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文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都昌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93年
- 畢業院校:江西省立乙種工業學校,
- 主要成就: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藝術風格,藝術追憶,作品欣賞,藝術人生,藝術傳承,
藝術風格
余文襄自小酷愛陶瓷美術、拜高師學藝、練就了紮實的雪景繪畫功力,隨著功底的不斷紮實,其作品,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意境深遠,極富詩意,他在繼承傳統雪景技法的基礎上,另闢途徑,在歲寒蕭索、冰天雪地的景致中表現春的信息和勃勃生機,作品充滿純樸莊重的意境,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被人譽為“雪景大王”。余文襄一貫重視傳統,在傳統上下過很深的功夫,但絕不為傳統所束縛。他早年創作的精晶、瓷板畫“踏雪尋梅”,在構圖上,—反當時流行的段疊式舊章法,大膽採用前人並不多見的“高遠”構圖法,非常巧妙的將近景、中景、遠景的層次層層推進,井井有條而又富於變化,境界顯得是那樣幽深;引人入勝;山石、樹木;流雲等景物穿插有致;小杯、溪水、人物、草舍安排得當。整個畫面顯得和諧、豐富、別致,人、水、樹、石在白雪皚皚的世界裡靜中有動、以靜為主,饒有詩情畫意。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正在小橋上緩緩行走的小書僮肩上扛的那株梅花枝,·雖然著筆不多,卻紅艷奪目,跟周圍的雪茫茫的境界形成極為強烈的反差,真不愧為是“畫龍點睛”的妙筆!
藝術追憶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作品欣賞
藏品特徵:這隻粉彩山水雪景筆筒高17厘米,口沿直徑20厘米。筆筒的器壁上繪有雪景、山水和人物,並寫有“積雪初霽”四個字,以及“丙甲冬月余文襄畫於珠山”的落款。筆筒的底部的款識為“景德鎮第一美術合作社,畫瓷室,一九五六年”。 筆床和筆筒都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南朝徐陵在《玉台新詠序》中說:“琉璃硯盒,終日隨身;翡翠筆床,無時離手”,筆床就像今天的文具盒。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在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文房用具不斷豐富,能工巧匠們憑藉著他們的想像力,利用各種材質創造出了讓人愛不釋手的文房工藝品。筆筒的製作除了材質的不同,繪畫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二十世紀初期,江西景德鎮的瓷畫藝人對傳統粉彩畫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繪製中國畫,形成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瓷繪名家流派。余文襄,又名恂松,別號華舜,齋名“清平畫室”“名泉古屋”,師承“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許人,擅長繪畫雪景。他的雪景畫構思嚴謹,極富詩意,被譽為“雪景大王”。
藝術人生
余文襄(1910-1993)是聞名遐爾的陶瓷美術家,自幼熱愛大自然,酷喜作畫。雖說家鄉故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名山大川和樓閣勝境,但隆冬那冰雪皚皚的山峰,迷茫的無垠雪原,掛滿冰棱的大樹小枝…這一切都使他志馳神往、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冬天裡北風呼嘯中那飄飄灑灑的飛雪,人們都視之為吉祥之物,“瑞雪兆豐年”,表達了勞動人民對雪的美好寄託。 可以說,對鄉土風光的摯愛,對飛雪的無比迷戀,是促使他早年投師於當時頗負盛名、景德鎮陶瓷美術鼎鼎名望的畫家何華滋(俗稱何花子)門下的重要原因。.在何老師循循善誘指點之下,他從臨“芥子園”畫譜人手,繼之學習古代范寬、李成的雪景山永,同時,對清代界畫家袁江、袁耀的許多作品也愛不釋手,扎紮實實化過一番功夫加以悉心研究。
