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為霖(1632一?) 字蘊隆,一字惕區。清代詩人。順治八年(1651)舉人。康熙中授齊東(今山東鄒平)知縣。當地少地,歷年乾旱,戶口日稀。霖至任後,貸耕牛種子,勸民開荒、掘井,植麻桑,獎勤減稅,民困日蘇。又建文廟,立義學,治聲大著。後丁憂,補四川閬中縣。為人明決身正。與大冶余某結為兄弟,余有貪恣名,霖責之不聽。任未滿,以母老乞歸。詩多抒旅途勞頓及思鄉之情。文章結構嚴謹。認為文章不可無病呻吟,要“經綸世道,扶掖人心”。著有《石松堂集》8卷,清乾隆時被列為禁毀書,傳本甚少,現已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又編有《齊東縣誌》8卷。【傳記紀事資料】 《(同治)金谿縣志》卷23中/4 《江西通志稿》68/24 《江西詩征》卷70/34 《清代各省禁書匯考》/105 【著述收藏】 《石松堂集八卷》清乾隆刻本-《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90/481(上海) 《齊東縣誌八捲圖一卷》清康熙二十四年(1759)刻本六冊(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為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1632
- 職業:詩人
人物信息,詳細介紹,
人物信息
【姓名】 余為霖
【性別】 男
【字】 蘊隆 惕區
【朝代】 清
【籍貫】 金溪
【簡介】
詳細介紹
余為霖字蘊隆,清竹橋人。少英敏,好讀書。為人明決敢任,有用世之志。家貧,二十歲登順治八年(1651)鄉薦。康熙中,授山東齊東知縣。齊東地高水少,值乾旱7年,民日稀。饑民伐木換米,境內山為之光。為霖至,招集流散百姓,分給牛和種子,勸民開荒,能挖一口井,種桑百株者,則給予獎賞。又請求上級免除齊東所有賦役,補付漕運腳價。齊東舊有緝捕八旗逃兵之責,株連百姓,以至破產丟命。為霖憐憫百姓,每獲逃兵,則立即上解,以絕百姓的牽連。由是齊民得以休養生息。後又修文廟,立義學,捐俸買吳莊田三頃,以養士勸學。在官即久,官聲大著。丁父憂,補四川閬中縣知縣,乞歸。著有《石松堂集》八卷、《齊東縣誌》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