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痕

余夢痕,原名餘光焰,1903年農曆七月初六出生在河南光山縣千斤鄉余店村(今屬新縣)的一戶富裕農民家庭里。他兩歲時父親病故,家中田地無勞力耕種,母親生活無依靠,便帶著他和胞兄遷居江西省德安縣木環瓏鄉孫家榨村,投靠舅父楊彩青和二舅父楊一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夢痕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光山縣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31
  • 職業:革命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余夢痕(1903~1931),原名餘光焰,河南新縣千斤鄉人,是新縣早期黨員和農民運動的組織者。余夢痕幼時父親病故,隨母親遷居江西省德安縣。1919年,受“五·四”青年愛國運動的影響,積極參加了德安縣中國小部分學生組織的集會和遊行示威活動。“五·四”運動後,赴武漢求學,1923年回沈毅國小任教。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發生後,在中共德安特支領導下,余夢痕負責創辦平民夜校,宣傳馬列主義及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後因身份暴露,回到河南老家,在余店祠堂創辦中山國小,以教書為掩護,深入民眾之中,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活動。1928年,余夢痕和楊樂羊在家鄉組織農民武裝,參加土地革命鬥爭,不久,擔任鄂豫邊特區蘇維埃宣傳部秘書。1931年2月,參加了紅四軍攻克新集(今新縣)的戰鬥,戰鬥中他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時年28歲。

人物事跡

1914年,余夢痕11歲時,母親請求舅父送他入當地私塾讀書。1918年,楊一平到德安縣城郭氏私立沈毅高等國小教書,又將他帶到該校就讀。1919年,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德安縣,正在郭氏私立沈毅國小讀書的余夢痕,站在遊行的隊伍中間,手舉“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旗幟,不停地搖動著,高呼著口號,到城東門外的廣場上參加集會,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後來,學生們的正義行動,遭到校長的追查,並要他退學。幸虧楊一平說情,帶著余夢痕到校長辦公室,當著校長的面,將他狠狠訓斥,迫使這位小學生答應不再參加校外社會活動。但他思想怎么也想不通:為什麼阻止我的愛國行動,難道讓我們甘願當亡國奴嗎?1920年秋,他國小畢業,又去武漢上中學。他經常聆聽董必武、陳潭秋等講課,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從中受到進步思想的啟迪。
1923年,余夢痕從武漢中學畢業回到德安,在沈毅國小任教,並在縣城創辦“平民學校”。同年秋,在楊超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期間,他白天在校給學生上課,夜晚到平民學校里教店員、學徒、理髮員、搬運工識字,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1925年,上海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中共德安縣支部決定聲援五卅慘案的死難者。余夢痕組織起五卅慘案宣傳團,向德安民眾進行反帝宣傳,舉行罷市、罷課,銷毀日貨。不久,他又帶領學生開展對軍閥代言人——沈毅國小代校長蔡通俊的鬥爭,揭露德安縣參議員、劣紳郭守貞貪污旱災救濟款的罪行。由於保密工作不慎,在鬥爭中部分黨員暴露了身份,引起敵人在縣城戒嚴,搜捕“赤化分子”。黨組織立即決定黨員疏散轉移。余夢痕和餘光劍根據黨的指示,帶著家眷回河南老家。
余夢痕回到家鄉後,利用祖上公款,在余家祠堂創辦起中山國小,以教書職業作掩護,繼續開展革命宣傳活動。1928年春,余夢痕和楊樂羊根據上級黨的指示,組織農民武裝,配合紅軍開闢柴山堡根據地,壯大紅軍力量。他為了發動民眾,針對民眾最痛恨的土豪劣紳武裝民團,寫了一首打油詩:
吃喝起來極奮勇,
打起仗來裝狗熊;
走起路來結疙瘩,
不是民團是王八!
後來,余夢痕棄文就武,參加了紅軍,到鄂豫邊特區蘇維埃擔任宣傳部秘書。1930年清明節那一天,紅軍來到余店村,他也跟著回到家裡,並對妻子說:“中午手槍隊的同志們在家裡吃飯,多做點飯菜。”妻子楊德杏高興地笑著說:“我同你成親八年,只在一塊過三個團圓年,平常你有公務在身,多半時間也不在家。這次回來多住幾天吧!”他說:“不行啊,下午還得和同志們一塊去執行任務”。吃罷午飯,他在臨走的時候對妻子說:“德杏,這次走了,說不定兩三年也不能回來一次,家裡的擔子全落在你的身上……”妻子的臉一沉,難分難捨地回答:“你有公事,是家裡留不住的人,我不拖你的後腿。”停一會又說:“上有銀髮老母,下有細女小兒,你別忘了他們就行!”余夢痕憨厚地笑笑說:“不會忘記你們!”他親熱地摸摸兒子的腦袋說:“快長呀!長大也好參加革命!”他說完就硬著心腸走出家門,去追趕隊伍。
1931年1月25日,紅軍攻打新集(今新縣城)的戰鬥打響後,余夢痕跟戰友們一起衝進城裡。當巷戰展開後,他占領了一座房屋,正準備收拾好房子,讓首長進城辦公時,不幸被敵人的一顆子彈擊中,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時年2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