十年動亂,完全剝奪了老人的藝術創作自由。隨著“四人幫”的倒台,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余老可以說是開足了馬力,鼓足了勁,真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用先生自己的話說:“我已年過古稀,拿筆時間不多了,更要為你們後人多留一點東西。”先生身體力行,踏踏實實地按照自己所說的話,創作了一件又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經筆者不完全統計,先生從文革結束到退休時的數年時間裡的作品,大大超過了以往近三十年作品之總和,可見老人晚年創作精力之旺盛,以及他對藝術的狂熱之愛戀。這些作品,品味之高,描繪之精妙在以往的作品裡也可以說是不多見的。
藝術傳承
余艷春
余艷春,女,1970年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自幼酷愛陶瓷藝術,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雪景大王”、中國陶瓷美術大師余文襄之孫女,余派雪景第三代傳人,余惠光之侄女。自幼受祖父陶瓷藝術薰陶,耳濡目染,先後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系和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畢業,現在與弟弟余剛創辦了繼承余派雪景風格的“文襄藝陶坊”。其潛心鑽研其祖父傳授的粉彩雪景繪畫技巧,擅長釉下雪景、釉下仿古及堆雕法,對陶瓷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其畫法細膩、風格獨特、構圖新穎、技巧嫻熟、博採眾長。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市內外陶瓷藝術展,曾獲市陶瓷藝術“巾幗杯”金獎,作品受到海內外陶瓷愛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睞及一致好評,大多數作品被東南亞港澳台同胞所收藏。其自小就酷愛陶瓷繪畫,20多年練就了紮實的雪景繪畫功力,隨著功底的不斷紮實,其作品,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意境深遠,極富詩意,其在繼承傳統雪景技法的基礎上,另闢途徑,在歲寒蕭索、冰天雪地的景致中表現春的信息和勃勃生機,作品充滿純樸莊重的意境,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余剛
余剛 字樂川,1972年出生於景德鎮 ,余剛又名余小襄,“珠山八友”之一何許人雪景畫的第三代傳人,余剛2007年被評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2013年被評為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
余剛原籍江西都昌,余剛先後就讀於中國國畫函授大學,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余剛199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余剛十三歲即隨祖父著名陶瓷美術家余文襄學畫習字,余剛十五歲進入藝術瓷廠美研所跟隨祖父學藝,余剛成為祖父雪景繪畫的衣缽傳人,當時美研所名家薈萃,余剛得到畢淵明、趙惠民、陳先水等陶藝家的指教,受益良多。為了不辜負祖父的殷切期望。1998年余剛被評為陶瓷工藝美術師助理,2002年余剛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藝術瓷廠生產停頓後,余剛自辦畫室“文襄藝陶坊”,從事高級粉彩及釉下彩裝飾,他經過長年不懈的努力和實踐,至今其粉彩雪景作品已頗為成功。他的作品構圖嚴謹,十分注重“山水無常形而有常理”的“理”。使人臨畫觀之,覺得可居可游。構圖有時似採用特寫鏡頭,枯樹盤根、鐵骨冰姿、遠山近岱、白雪皚皚;樓台亭榭、銀裝素裹,掩映其間。有時則採用全景式構圖,曠遠深幽,令人有如登上山頂,下顧八荒,頓覺心胸無比開闊之感。
余剛的作品繼承了祖父余文襄“於冷峻中見生機”的神韻,在一片白茫茫的冷色調中施以建築的朱紅亭欄,人物服飾鮮艷,表情生動。向人們昭示春天即將來臨,濃濃雪意中蘊含著勃勃生機。他在繼續致力於繼承祖父雪景絕技的同時,又創新了釉下青花雪景,其青花作品表現的竹籬茅舍、古木參天、漁舟漾波、行人遠歸等題材,在用料和表現手法及藝術效果上同樣深得行家好評。
余剛的作品繼承了祖父余文襄“於冷峻中見生機”的神韻,在一片白茫茫的冷色調中施以建築的朱紅亭欄,人物服飾鮮艷,表情生動。向人們昭示春天即將來臨,濃濃雪意中蘊含著勃勃生機。他在繼續致力於繼承祖父雪景絕技的同時,又創新了釉下青花雪景,其青花作品表現的竹籬茅舍、古木參天、漁舟漾波、行人遠歸等題材,在用料和表現手法及藝術效果上同樣深得行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