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寺摩崖石刻

佛圖寺摩崖石刻

圖寺摩崖石刻位於安徽省太湖縣寺前鎮佛圖村佛圖組村境內大尖山上,石刻分布在佛圖寺四周的石壁上。1981年,佛圖寺摩崖石刻收錄入《中國名勝詞典》。1982年,太湖縣人民政府又將其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圖寺摩崖石刻
  • 地址:太湖縣
  • 時間:東晉
  • 性質:古蹟
沿革,文物價值,

沿革

佛圖寺位於太湖縣寺前鎮佛圖村佛圖組村境內大尖山上,寺為西晉高僧佛圖澄建而得名。佛圖寺自東晉建寺至今1600多年,是中國現存不多的、有文字記載的寺廟,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佛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和讚美的詩篇,現保存石刻主要有屏風石石刻、天就門石刻群、飛來泉石刻群、碧雲岩石刻群、天柱塔石刻群、祖師洞石刻等,在石刻作者中,有明朝著名哲學家羅汝芳,明朝天文學家蔡呈圖等。

文物價值

佛圖寺摩崖石刻展示了生動的文學藝術、書法藝術,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史的縮影,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和佛圖澄佛教思想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
佛圖寺摩崖石刻展示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佛教於漢明帝傳於中國,又隨楚王劉英流放安徽而播灑於江淮地區。佛圖澄及其弟子云游各地,於此建造佛圖寺,有力地證實了當時江淮一帶佛法的盛行。許多摩崖石刻由於年代久遠,現在無法辨清題者及年代,但從中可知佛圖寺年代的久遠。佛圖寺就像一粒佛教的種子,很快在此開花結果。自佛圖澄後,二祖慧可來到太湖,卓錫於距佛圖寺不遠的獅子山、司空山,使中國禪宗發揚光大,近代則產生了佛學大師趙朴初。這些不同時期的摩崖石刻,展現了太湖縣佛教文化漫長的發展歷程。
佛圖寺摩崖石刻展示了精美的書法藝術。石刻有的出自名家,有的出自無名者,楷、草、隸、篆諸體,陰、陽、勾皆備,大字見方,小字數分,行筆運轉方圓並施,章法布局依山就石,詮釋著中國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真諦,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由於題刻者眾多,各人藝術修養、書法水平有很大的區別,或清秀挺拔,或圓潤遵媚,或纖細柔婉,或雄渾豪放,或莊嚴拘謹,或氣勢奪人,爭奇斗研,異趣橫生,產生了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的藝術效果。特別像“天石”、“奇石”等石刻,端莊穩重,氣度恢弘,雖然不知題者姓名,但不讓名流,堪稱書法精品,極具審美價值。
佛圖寺摩崖石刻展示了高超的文學藝術。這些石刻多見景而題,以文字配景,題寫者多表現出較高的文學才華。幾首游山之詩,大處著筆,洋洋灑灑,占據大塊的岩石,生動地寫出了佛圖寺秀美之風光和游者怡然之心情。而隨處可見的小題,以一兩妙詞,寫景狀物,如“球琳”、“生白”、“洞天深處”等,極其準確而生動地畢現佛圖寺之勝。而像羅汝芳等明人的題刻,行文和書法都極其隨便,展示出極其豐富的人文情趣,表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觀賞、品味這些石刻,讓人陶醉於其濃厚的文學氛圍里。
佛圖寺摩崖石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