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底村

余底村

余底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獨羊崗鄉,位於行唐縣東南部,行唐縣母親河郜河(潁水河)下游,行唐縣縣城東。

余底村始建於北宋嘉祐年間,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風優良,民風淳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底村
  • 外文名:Yudi Village
  • 別名:余里(方言)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
  • 地理位置:河北省行唐縣城東,潁水河下游
  • 電話區號:0311
  • 郵政編碼:050600,050699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
  • 火車站:石家莊站、石家莊北站
  • 車牌代碼:冀A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行唐方言)
  • 著名人物王之璽
歷史文化,余底伏擊戰,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經濟概況,社會事業,著名人物,王之璽,翟書濤,許瑞生,革命英烈,

歷史文化

余底村從建村(2017年)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河北省行唐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行唐縣地名資料彙編》記載了余底村的歷史和村名由來。“北宋嘉祐年間(公元1056——1063年),該村建於郜河下游,餓公河旁,因地勢低洼常受淤積,故取名淤低。後取諧音為余底。”在行唐方言中,“余底村”被稱為“余里村”。
余底村
余底村文殊院
清朝乾隆年間,行唐縣知縣吳高增曾主持纂修《行唐縣新志》十六卷,其中記載了當時村內還保存有建於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的文殊院。後可能因戰火被毀,現已不復存在。
明朝洪武年間,行唐縣共5鄉,22社,195村,以鄉領社,以社領村,至嘉靖末年(1565年),行唐共23社。余底村隸屬於玉山東鄉,為玉山東鄉所轄5社之一的余底社駐地。
清襲明制。根據吳高增纂修的《行唐縣新志》記載,“余底社在縣東十五里,領村六:余底村、更差更取村、鄭家莊、獨羊崗村、柏朳村、西秀村。”
民國34年(1945年)9月22日,行唐縣城解放,全縣設9區,轄310村。民國35年(1946年)4月,全縣改為6區,四區駐余底,轄32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將全縣重新劃7個區,二區駐余底。
1953年4月,全縣設6區84鄉鎮,以區轄鄉,以鄉轄村。其中二區駐余底,轄余底、東市莊、習村、鄭家莊、秦村、王營、合河、東家、貝村、更差更取、北高里、北賈素、賈莊13鄉,共39村。
1956年6月至8月,撤區並鄉,余底村隸屬獨羊崗鄉。
1959年,余底村隸屬行唐人民公社轄區。
1961年,余底村隸屬行唐工委獨羊崗公社。
1984年,撤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余底村隸屬獨羊崗鄉。

余底伏擊戰

民國32年(1943年)夏,為粉碎敵人對邊區的掃蕩,積極打擊敵人,行唐支隊根據“敵退我進”的作戰方針,深入敵後,活動於新樂東固、行唐北高里一帶。10月8日獲悉,新派駐更差更取炮樓之敵一個班,帶輕機槍一挺、馬車一輛,到行唐城領取軍用物資。第二天,二中隊奉命在余底村埋伏,當敵人進入伏擊區時,在輕機槍火力掩護下,二中隊分四路發起衝擊,敵人即向更差更取方向逃竄。三小隊迅速插向公路,截住逃敵。一、二、四、五小隊側擊,尾追敵人。敵欲逃無路,即占領公路兩側排水溝,企圖依託有利地形負隅頑抗,特等射手尤風樣一槍將敵機槍手擊斃,敵副射手剛操起機槍又被戰士許長清一槍打死,僅十分鐘結束戰鬥,殲敵一個班,斃敵2人,俘敵5人,繳機槍一挺,三八槍5支,子彈700發和部分軍用物資,支隊戰士無一傷亡。

地理位置

余底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獨羊崗鄉,位於行唐縣東南部,行唐縣母親河郜河(潁水河)下游,行唐縣縣城東,距離縣城約5公里,獨羊崗鄉政府駐地東南1.5公里處。行賈公路穿村而過 、朔黃鐵路依村而建,“村村通”、“村內通”水泥公路發達,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余底村

