢復佛岡中學校名。
1968年成立學校革委會,主任賴世民(廣東廣州市從化區人)。1969年革委會主任鄺作賀(本縣石角象龍人)。1970年革委會主任黃佐(廣東揭陽人)。1972年革委會副主任張元芳(廣東梅州興寧人),1974----1977年鄺作賀任校長。
文革十年,佛中在極左路線干擾下,停課鬧革命,在工宣隊、貧宣隊領導下搞所謂"鬥批改",以"階級鬥爭"為主課,大搞生產勞動,尤其是1971年學習屯昌中學教改經驗,以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為教材,辦了勒竹壩分校,直到1976年9月結束。
1977年秋,李偉堅(廣東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人)接任校長。是年10月,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佛中有學生參加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
1978年至1980年8月,關桌東(廣東開平人)任校長。1979年,佛岡縣中學四層教學大樓動工,1980年秋竣工交付使用。
1980年9月至1982年黃綱洪(本縣水頭人)任校長。
1982年9月至1984年鄒華純(本縣水頭人)任校長。
1984年-1987李成開(廣東新豐人)任校長。1985年佛岡中學五層教師宿舍樓建成交付使用。
1987-1989年朱千秋(本縣逕頭人)任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1989年四層實驗樓建成。
1989年秋,縣在佛中試行"兩聘制"(教育局聘請校長,校長聘請副校長、教導 主任和教師),鄭金城(本縣龍南人)被聘為校長。
1991年廣東省省長葉選平為佛岡中學校名題字,並改建了校門牌坊。校門牌坊的主要贊助人是香港中華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向炳堅先生(清遠人)。
1992年2月隆重舉行校慶60周年活動,千多名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並踴躍捐資辦校。
1992年-1993年顏翼然(廣東連平人)被聘為校長。校友鄭炳奎捐贈3萬元作為獎教獎學基金。
1993年-1994年廖陳澤(本縣水頭人)被聘為校長。
1994年秋至今,范桂寧(本縣三八人)任校長。
1995年6月1日清遠市少年航空模型賽在連南瑤族自治縣舉行,佛岡中學隊獲團體冠軍。
1977年11月22日舉行65周年校慶,出席慶典的有省教育廳長陳金澤、清遠市副市長廖斌、市紀委副書記李蔚效、市教育局長莊梅鈺和縣長文北成、縣委副書記楊秋光等縣五套班子領導。會上省、市、縣領導分別講了話,校長代表黃亞油、鄭中祿、朱培坤和嘉賓代表高家廣作了講話。同時還舉行綜合大樓落成剪彩和《鄭江萍文集》捐贈儀式。
90年代,佛岡中學大力進行校園建設,教學大樓、師生住宿樓拔地而起,校道實現了水泥化,擴建了運動場,面積4000平方米的五層綜合大樓於1997年建成使用。
1997年佛岡中學校園面積5362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098平方米,教學樓三幢,學生宿舍樓二幢,教工宿舍樓8幢,綜合樓1幢,學校藏書4萬多冊,有400米跑道運動場1個,水泥籃球場3個。
佛岡中學創辦於民國21年(1932年)春,創辦人是當時的縣長李本清(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校址在府城吉河書院(即今佛岡中學),校句為佛岡縣初級中學。當年,經考試招收國中一年級1個班40多人,春季始業。首任校長鄭鐿初(本縣龍南人,北京大學畢業),總監朱墨緣(本縣逕頭人,留日生),教師有朱厘夫、劉定軒、鄭產國等。
1935年春,國中三個級3個班有學生約110人,校長朱墨緣,教導主任朱澤貽(本縣逕頭人,中大畢業)。1935年秋,葉湛勛任校長。
1938年春,李演圖接任校長。這一年中共佛岡縣委負責人鄒華衍在佛中和水頭培基國小以推廣拉丁文廣州話拼音識字教學為媒介,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發動學生鄭江萍、朱繼良等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創辦"鬧鐘劇社",從中培養建黨對象,吸收鄭江萍等人入黨,並成立佛岡中學支部。農曆九月初一日,日本飛機轟炸佛岡縣城,學校被毀,被迫停辦。
1939年春,學校遷到高崗的三江圩續辦,校長朱澤貽(逕頭人,中山大學畢業)。
1940年春,學校遷往水頭蓮瑤黃氏宗祠續辦,校長劉禮復(石角人,中山大學畢業),教導主任黃煜光(本縣石角石溪村人,中大畢業)。
