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林

余秀林

余秀林,女,生於1952年4月,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中學高級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秀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2年
  • 職業:教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余秀林現任東方國際劍橋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

人物生平

余秀林同志在1968年9月至1974年9月在開原下鄉,1974年9月至1976年8月於瀋陽師範學校畢業,1976年9月至1996年4月在瀋陽市第三十二中學任教,1996年4月至於997年6月任瀋陽市和平區督導室督學,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任瀋陽市第一六八中學副校長,1998年12月至2000年5月任瀋陽市和平區督導室副主任,2000年5月至2001年4月任瀋陽市第一二六中學書記兼副校長,2001年4月開始擔任瀋陽市第一二六中學校長職務,目前,余秀林擔任東方劍橋教育集團總校長。
余秀林同志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她政治堅定、思想成熟,工作勤懇,業績顯著,為人正派,嚴於律己。她是瀋陽市第一批骨幹教師,工作中,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曾獲 “瀋陽市師德先進個人”、“瀋陽市三八紅旗手”、“瀋陽市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秩序行動先進個人”等多項殊榮,2001年,她獲遼寧省“九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同年,她還被命名為“全國教科研工作‘科研興校’模範校長”稱號。因表現突出,2002年她當選為和平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和平區人大常委會委員,2004年9月被評為瀋陽市教育專家,遼寧省優秀教育工作者,並被聘為遼寧省政府督學。
在擔任126中學校長以來,余秀林同志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深化改革,銳意創新,不斷推動學校向前發展。在她的引領下,126中學在教育質量及教師隊伍等方面日益體現出較強的辦學優勢,在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途徑上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曾被評為“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語文教學實踐基地”、“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基地”。2004年,126中學又被授予“瀋陽市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如今,126中學作為一所擁有50餘年歷史的老學校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廣闊,2005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瀋陽軍區政治部授予126中學“東北八一學校”光榮稱號,並且成功地接受了瀋陽市第九十一中學和瀋陽市鐵路四中學,使126中學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成為一所集團式學校。余秀林同志本人也因此贏得了廣泛的讚譽,成為和平區教育系統的一名傑出代表。
一、余秀林同志勤於學習、勇於創造,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三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余秀林同志嚴於律己,以身立教,勤勤懇懇,苦幹實幹。經過不斷的學習和鑽研,她打下了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掌握了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也培養了科學的進取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作為校長,她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進步的態勢,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堅持用先進、正確的教育思想,厚實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教育師生、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在探索素質教育運行模式的過程中,她結合教育形勢的發展需要,在總結教育發展規律的同時,提出了“以人為本、追求發展”的辦學理念,並把這一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使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終生髮展的有效途徑。余秀林撰寫的《新課改理念下的校長工作的定位思考》、《新課程理念下的學校管理》等文章多次在遼寧教育、瀋陽教育等雜誌上發表,她還多次接受遼寧電視台、瀋陽電視台採訪,對基礎教育發展中所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提出了許多良好建議。
二、余秀林同志聚精會神、全心全意為學校謀發展
(一) 推進校園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余秀林始終把學生的發展看得高於一切,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幾年之內,她通過多方努力,克服種種困難,著手解決了幾件大事,她成功收回學校南部場地,使學生的活動場所不斷拓展,她又收回校園北部的活動場所,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如今,經過改造和建設,126中學的面貌大為改觀,校園環境進一步美化,學校硬體建設逐步標準化,正朝著現代化的一流學校邁進。
(二)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幹部隊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余秀林始終把教師隊伍的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她在繁忙的工作中總是要抽出一定的時間深入教研組了解情況,和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探討教學方法、編制教學改革方案,同時她還經常結合學校的實際特點給全校教師作專題報告,為教師提供理論指導。在實際工作中,她堅持“以教師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和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力,使教師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對教師進行培養和提高的過程中,她把教師的自身發展需求和事業發展需求相統一,儘可能地為教師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提供資金和時間上的保證。每年學校都將投入3-5萬元作為教師培養經費。近幾年來,126中學的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越來越多;業務骨幹、教學能手層出不窮;教師不斷獲得各項榮譽。
余秀林還十分注重對青年幹部的培養,她始終堅持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觀點看待青年幹部,堅持“在崗位上提高,在實踐中提高”的原則,大膽提拔了一些年輕的中層幹部。在工作中,她不遺餘力地以身示範,不斷錘鍊青年幹部,堅持在幹部隊伍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推動幹部迅速成長。在她的帶領下,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務實求真、謙虛謹慎、團結一致、真抓實幹,為學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加強教育科研,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余秀林在對學校進行長遠規劃的過程中,把教育科研工作首當其衝列為整體建設的重點,不斷加大對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投入,幾年來,學校的科研氛圍日漸濃厚,科研成果日益顯著,近兩年,學校就有5個科研課題獲國家級獎項、14個課題獲省級獎項、13個課題獲市級獎項,另外,學校的7篇國家級論文、29篇省級論文、69篇市級論文紛紛獲獎。