氣候地形

余底村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多東北風,夏季炎熱乾燥,多東南風,春秋溫和。
余底村位於行唐縣平原區,地勢低平,屬於中國三大平原之一的——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

經濟概況

根據《行唐年鑑(2014)》中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末,余底村共有人口803戶,3025人。余底村種植糧食麵積3740畝,畝產糧食485公斤,2013年糧食總產量為1814噸。截止到2013年年末,余底村實有耕地面積2836畝,全部為水澆地。
余底村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紅薯、和蔬菜。
奶牛養殖業是余底村的一大支柱性產業。行唐縣是河北省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獨羊崗鄉是行唐縣“萬頭奶牛鄉”,被全國奶業協會確定為“全國最大的奶牛鄉”。而余底村是行唐縣15個“千頭奶牛村之一。
余底的奶牛養殖業在不斷與時俱進。從農民由自發傳統分散養殖逐步過渡到集約化科學養殖;由農民的家庭副業逐步轉化為農業市場經濟;由小規模小群體的專業戶發展到基地(小區)的大規模養殖,由粗放自給經濟轉化為產業化經營。2011年,余底村奶牛養殖小區進行了提檔升級,逐步使小區奶牛由分戶飼養、人工飼養、小區管理模式向統一管理、機械化飼養、牧場經營模式轉變。
余底村
奶牛養殖

社會事業

余底村現有國小2所,分別是余底國小和興華國小,幼稚園2所,分別是余底幼稚園和興華幼稚園。兩所國小和幼稚園可以滿足本村孩子的教育需求,並吸引了周邊村子的部分學生來此就讀。

著名人物

王之璽

王之璽(1906年12月8日--2001年1月20日),字藍田,河北省行唐縣余底村人,1931年畢業於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礦冶工程系。他是我國傑出的冶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國家科委鋼鐵組委員。
王之璽曾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二、第三屆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並任技術科學部常務委員、冶金組組長。王之璽是中國金屬學會的創辦人之一,曾先後被選為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1979—1984)、副理事長、榮譽會員。1984年離休。離休後任冶金工業部諮詢委員會委員,並應聘為東北工學院名譽教授、武漢鋼鐵學院顧問。
2001年1月20日病逝,享年95歲。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冶金工業局局長劉淇等出席追悼會並送花圈,其骨灰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翟書濤

翟書濤,1926年出生,行唐縣余底村人。中共黨員,突貢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0年6月畢業於國立江蘇醫學院,後分配到南京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工作。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主任醫師、著名精神醫學專家、國內危機干預學科的發起人和先行者之一,國際自殺預防協會中國代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危機干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精神病協會婦女精神衛生分會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精神科學會婦女精神醫學組組長、國家科委特約評審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精神病學委員會委員與精神衛生諮詢委員會委員。

許瑞生

許瑞生,1944年9月出生,1967年畢業於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祖籍行唐縣余底村,中共黨員,天津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原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國家一級編劇兼導演。1990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後獲華北五省市電視劇獎、天津魯迅文藝獎、天津市政府獎等省市級獎勵30餘次,獲國家級編劇獎、導演獎12次,其中2003年榮獲國家編劇最高獎——金獅獎。
主要作品有《唐人街的傳說》《蛐蛐四爺》及津版《家》《藍屋》《無言的河流》等大型話劇劇本9部,發表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雜文百萬餘字;從1986年開始,為河北、江蘇、天津、北京等省市電視台、電影廠和電視劇製作公司導演《馬魯他》《血祭大沽口》《如煙舊事》《政府官員》《楊光的快樂生活(第一部)》《福星臨門》《小房東》《老爺升堂》等電視劇30多部數百集。

革命英烈

燕趙兒女多俠義,慷慨悲歌不曾絕。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翟新章、王兵山、董秀林、孫行子、翟國慶、高喜子、孫春修、王小黑、王鳳辰、潘連保、王玉梅、孫寶山、於煥來、王喜梅、王小三、於難看、谷雙鎖、董喜成等余底兒女投身保家衛國的偉大鬥爭,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譜寫了一篇篇盪氣迴腸的英雄史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