1943年春劉禮復病逝,由縣教育科科長郵電部仲如兼任校長(本縣龍南人,中大畢業),教導主任黃常端(本縣水頭人,廣東國民大學畢業)。是年冬,鄭仲如病逝,黃煜光接任校長,教導主任劉日榮(本縣龍南人,廣東國民大學肄業)。這一年,上級黨組織派共清(遠)佛(岡)特別支部委員黃渠成到佛中任教。
1944年學校從蓮瑤遷回縣城石溪天主教堂(即衛岡鄉中心學校校址),校長由縣長梁庭光兼任。
1946年2月鄭道莊(本縣龍南人,中大畢業)接任校長,教導 主任鄭昭寰(本縣水頭人,中大畢業)。是年,日本投降,鄭道莊籌款修復校舍,年底遷回原址續辦,學生人數174人。實行秋委始業。
1946年改名為佛岡縣立第一初級中學。
1947年校長鄭道莊,教導主任黃常端,教師有宋榕安、江龍、劉士強、黃常輝、鄭鏡初、黃煜光、何應聰,總務鐘炳炎、方師舜。學生保持3個班。1947年縣參議員鄭介夫、李演圖、鄭鏡初等向縣政府倡議開設高中部,將佛中辦成完全中學因經費拮据,師資不足,倡議未被採納。
1949年10月12日佛岡縣解放,佛岡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改名為佛岡縣第二人民中學,學校仍保持國中3個級3個班,學生僅有70多人。校長陳奎昌(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大學學歷)教導主任陳欽英(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大學學歷),兩人均為縣人民政府委派。原學校教師留用的有黃瑩光、彭欣聲,新調入的教師有楊景晨、藍江、黃鉅源、宋禮屏、陳昭良、陳秀婷、鐘志、陳任賢、李耀西等。
1950年秋,初一招110人,實行秋季始業。
1951年,國中畢業生17人,1952年,國中畢業生20人,1953年,國中畢業生37人。
1951年和1952年縣委、縣人民政府委託佛中舉辦過兩期一年制國小師資資訓練班(簡易師範班),每期招生60人。
1953年改名佛岡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0年至1956年,佛中校長陳欽英、副校長鄒世敏(水頭王田人,廣牙雅中學畢業)。
1956年陳準任副校長(廣東梅州五華人),主持學校工作。秋季,始辦高中,招收高一一個班50多人,學校改名佛岡縣第一中學,1959年秋,首屆高中畢業生37人。
1958年秋,全校有17個班(高中5個班,國中12個班),學生748個。
1957年至1962高毓(河北遵化人)任副校長、校長。1962年至1969年陳準任校長。1960年秋,高國中共有18個班,學生850人,因校不足,撥出6個班到水頭蓮瑤黃氏宗祠辦蓮瑤分校,分校設初一、初二2個級。
1969年改名佛岡縣工農中學,1970年改名為佛岡縣五七中學,1972年恢復佛岡中學校名,1981年8月佛岡中學一分為二,一部分領導、教師、學生分到重點部(後改名為佛岡一中),大部分領導、教師、學生留在佛中。佛中改校名為佛岡縣城郊中學(未掛牌),1982年改名為佛岡二中,由於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佛中多次更改校名有意見,1985年8月恢復佛岡中學校名。
1968年成立學校革委會,主任賴世民(廣東廣州市從化區人)。1969年革委會主任鄺作賀(本縣石角象龍人)。1970年革委會主任黃佐(廣東揭陽人)。1972年革委會副主任張元芳(廣東梅州興寧人),1974----1977年鄺作賀任校長。
文革十年,佛中在極左路線干擾下,停課鬧革命,在工宣隊、貧宣隊領導下搞所謂"鬥批改",以"階級鬥爭"為主課,大搞生產勞動,尤其是1971年學習屯昌中學教改經驗,以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為教材,辦了勒竹壩分校,直到1976年9月結束。
1977年秋,李偉堅(廣東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人)接任校長。是年10月,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佛中有學生參加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
1978年至1980年8月,關桌東(廣東開平人)任校長。1979年,佛岡縣中學四層教學大樓動工,1980年秋竣工交付使用。
1980年9月至1982年黃綱洪(本縣水頭人)任校長。
1982年9月至1984年鄒華純(本縣水頭人)任校長。
1984年-1987李成開(廣東新豐人)任校長。1985年佛岡中學五層教師宿舍樓建成交付使用。
1987-1989年朱千秋(本縣逕頭人)任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1989年四層實驗樓建成。