2002年,新課程改革在瀋陽市展開。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余秀林重新審視了126中學的發展,為了推動學校在課改的進程中繼續前進,她親自帶領全校教師深入研究、學習課改理論,並帶領教師率先垂範,大膽實踐。經過兩年的探索,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實現了教學模式的突破,語文、數學、音樂、生物等多學科還紛紛在省、市、區做觀摩課,許多課改的現場會也經常在126中學召開。為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在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余秀林還組織教師結合辦學實際,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現在,126中學在課程改革方面已經初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一些成型的模式,為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為市區教育部門提供了寶貴經驗,上級部門及許多兄弟學校經常來學校調研、討論,電視台、報紙、雜誌等媒介多次報導一二六中學的課改紀實。
(四)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人才培養途徑
余秀林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化“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多次強調要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學生受教育的權力,十分注重創設適合學生全面素質和個性特長發展的最佳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在這種最佳化的育人環境中,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藝術修養、體育特長、文學愛好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揮,才華和潛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和開發。學生經常參加科技發明創作活動,也屢次在學科競賽中獲得大獎,如生物小組研究的 “日本產一枝黃花對豚草生長的抑制作用”、“清昭陵古油松生長情況調查及復狀建議”等課題均獲得國家級獎項,學校的管弦樂隊、合唱隊、舞蹈隊、籃球隊、田徑隊等多次代表區、市、省參加各類比賽,獲得了許多榮譽,2001年學校樂隊還參加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全國德育實驗校春節聯歡晚會。社會及家長對學校“以人為本,追求發展”的辦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126中學不僅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更是一個人才培養基地”。
一個有事業心、有責任感,有辦學思想,善於管理的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校長,126中學蒸蒸日上。
三、余秀林同志清正廉潔、以身立教的精神力量在學校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余秀林同志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她以其強烈的事業心和對學校、對學生的無私愛心以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執著追求的精神在無形之中感染著廣大師生。在教育中,她主張要把每位學生都當作人才來培養,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歧視弱勢群體,為了真正培養和教育學生,她還提倡教師走進學生的心裡。在課餘時間,她經常找不同的學生談話,和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探討學習方法、和一些有問題的學生、尤其是和那些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談心,為學生排憂解難,使學生走出誤區。
作為領導者,余秀林胸懷坦誠、豁達大度、任人唯賢、辦事公道,在工作中她處處以“責任”自策自勵,恪盡職守。她在選拔和培養幹部的過程中,從來不論親疏,而是堅持任用一些真正德才兼備的人。在工作中,信賴工會組織,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參與職能,自覺接受黨支部的監督,使每項工作做到公開、公正、公平。也正是由於民主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使學校每年的評優和晉級等工作,都一帆風順的進行,從來沒有因為不公平、不合理而引發矛盾。
余秀林同志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她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生活中卻一切從簡,行事低調。作為校長,尤其是作為名校的校長,余秀林同志是深受社會和家長關注的,特別是涉及子女上學的問題時,為了能夠來126中學讀書,家長會想盡辦法,動用一切社會關係,但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學校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地方,決不能因為個人的因素影響到整體發展,因此她立場堅定,從來不利用職務之便為個人謀取利益,不吃請、不收禮,始終保持著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育者的本色。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她從不自作主張,從來都堅持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的原則。尤其是學校在建設方面涉及到資金的問題時,她總是要召集領導班子成員一起研究,經過反覆討論、反覆論證、反覆測算,最終確定,能少花錢的,她決不多花錢,力爭為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的整體發展積累更多的資金。在工作中,她從來不為自己考慮,很多時候,她是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為學校謀利益,創造條件。
這些優良的品質深得廣大教職工的擁護和信賴,成為凝聚人心的“引力”,影響著整個學校的風格。在這種精神力量的帶動下,全體教師同心同德,拼搏進取,全校日益形成一種和諧、融洽、團結互助的友好氛圍。
四、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發揮名校的輻射作用,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作出貢獻
余秀林同志在帶領126中學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並沒有沾沾自喜,也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以開放性的思維,前瞻性的眼光,積極加強教育交流,尤其注重發揮辦學的輻射作用,大力支援薄弱學校的教育發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幾年前,她就組織126中學與法庫縣包家屯鄉中學結成了“手拉手”學校,每年堅持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實現教師間的教學協作、教研互動、課堂互訪。此外,她還組織教師與東陵鄉滿堂中學、長白開發區長白中學廣泛開展教育交流,為這些學校提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2003年,余秀林同志積極回響號召,大力支持和平區綜合改革試點校的建設,選派優秀教師去薄弱學校任教,為其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余秀林同志德才兼備,真抓實幹,是126中學蓬勃發展的帶頭人,是全體教師追求卓越的領路人,是學生成長進步的好導師,她不愧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