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治

余金治,又名余經冶,浙江臨海人,1931年2月生。1949年7月畢業於臨海回浦中學,1950年考入浙江大學,現為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電化育的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和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一一“高等文科教育技術研究”的主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金治
  • 別名:余經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臨海
  • 出生日期:1931年2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代表作品:《發展教育技術與高校文科教育現代化》、《高等文科教育技術的多維結構和系統功能》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出版著作,

人物生平

余金治,又名余經治,浙江臨海人,1931年2月生,中共黨員,1949年7月畢業於臨海回浦中學,9月任回浦中學校實驗室管理員,1950年考入浙江大學,翌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任宣傳助理等職,歷經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島戰役。1958年3月轉業北大荒,任農工、礦工班長、八一農大學員。1959年12月調入哈爾濱師範學院(大學),歷任教育、數學等系科幹事、秘書和中文系教研室副主任、實驗室管理等職,於1991年10月負責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高等文科教育技術研究。1997年10月離崗,繼續重點課題,走向社會。先後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中國國際經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決策者雜誌社榮譽理事、中共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編輯部《求是先鋒》特約編委和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等。

主要成就

1952年在部隊立三等功一次,58年在農場創紅旗班稱號,59年底到哈爾濱師範學院,多次被評為先進,特別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鄧小平理論的創導下,把文科教育現代化,作為獨特的研究課題,探索中發現,這不僅具有填補國內空白並具國際性,與美國AECT“教育技術定義”有不謀而合之處,且毫不遜色。從而為創建一個交叉新學科忘我追求。首先提出高等文科教育技術有時代性、綜合性、開拓性和全息性等的基本特徵和“人、機、信息”三維系統結構、功能體系。特別提出信息作為系統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子系統,使得人機運作具有創製、存儲、傳播、套用專業知識信息的明確目的性,也使人機本身在系統中得到相應的最佳化。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對高等文科教育現代化,對發展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開創了前所未有的“人、機、信息”三維系統理論,對於各行百業的現代化,培養與時俱進的創新人才,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都有重要意義。
從1989年3月開始發表系列論文,經二十來年的交流,在國際學術界亦有重大反響。認為:它具有很高的學術理論價值、最新的學術觀點和最先進的學術思想,解決了世界性相關學術難題,填補了本學術領域的相關空白。

出版著作

發表的主要論文有:《試談文科教育的現代化問題》、《發展教育技術與高等文科現代化》、《高等文科教育技術的多維結構和系統功能》等。高等文科教育現代化是整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國家現代化文科人才的保養和民族經濟的高速發展。高等文科教育技術是實現高等文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有依附性和獨立存在性的雙重屬性,基於此,認為高等文科教育技術是“信息——機——人”三維系統結構的組合體,它比任何的“人——人”系統和“人——機”系統都具有科學的內部運行機制和生命力;“高等文科教育技術”中的“人”主要包括教師、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這個整體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人員為保障的三結合最佳化群體,三者能夠互學互長,能高速度地培養多方面的多面手人才;高等文科教育技術具有時代性、通用性、專業性、開拓性、綜合性和全息性的特徵。它既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軌跡,套用高科技,而又為發展高科技服務;創建交叉、綜合的高等文科教育技術新學科是為高等文科教育現代化,為了未來教育提供新的理論指導和操作模式,為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科學的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