1989年秋,縣在佛中試行"兩聘制"(教育局聘請校長,校長聘請副校長、教導 主任和教師),鄭金城(本縣龍南人)被聘為校長。
1991年廣東省省長葉選平為佛岡中學校名題字,並改建了校門牌坊。校門牌坊的主要贊助人是香港中華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向炳堅先生(清遠人)。
1992年2月隆重舉行校慶60周年活動,千多名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並踴躍捐資辦校。
1992年-1993年顏翼然(廣東連平人)被聘為校長。校友鄭炳奎捐贈3萬元作為獎教獎學基金。
1993年-1994年廖陳澤(本縣水頭人)被聘為校長。
1994年秋至今,范桂寧(本縣三八人)任校長。
1995年6月1日清遠市少年航空模型賽在連南瑤族自治縣舉行,佛岡中學隊獲團體冠軍。
1977年11月22日舉行65周年校慶,出席慶典的有省教育廳長陳金澤、清遠市副市長廖斌、市紀委副書記李蔚效、市教育局長莊梅鈺和縣長文北成、縣委副書記楊秋光等縣五套班子領導。會上省、市、縣領導分別講了話,校長代表黃亞油、鄭中祿、朱培坤和嘉賓代表高家廣作了講話。同時還舉行綜合大樓落成剪彩和《鄭江萍文集》捐贈儀式。
90年代,佛岡中學大力進行校園建設,教學大樓、師生住宿樓拔地而起,校道實現了水泥化,擴建了運動場,面積4000平方米的五層綜合大樓於1997年建成使用。
1997年佛岡中學校園面積5362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098平方米,教學樓三幢,學生宿舍樓二幢,教工宿舍樓8幢,綜合樓1幢,學校藏書4萬多冊,有400米跑道運動場1個,水泥籃球場3個。
校訓
“嚴、勤、實、朴”
外部連結
"佛中"創新出特色
以特色促發展”的發展方針全力打造學校品牌。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探索和
大膽的創新,該校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特長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
特色。三年來,佛岡中學的學生參加各項各類競賽成績突出,獲國家級獎38
人次,獲省級獎129人次,獲市級獎135人次;一大批教師被評為國家級、省
級、市級優秀教師或先進工作者。
2005年佛岡中學的梁文王景英語900分成為廣東省高考單科狀元,高考總分880分成為我市的高考狀元;最近市委對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基礎教育實績考核,該縣以總分第一進入優秀行列。
關鍵人物:范桂寧
1990年至1994年的短短五年間,佛岡中學曾四度更換校長,學校發展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在這關鍵時刻,范桂寧欣然接受組織的任命,出任佛岡中學校長。他的這一抉擇,當時許多人為他捏一把汗,但性格剛毅的他坦然一笑就走馬上任了,一乾就是十年,為佛岡中學的發展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他借鑑外校的管理經驗,制訂了《佛岡中學管理制度彙編》,依規治校。他知人善用,大膽起用年青幹部,建立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充滿戰鬥力的領導班子。他著力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短短的幾年,佛岡中學便培養一批能挑大樑的安教樂教的教學骨幹。他還有針對性地制訂了《佛岡中學“八不準”規定》,建立起科學的德育管理系統,率先聘請校警加強學校的綜合治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使佛岡中學擁有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吸引了大批的優秀生到該校就讀。1997年秋季招生,該校高一新生終於有超過縣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從此,該校高中新生的素質逐年好轉。
1994年,為了辦好佛岡中學,確立了“以國中為突破口,以國中帶動高中”的指導思想,對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進行大膽的改革。一是在國中部開設教學實驗示範班,起到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二是高瞻遠矚,1999年秋在全縣率先開設圖、音、體特長班,拓寬了辦學的路子。2001年———2003年該校特長生高考上線人數直線上升,成為佛岡中學高考新的增長點。
