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綱要》是2013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維喬。
基本介紹
- 書名:佛學綱要
- 作者:蔣維喬
- ISBN:9787513017794
- 類別:佛學 民俗
- 頁數:131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 民國文存
- 紙質:膠版紙
- 頁數:107000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內頁插圖,目錄,精彩書摘,前言/序言,
編輯推薦
《佛學綱要》共十一章,凡是佛教的起原、變遷、傳布以及教理、經典、修道方法等,都已完備,閱讀以後,可以得到佛教全部的概況。我國研究佛學的人,向來不注意到入門書籍;所以初學的人,徒然望洋興嘆;這書是彌補這種缺憾的。專門名詞,隨時說明,或加夾注,所以各章後面,不必另加注釋。
內容簡介
蔣維喬編寫的《佛學綱要》對佛教的起源、變遷、傳播以及教理、經典等進行了細緻描述,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一來可啟發讀者研究佛學之興趣,二來便於初學者入門。一般讀者閱讀以後即可了解佛教的全部概況。
《佛學綱要》適合對宗教、佛學感興趣的大眾及相關研究者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叫做佛學
第二節 研究佛學怎么樣下手
第三節 佛學和學佛須要分別清楚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第一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思想界
第二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社會
第三節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第一節 釋迦成道以前的狀況
第二節 釋迦成道的時期
第三節 釋迦的轉法輪
第四節 釋迦的入湼盤
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它的教法
第一節 佛教立腳點在乎人生的多苦觀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第五章 釋迦滅度以後弟子結集遺教
第一節 第一次結集
第二節 第二次結集
第三節 第三次結集
第四節 第四次結集
第五節 大乘經典的結集
第六節 秘密經典的結集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第一節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別
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衰頹
第七章 佛教傳入中國的狀況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時期
第二節 歷代的譯經事業
第三節 各宗的次第成立
第八章 大藏經的雕刻
第一節 國內雕印的大藏經
第二節 國外雕印的大藏經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佛教大體的研究
第二節 佛教歷史的研究
第三節 佛教教理的研究
第四節 經論的研究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第一節 戒、定、慧三學
第二節 禪觀
第三節 念佛
第四節 持呪
第十一章 結論
附參考書
索引
編後記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叫做佛學
第二節 研究佛學怎么樣下手
第三節 佛學和學佛須要分別清楚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第一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思想界
第二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社會
第三節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第一節 釋迦成道以前的狀況
第二節 釋迦成道的時期
第三節 釋迦的轉法輪
第四節 釋迦的入湼盤
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它的教法
第一節 佛教立腳點在乎人生的多苦觀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第五章 釋迦滅度以後弟子結集遺教
第一節 第一次結集
第二節 第二次結集
第三節 第三次結集
第四節 第四次結集
第五節 大乘經典的結集
第六節 秘密經典的結集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第一節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別
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衰頹
第七章 佛教傳入中國的狀況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時期
第二節 歷代的譯經事業
第三節 各宗的次第成立
第八章 大藏經的雕刻
第一節 國內雕印的大藏經
第二節 國外雕印的大藏經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佛教大體的研究
第二節 佛教歷史的研究
第三節 佛教教理的研究
第四節 經論的研究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第一節 戒、定、慧三學
第二節 禪觀
第三節 念佛
第四節 持呪
第十一章 結論
附參考書
索引
編後記
精彩書摘
佛家因為有禪定功夫,能叫妄心不起作用,這種功夫,能打破第六識,窺見內在的第七識,這七識中國向不知道,當然沒有名詞,只好翻譯梵音,叫末那識。梵語末那兩字,譯為執我,凡是有生命的動物,沒有不執持我見的。我們未曾打破第六識,不能窺見第七識的形狀,然而也可以在它作用方面,知道一點。試閉目一想心的現象,這第六意識,一念去,一念來,忽而想甲,忽而想乙,決不能老是拿住一個念頭,注定在一個事物,永遠不轉變的,這可證明第六識是有間斷的。然我們再想一想,就覺我字這個念頭,自從出母胎以來(嬰孩初生,就知道吃娘的乳,就是維持我的生命的一種本能),直到老死,是永遠潛伏在心裡,不間斷的,可知執我念頭,不在第六識的範圍,屬於第七識的範圍了。
至於第八識,也是佛家用禪觀功夫,勘破第七識後,方纔知道的,梵語的譯音,叫阿黎耶,是含藏的意義。這識極其廣大,宇宙萬有,無論有生命、無生命的東西,都是這識所變出來的,所謂一切唯心所造,這心字就是指的第八識。倘欲詳說,道理極深,既不易解,又限於篇幅,姑且拿含藏的意義,略說一說。第八識譬如田地,我們的受、想、行三種作用,一經動念,這個念頭,就如種子,落在八識田中,無量數的觀念種子,都含藏得進去。有時這種子,忽出現於腦海,我們就會記得起那件事體,所以我們數十年前往事,忽然會想得出來,都是這八識的含藏作用。我們今生所做的善業惡業,身體雖死,這業力是含藏在第八識中,決不消滅的,所以我們到老死時,這識最後離開軀殼,托生時,這識最先投入母胎,做生死輪迥的主體(拿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彷佛像靈魂。
至於第八識,也是佛家用禪觀功夫,勘破第七識後,方纔知道的,梵語的譯音,叫阿黎耶,是含藏的意義。這識極其廣大,宇宙萬有,無論有生命、無生命的東西,都是這識所變出來的,所謂一切唯心所造,這心字就是指的第八識。倘欲詳說,道理極深,既不易解,又限於篇幅,姑且拿含藏的意義,略說一說。第八識譬如田地,我們的受、想、行三種作用,一經動念,這個念頭,就如種子,落在八識田中,無量數的觀念種子,都含藏得進去。有時這種子,忽出現於腦海,我們就會記得起那件事體,所以我們數十年前往事,忽然會想得出來,都是這八識的含藏作用。我們今生所做的善業惡業,身體雖死,這業力是含藏在第八識中,決不消滅的,所以我們到老死時,這識最後離開軀殼,托生時,這識最先投入母胎,做生死輪迥的主體(拿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彷佛像靈魂。
前言/序言
民國時期,社會動亂不息,內憂外患交加,但中國的學術界卻大放異彩,文人學者輩出,名著佳作迭現。在炮火連天的歲月,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潤的知識分子,承當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內心洋溢著對古今中外文化的熱愛,他們窮其一生,潛心研究,著書立說。歲月的流逝、現實的苦樂、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光芒均流淌於他們的字裡行間,也呈現於那些細緻翔實的圖表中。在書籍紛呈的今天,再次翻開他們的作品,我們仍能清晰地體悟到當年那些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蘊藏著對國家的憂慮,對知識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人生幸福的嚮往。這些著作,可謂是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珍寶。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謝無量、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鑒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里,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傳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後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了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現行的規範予以替換,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到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謝無量、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鑒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里,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傳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後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了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現行的規範予以替換,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到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