2003年四月,佛岡中學終於順利通過上級的驗收,成為清遠第一批市一級普通高中。
2005年2月22日,廣東佛岡縣迎來新春後第一樁大喜事。該縣佛岡中學正式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並舉行掛牌儀式。至此,該縣實現普通高中學位100%是省一級優質學位目標,這在清遠市獨樹一幟,在全省範圍內也是不多見的。
2005年,梁文璟以英語900分,總分880分考入北京大學,實現佛岡縣北大0的突破。
2008年,陳悅以高考廣東省第6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2009年,李楚倩666分勇奪清遠狀元。
以特色促發展”的發展方針全力打造學校品牌。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探索和
大膽的創新,該校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特長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
特色。三年來,佛岡中學的學生參加各項各類競賽成績突出,獲國家級獎38
人次,獲省級獎129人次,獲市級獎135人次;一大批教師被評為國家級、省
級、市級優秀教師或先進工作者。
2005年佛岡中學的梁文王景英語900分成為廣東省高考單科狀元,高考總分880分成為我市的高考狀元;最近市委對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基礎教育實績考核,該縣以總分第一進入優秀行列。
關鍵人物:范桂寧
1990年至1994年的短短五年間,佛岡中學曾四度更換校長,學校發展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在這關鍵時刻,范桂寧欣然接受組織的任命,出任佛岡中學校長。他的這一抉擇,當時許多人為他捏一把汗,但性格剛毅的他坦然一笑就走馬上任了,一乾就是十年,為佛岡中學的發展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他借鑑外校的管理經驗,制訂了《佛岡中學管理制度彙編》,依規治校。他知人善用,大膽起用年青幹部,建立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充滿戰鬥力的領導班子。他著力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短短的幾年,佛岡中學便培養一批能挑大樑的安教樂教的教學骨幹。他還有針對性地制訂了《佛岡中學“八不準”規定》,建立起科學的德育管理系統,率先聘請校警加強學校的綜合治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使佛岡中學擁有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吸引了大批的優秀生到該校就讀。1997年秋季招生,該校高一新生終於有超過縣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從此,該校高中新生的素質逐年好轉。
1994年,為了辦好佛岡中學,確立了“以國中為突破口,以國中帶動高中”的指導思想,對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進行大膽的改革。一是在國中部開設教學實驗示範班,起到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二是高瞻遠矚,1999年秋在全縣率先開設圖、音、體特長班,拓寬了辦學的路子。2001年———2003年該校特長生高考上線人數直線上升,成為佛岡中學高考新的增長點。
2003年四月,佛岡中學終於順利通過上級的驗收,成為清遠第一批市一級普通高中。
2005年2月22日,廣東佛岡縣迎來新春後第一樁大喜事。該縣佛岡中學正式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並舉行掛牌儀式。至此,該縣實現普通高中學位100%是省一級優質學位目標,這在清遠市獨樹一幟,在全省範圍內也是不多見的。
2005年,梁文璟以英語900分,總分880分考入北京大學,實現佛岡縣北大0的突破。
2008年,陳悅以高考廣東省第6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2009年,李楚倩666分勇奪清遠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